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豆富含蛋白質、脂肪酸以及多種維生素,不僅是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而且是油料作物,更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食物,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人們對高營養大豆的需求愈來愈高,然而近年來出現大豆種植面積縮減、大豆產量停滯不前、大豆單位生產效益低下的局面,因此如何提高大豆種植效益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文章著重提出了提高大豆種植效益的栽培技術的對策。、
關鍵詞:大豆種植;種植效益;栽培技術
近年來各種自然災害頻繁,出現洪澇災害、病蟲災害,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大豆也深受其害。大豆產量的下降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大豆的生產資源投入不大更加影響到大豆的種植效益與生產產量,形成大豆種植粗放式局面。大豆種植過程中目標是提高效益、增大產量,提高大豆種植效益的關鍵是重視大豆種植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一、我國大豆種植的分布狀況與栽培基礎條件的概述
(一)我國大豆種植的分布狀況
目前我國大豆主要分布在五大區域,分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以及長江下游流域。眾所周知,由于東北平原的黑土肥沃,東北平原所產出的大豆顆粒飽滿、營養優質,所以東北平原的大豆質量最高,但四川盆地與長江下游流域大豆種植面積最廣。
(二)大豆栽培的基礎條件
大豆種植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適合種植大豆,一個種植地區有一種代表大豆品種,一個區域內的大豆由于生育期的長短不同,劃分為不同等級。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品種,種植大豆時應該因地制宜。
二、提高大豆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
(一)因地制宜的種植大豆
農作物的種植都要遵守一個重要的原則——因地制宜。各個種植區域有各自獨特的地形、氣候、水文特征,種植大豆時應該實事求是,各具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大量實驗證明,輪作種植有利于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大豆可以與玉米、花生等不相沖突的糧食作物一起輪作,或者與小麥進行間作,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還可以合理調配土壤的有機質成分的比例,達到改善土壤質量的目的,從而可以做到盡量少用化肥,不僅提高了經濟效益,還可以提高生態效益。
(二)播種前精選優質的大豆品種
優質的大豆品種是增加大豆產量的前提,目前我國存在大豆優質品種覆蓋范圍不廣闊的問題,大規模化、機械化地種植優質大豆品種還沒實現,優質品種價格昂貴而數量稀少是阻礙優質大豆擴大化種植的因素。這時首先我們需要合理規劃大豆種植基地,進行科學布局。其次我們需要引進國外的一些品質優良的大豆品種,進行實驗嘗試,培育與應用更優質、產量更高的大豆品種。最后我們要努力實現大豆種植的規模化、機械化、專業化以及區域化。具體做法是:一要推進大豆種植的速度,擴大區域內單品種的種植面積,實現一大片的種植、收割、運送與儲存。二是根據大豆產業化的進程和相關要求,根據客戶訂單來規劃落實大豆各個環節的工作。
(三)遵循合理栽培的原則
在栽培大豆之前要挑選優質的品種,在栽培的過程中也要進行合理的種植,首先要合理密植,不能過密,也不能過于稀疏,要讓每根豆苗充分吸收土壤、陽光、水分等養分。大量實踐科學證明,大豆種植合理密度是21~24萬株/h㎡,各行豆苗之間的行距應該掌握在40~50厘米之內。其次要對豆苗進行合理施肥澆水,施肥應該遵循適度的原則,比如在幼苗生長期的時候,大豆的肥料磷酸二胺應該按150~250kg/h㎡的標準為宜。待到豆苗成長到一定階段,豆苗可以開花結莢的時候,應該適當追加酸磷二氫鉀等肥料。最后對豆苗進行防病、殺蟲、殺鼠、除草等護理,運用適當的農藥防治大豆的病毒病、紫斑病、毒霉病等,殺死大豆食心蟲、食葉蟲等,針對各類型的雜草噴灑對應的除草劑,對于防治老鼠啃食大豆果實的情況,則可以在田埂挖洞放適量老鼠藥。
(四)建立新型的大豆產業化運作模式
田地里種植出來的大豆倘若沒有經過深加工,其附加值極低,不利于提高經濟效益。所以要以大豆深加工為重心,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發展培養和扶持大豆深加工的大企業,實現大豆生產加工的集團化發展。公司要與農戶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以大豆生長的基地為紐帶,一方面,公司要為農戶給以資金上的投入和技術的指導,幫助農民順利和高效地種植大豆,提高大豆產量而且要提供穩定持續的廣闊市場。另一方面,農戶要向來收購的公司企業提供充足的優質的產品,方便公司原材料的采購,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
單靠市場基礎性的調節是不夠,由于市場本身的自發性、盲目性與滯后性,市場的正常運轉還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國家的相關宏觀調控部門需要制定一些政策來增加大豆種植的效益,比如大豆的補貼政策、合理控制大豆的進口規模、研發大豆的種植技術。此外,政府需要做的是收集大豆種植、產出、加工等信息,并及時向企業與農民發布,讓他們根據市場情況調節自身的生產,引導他們制定正確的決策,這不僅對農民是否種植大豆的抉擇以及種植多少起到很好的指示作用,而且一定程度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有助于企業國際大豆定價權。
三、結語
大豆的種植是提高大豆產量、實現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我們在種植過程中要樹立科學的栽培思想,首先要樹立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觀念,在種植前重視對優質品種的篩選,可以引用國外的或國內東北地區高質量的品種。提高大豆種植效益的另一個關鍵是栽培技術,主要是要做到合理密植、適量適時澆水施肥和考慮開花結莢的追肥以及加強對病蟲草鼠的防治剔除。這有利于降低種植成本,提高大豆產量。
參考文獻:
[1]鄭培亮.提高大豆種植效益的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13,(3):41-42.
[2]石建堯.提高浙江省鮮食大豆種植效益的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04,(5):289-290.
[3]黃立忠.大豆栽培技術探討[J].新農村(黑龍江),2014,(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