摘 要: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帶來了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于是不僅僅是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也已經逐漸深入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之中,但是兩者之間既存在融合又存在矛盾,所以雙方難以將自身的實際功能發揮到最佳程度。互聯網金融著重基礎功能,但是商業銀行則是著重擴展功能。所以本篇文章將會在金融功能觀的背景之下,將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金融相比較。
關鍵詞:金融功能觀;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
最近幾年比較流行互聯網金融的金融方式,雖然互聯網金融比商業金融的起步要晚,但是在互聯網金融推出之后,商業銀行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同時還影響了金融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推出了互聯網余額寶之后,人們逐漸把關注度放在互聯網金融之上,但是這就是意味著金融監管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所以在監管之前,必須要明確了解互聯網金融才能進行有效進行監管以促進金融業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
(一)包括支付寶在內的第三方支付模式
包括支付寶在內的第三方支付模式是獨立于銀行之外而存在的的第三方獨立機構,但是此類第三方獨立機構卻具備著較強的實力以及信譽,在跟各大銀行進行了簽約之后,相關平臺將會支持用戶和銀行之間的交易。六年前,中國人民銀行給予包括支付寶在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以支付機構牌照,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數百家公司得到了此類牌照。根據相關統計顯示,包括支付寶、財付通以及拉卡拉在內的三家公司企業已經在第三方支付市場中占據了90%的份額,但是,其中支付寶始終占據著最高的地位。
(二)包括人人貸在內的P2P貸款模式
包括人人貸在內的P2P貸款模式也是第三方貸款網絡平臺,不過此類的網絡平臺則是支持個人對個人進行利息收取的第三方貸款網絡平臺。在四年前,已經出現了800家左右的P2P網站,比較活躍的網站就占據了一半以上,累積交易額已經超過了六百億元。
(三)包括融360在內的互聯網金融門戶有關模式
包括融360在內的互聯網金融門戶有關模式在實際意義上是一類網上金融超市,一般而言是在這種平臺之上大多是銷售各類金融產品并且將第三方服務提供給金融產品銷售。
(四)包括阿里小貸在內的大數據金融模式
包括阿里小貸在內的大數據金融模式主要指的就是通過大量的數據和云計算來進行信息的處理,隨后再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來對客戶消費習慣進行一個具體掌握并對客戶的未來行為進行系統的預測,從而更好地指導數據應用主題來面對銷售風險。在中國,這種模式主要應用在多種電商網絡小貸之中,其中較為突出的代表就是阿里小貸。在短時間內,全面投放新增貸款就已經超過一千億元。
(五)包括點名時間在內的眾籌融資模式
包括點名時間在內的眾籌融資模式指的就是在互聯網公共平臺來為個人投資者進行項目投資募集的模式,此類模式在我國的互聯網金融之中發展時間還較短,因此,眾籌融資平臺數量較于其他互聯網金融模式來說還是較少。
二、金融功能的遞進關系
(一)基礎功能
其實,基礎功能主要指的就是通過金融系統來提供相應的資金融通以及金融服務,基礎功能之中包括了中介功能以及服務功能兩種,在基礎功能之中發揮最大作用的金融服務為結算功能以及清算功能。
(二)核心功能
一般而言,核心功能主要指的是資源配置功能,換言之,就是供給之間的一方通過相應的模式把使用權給予資金需求方。這是因為資源的稀缺特點,所以現在金融工程的關鍵之處在于如何使用最少成本來進行最合理的資源配置。
(三)擴展功能
風險規避功能以及經濟調節功能都在擴展功能的范疇之內。經濟調節功能主要指的是金融系統可以給政府提供經濟調節的手段和方法。而金融系統則可以給政府提供規避風險的手段和方式,這同時也是金融發展的主要體現以及金融的主要擴展功能。
(四)衍生功能
衍生功能主要作用就是不斷的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而衍生功能就是金融體系原有功能之上的派生功能,其中既包括了引導消費功能又包括了信息傳遞功能。在金融功能觀的背景之下,金融發展意味著金融功能在不斷的發展和提高,也就是說經常會根據不同的功能做,發生相應的發展和變化,在這個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之中,金融就逐漸發展形成。
三、金融功能觀下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的比較
(一)基礎功能比較
商業銀行各互聯網金融在支付方式領域具有全然不同的特點。商業銀行支付方式是通過信用卡、現金或者是票據來進行支付,而互聯網金融支付方式則實際上是移動支付,主要是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清算,這也就說明其金融基礎功能得到了實際發揮。如今,互聯網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商業銀行也基于互聯網技術來對他們的支付方式進行了拓展和提升,最終的產物就是手機銀行以及網上銀行等便捷的交易方式。第三方支付的開展使得我國的移動支付得到了迅猛發展,不過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主要的支付主體卻還是商業銀行,所以,互聯網的金融支付功能還是主要在小額支付以及零散支付中發揮著作用。
