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綠色金融已經成為金融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國際上商業銀行的綠色金融發展已較為成熟,積累了大量有益經驗,中國的綠色金融還處于發展階段。本文分析了中國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的發展過程,闡述了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戰略意義,并通過分析國際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經驗,給出我國商業銀行構建綠色金融戰略體系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戰略體系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國也會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環保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一個綠色發展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綠色金融體系的概念,我國也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發展基金的建立等方式推動綠色金融體系的發展。特別是在2016年我國召開的G20峰會上,將綠色金融列入了議程當中。綠色金融的發展與推進有利于推動我國的綠色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對我國的金融體系起著重要影響。中國商業銀行需要不斷的探索前進,將綠色金融發展至戰略高度。
一、中國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的發展
我國商業銀行已經在環境保護中發揮自身作用,并起到了積極影響。2015年,國務院在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強調了要建立綠色金融體系,推動綠色信貸的發展,加大各大金融機構的綠色信貸發放,加強綠色信貸相關制度建設,設立相關投資產品和綠色發展基金。
綠色金融為我國的商業銀行帶來了一個重大的發展契機,我國商業銀行要抓住我國積極倡導綠色發展這個契機,將綠色金融業務發展起來,將這個市場帶動起來。我國已有部分銀行開始培育綠色金融產品以及業務。例如我國招商銀行推出了節能收益抵押貸款、綠色融資租賃等多項產品;中國銀行發行了境外綠色債券;興業銀行也發行了大量的綠色金融證券。特別是興業銀行已經建立起了一個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各種綠色金融服務。
二、國內商業銀行構建綠色金融的戰略意義
綠色發展是全球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商業銀行作為資金流通的一個樞紐,發展綠色金融既是經濟轉型的一個必然趨勢,也是綠色生態環境發展的外在需求。同時也是提升自身形象以及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一)有利于經濟轉型和商業銀行的轉型
目前我國的進出口總額呈下降趨勢,投資增長緩慢,經濟面臨持續下行壓力。同時存在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經濟結構轉型是必然的趨勢。商業銀行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樞紐,商業銀行可以進行資金配置,引導資金投入到能夠帶動經濟轉型的領域中來,投入到有助于生態環境發展以及資源保護利用的項目中來,從而推動經濟產業的轉型,加快新經濟的發展,同時帶動自身的轉型。商業銀行要善于抓住機遇加速自身的轉型和發展,從傳統的擴張式發展模式逐步轉變到提高自身體系發展和管理水平的發展模式上來。綠色金融的構建和發展能夠對商業銀行的轉型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二)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的社會形象
綠色金融在短期內不能帶來較大的經濟收益,但是綠色金融體現了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意識,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的社會形象和社會影響力。同時,綠色金融能夠引起客戶的興趣和注意力,贏得客戶更多的信賴,提升客戶的信賴值。綠色金融的實施還能夠獲得媒體正面的關注和報道,以提升商業銀行的社會形象與品牌形象,減少社會媒體上的負面影響。商業銀行也要在自身內部建立一個環境管理制度,將綠色節能加入到銀行的運營和管理制度當中,有利于提升員工綠色環保的生活意識,提高員工的社會責任感。
(三)有利于商業銀行防范環境風險
隨著當今社會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重視,環境風險也成為了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一大風險因素。當前的社會情況是,還有很多的地區和企業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也是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自然他們也將受到政府部門的嚴格監管。那些只顧著自身利益和發展而不顧生態環境的企業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大部分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的企業都將面臨著停產或關停。這直接影響著商業銀行對企業債券的收回,可能會成為銀行的不良資產。綠色金融將環境標志納入到商業銀行的經營和管理當中,通過一定的手段對社會風險進行監控和評估,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對環境風險的防范能力。
