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針對民眾的投資理財現狀進行調查,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為了了解民眾的理財情況,作者對民眾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中分析民眾對于投資理財的方式、投資比例等,同時了解民眾對金融機構提供的理財產品評價,以及民眾的理財風險偏好和對未來投資理財的判斷,進而建立模型,對影響民眾投資理財因素進行研究,強調理財的意義,加強民眾的理財意識,并給出相應的理財建議。
一、理財意義
個人理財的意義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不論貧富,都需要有個人理財的意識。錢不多的時候就需要個人理財的知識讓你的財富達到最大效用,物盡其用,一塊錢花出二塊錢甚至更多財富的意義。讓自己的生活可以達到當下財富狀況下最好的情況。對于擁有巨大資產的人而言,個人理財的意義更是非同一般。巨大的資產全部放在銀行中是種資源浪費,如何讓這些財富創造更多的價值,賦予這些財富創造力與生命力,實現社會資源的充分配置,實現整個資金運動中的多贏,對于個人和社會經濟都是有很積極的作用的。
二、調查開展
我們采取簡單隨機抽樣對長春市市民進行調查。在數據收集方面,我們采取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于數據分析,我們結合描述分析,交叉分析,相關分析等方法。在問卷正式發放之前,我們對問卷進行了試調查,從而發現問題并修改,然后進行可靠性分析,測得問卷信度系數0.739,通過信度檢驗,說明問卷可靠有效。
三、理財現狀
在長春市民眾理財現狀上,我們調查了受訪者對理財業務的了解程度,相應的產品及原因、理財資金所占總收入的比例和目的。首先,對理財業務的了解程度,我們設置了5分量表,得到的結果顯示個人對理財業務的了解程度為2.96,了解程度較低。其次是受訪者對理財產品的選擇,結果顯示銀行儲蓄依舊是54.4%的人群的選擇,但與前幾年相比,其比例下降明顯,而保險這一理財產品上升趨勢明顯,已經受到了43.8%的受訪者青睞,同時股票、基金、國債的比重提升的幅度也較大,大有趕超之勢。其次是受家庭收入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對受訪者投資理財(除儲蓄)占總收入的比例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91.3%的受訪者投資理財比例在35%以下,說明大部分的受訪者投資理財還是比較謹慎,偏于保守。最后我們探究不同受訪者投資理財的目的,結果顯示,25歲以下的受訪者投資理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合理安排收支;而對于25-45歲這個年齡段的受訪者,他們投資理財更多的是為了資產快速升值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45-65歲的受訪者則是為了資產保值,抵御通脹;對于65歲的受訪者而言,醫療,養老則是他們的頭等大事。
四、理財環境及表現
在影響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的因素中,受訪者最關注的是產品的投資風險、收益率和金融機構的品牌和信譽,說明大部分的受訪者的風險意識還是較強的,在選擇上比較謹慎;而產品的期限和起點金額也在投資者的考慮之列,大部分的受訪者家庭年收入低于10萬元,他們不敢投資長期產品或者不能投資起點高的理財產品,對此金融機構可以針對低收入者設計低起點、短期的理財計劃。在受訪者的理財表現上,大部分的受訪者表示享受過理財產品,并對此基本滿意;在投資理財風險選擇上,大部分的受訪者偏好保守型,他們希望理財產品一定要保證本金,收益最好高于儲蓄;然而也有少部分受訪者偏好激進型,他們更希望收益盡可能的高,即使損失大量的本金也可以承受。然而我們要知道,投資有風險,高回報往往伴隨著高風險。
五、建議
(一)與時俱進,更新理財觀念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民眾的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多,而長期以來傳統的理財觀念根深蒂固造成民眾在認識上存在著種種的理財誤區,在操作上給民眾增加了不確定的風險。因此與時俱進,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是保證普通居民健康理財的首要條件。在當今信息與財富的時代,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新的理財產品層出不窮,我們要把握一定的風險投資意識,進行合理的個人投資,將會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二)形成習慣
把個人理財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理念深入到自己喝家庭的方方面面,樹立個人理財的正確觀念,避免陷入誤區。
(三) 科學理財
通過各種途徑學習個人理財的有關概念和理論,獲得理財相關知識,提高自主理財投資意識和投資技能水平,采取理性和科學的方式理財,培養和提高自身理財操作能力,使其在特定的財產狀況下實現效用和福利最大化。在經濟、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理財產品日新月異,新的理財工具層出不窮,普通居民更應不斷學習更新、更科學的理財知識,樹立終身理財的思想,把理財作為一件伴隨自己一生的事業來完成。
(四)結合自身情況
在金融理財投資中,收益高低與風險大小一般呈正相關關系,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投資組合方式,實現更好的理財。(作者單位為吉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