(二)核心功能比較
眾所周知,金融功能最關鍵的宗旨就是把成本降到最低的同時還能夠充分地實現資源合理配置。主要的商業銀行融資方式就是發放貸款以及吸收存款,這些都是間接融資的方式。而互聯網金融融資方式則是直接融資,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可以充分的去除中介來實現資源合理配置,而主要的配置資源模式就是眾籌融資、大數據金融和P2P貸款模式這幾類,這幾類模式可以充分滿足需求者的需求并把多余資金轉移到需求者的手中。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網絡平臺可以在排除了中介之后適時的對雙方信息進行發布,從而實現雙方資金的轉移。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就是資源配置主體地位的仍然是商業銀行,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互聯網金融也在迅猛發展。相比于商業銀行而言,就資源配置層面來看,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十分明顯,它能夠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效率。所以盈余方或者是需求方不再需要到營業點而是是使用網絡就可以實現資金流動。并且在整體過程之中,計算機發揮著主要的作用,所以在處理業務的時候會擁有較高的效率。除此之外,互聯網金融還可以有效地解決資源配置不平衡的問題。一般而言,這銀行只會受理較大的貸款金額,所以互聯網金融就補充了它的劣勢,可以提供小額的貸款,給中小企業提供了較多的融資機會,有效的改善了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
(三)擴展功能比較
擴展功能分為經濟調節功能和風險管理功能。首先是經濟調節功能,經濟調節功能以及制造貨幣功能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兩大功能,但是互聯網金融卻不涵蓋這兩項功能,這是因為互聯網金融含有自發性,宏觀調控沒有落實,不過商業銀行卻恰恰相反,國家宏觀調控力度較大。其次是風險管理功能,兩者風險的主要來源都是不對稱的信息結構,但是在風險管理之時,商業銀行信息獲取途徑為內部客戶信息收集,而互聯網是通過大數據來降低信息不對稱問題。兩者的優勢表現在不同的方面,互聯網金融在信貸行為之前發揮優勢,而商業銀行則是在信貸行為之后發揮作用,因此,互聯網金融更加有效的阻止了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發生。不過,由于互聯網金融機構不在征信系統之內,所以信貸事后風險隨之增加。
(四)衍生功能比較
其實,相比于商業銀行而言,互聯網金融有著更強的提供信息功能,更強的提供信息功能主要表現在靈活利率定價之上。并且就消費層面而言,互聯網金融具有更強的引導功能,但是商業銀行具備了相應的刺激功能,所以,互聯網金融提供給消費者相關信息所用的時間比較短,同時還可以根據消費者的相應反饋來進行信息的有效獲取。
四、結語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之中,金融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于是,相關的學者已經開始深入金融研究領域開展相應的研究工作并得到了許多豐富的研究成果。本篇文章就是在互聯網金融功能觀的背景之下,淺談互聯網金融跟商業銀行之間的不同,發現兩者發揮著不同的金融功能優勢,這就表明監管部門需要對兩者之間的優缺點進行確認并且通過合理的監管來將兩者進行完美的結合,形成優勢互補的態勢,從而共同促進金融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達.美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中美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基于網絡經濟學視角的研究與思考[J].國際金融研究,2014,12:47-57.
[2]鄭志來.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路徑——基于“互聯網+”對零售業的影響視角[J].財經科學,2015,05:34-43.
[3]許多奇,張維宇.我國非保本理財產品之運作困境與制度設計——以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實證考察為主線[J].法學,2014,10:99-115.
[4]中國人民銀行馬鞍山市中心支行課題組,宋鳳華,徐錦瑞.互聯網金融與支付系統協調發展的思考與啟示——基于系統耦合視角的實證分析[J].金融縱橫,2014,09:85-92.
[5]祝繼高,胡詩陽,陸正飛.商業銀行從事影子銀行業務的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基于影子銀行體系資金融出方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6,01: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