(四)有利于商業銀行與國際接軌
國際化發展是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已有的一大發展戰略,而綠色金融是國際銀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同時也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一大發展戰略。國際上著名的金融機構都遵循著赤道原則,遵循赤道原則也是我國商業銀行與國際接軌的重要節點。赤道原則已經成為了國際上評判項目融資的一個標準,國際上的金融巨頭都重視并執行者赤道原則,若不遵從赤道原則將直接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國內商業銀行要走上國際舞臺,需要積極加入國際項目,順應國際發展潮流,履行赤道原則。
三、國際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經驗
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所涉及的綠色金融產品主要有: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以及保險業務等多種項目。公司金融業務主要涉及綠色項目的融資、綠色債券的發放、綠色風投、碳減排融資等。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國銀行助力潮汐能源技術的上市、愛爾蘭銀行投資廢物處理能源項目融資等。個人金融業務具有代表性的有綠色車貸、綠色住宅、綠色信用卡等。比如加拿大銀行推出了清潔空氣車貸,為低排量汽車的購買提供優惠。資產管理業務有生態、財政基金,巨災債券等。例如Credit Suisse是第一個公開發行巨災債券的銀行,用于保障不受傳統保險的巨災風險。保險業務有汽車保險、巨災保險、綠色保險等。Credit Suisse發布了汽車保險服務,當顧客將受損汽車回收利用時可以享受保費優惠。
四、中國商業銀行構建綠色金融戰略體系的策略
(一)戰略原則及實施步驟
構建綠色金融戰略需遵循三個原則。首先是可持續發展原則,綠色金融的首要目標就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商業銀行也并不是單單追求高投資回報,而需要的是可持續的投資回報,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其次是責任原則,即是將銀行業務融入到社會責任中去,給客戶灌輸綠色發展的想法,同時,推進銀行本體的綠色宣傳,倡導員工進行低碳環保生活。最后是透明原則,將相關信息披露在社會媒體上,接受公眾的監督反饋,也有利于培養民眾的生態環保意識。
商業銀行實施綠色金融戰略體系的實施步驟需要做到既能和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相協調,又能夠與自身金融轉型相協調。因此,可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我國十三五期間。在這個階段要全面建立起綠色金融的價值理念,從組織架構等多方面搭建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戰略體系,并深入推進發展。第二階段是在十四五規劃期間,這個階段的商業銀行的綠色金融體系要達到成熟階段,綠色金融體系也在不斷地完善,能夠針對客戶的需求來建立一對一的綠色金融服務方案。
(二)戰略框架及主要措施
在對國際金融巨頭關于綠色金融戰略體系的學習下,對我國商業銀行提出了以下戰略框架,即從組織結構、政治制度、流程管理、風險管理、信息披露、產品體系以及企業文化這七大板塊為體系架構,以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綠色金融戰略體系。
構建綠色金融戰略體系要與政府部門積極聯系,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幫助與支持,以推動綠色金融更好更快的發展。一是要與財政部積極溝通,以及時了解到政府對綠色金融的相關政策,甚至可以推動政府對綠色金融的稅收支持,如可以考慮對于已經取得國家支持的綠色金融融資實行稅收減免、成立投資資金等方式的支持。二是要監督人民銀行對推動綠色金融體系建立、相關法律的完善、政策體系的建立的發展情況。三是要與銀監會溝通,爭取在某些政策上面放寬對綠色信貸的標準,對可發展的綠色金融融資的資本金占用能否適當下調。四是多與環保部門交流合作,督促環保部門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的個人或者企業進行嚴肅的處理,以促進環境質量的改善,推動綠色金融戰略體系的構建。
五、結語
在當今這個發展綠色生態的生活方式的時代下,我國商業銀行需要主動探索,抓住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綠色金融的發展中。綠色金融可以為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是一個新的領域,既能與國際接軌,促進業務的發展,又能以商業化的模式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履行社會責任,在公眾的眼中樹立一個良好的社會形象。綠色金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及良好的發展前景,是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
參考文獻:
[1]代玉簪,郭紅玉.商業銀行綠色金融:國際實踐與經驗借鑒[J].金融與經濟,2015年第01期.
[2]王鳳羽.農村商業銀行綠色信貸體系構建:框架、機制與路徑[J].西南金融,2014年第08期.
[3]喻奇.“一帶一路”戰略下的綠色金融體系如何構建[J].時代金融,2016年第08期.
[4]汪江.綠色金融:一個對商業銀行有戰略意義的發展方向[J].國際金融,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