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對于殘疾人工作能力和職業水平認識有限,往往把殘疾人判定為“殘廢人”,對其就業問題的關注度也較低。而殘疾人作為社會公民依法享有就業的權利,因此,有必要針對殘疾人的就業現狀及社會公眾對殘疾人就業的關注認知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剖析。本調研深入探究影響殘疾人就業的內生與外生因素,并根據一手資料結果為社會和政府提出解決殘疾人就業的相關建議,以更好地促進殘疾人就業。
一、調查準備
我們采取簡單隨機抽樣對長春市全體市民進行調查。在數據收集方面,我們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于數據分析,我們結合描述分析、交互分析、對比分析和卡方分析等方法。問卷設計方面,我們針對殘疾人和民眾設計了兩份問卷,一份主要調查殘疾人就業的現狀,另一份主要調查社會民眾對于殘疾人就業的關注情況。在問卷正式發放之前,我們對兩份問卷進行了試調查,從而發現問題并修改,然后進行可靠性分析,測得殘疾人問卷信度系數0.789,民眾問卷信度系數0.818,均通過信度檢驗且信度較高。
二、殘疾人就業現狀
在長春市殘疾人就業現狀方面,通過研究可得:第一,殘疾人就業現狀方面。首先,近一半殘疾人處于失業狀態;其次,殘疾人求職途徑方面比較稀缺,依靠親友介紹和自我就業是殘疾人求職的主要途徑。然后,已工作殘疾人的職業性質具有職業類型局限性、工作穩定和更換頻率小的特點。殘疾人在農、林、牧等生產方面就業的人員比例最大,而從事事業單位工作的殘疾人比重最小。最后,殘疾人對現有工作滿意度較低。殘疾人對于當前工作滿意度的5分量表總平均分為2.76。綜上所述,殘疾人就業現狀方面具有殘疾人就業率較低,求職途徑較稀缺,就業類型固定,工作穩定性高,工作滿意度較低的特點。第二,殘疾人就業態度現狀調查。一方面,殘疾人對就業形勢持消極看法,殘疾人自身缺陷帶來了求職歧視,對其就業帶來負面影響。同時,有67.9%的殘疾人在求職過程中遭遇過不平等對待。另一方面,通過對不同就業狀態下殘疾人的就業態度調查得,絕大多數殘疾人都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希望通過工作實現自身價值。
三、殘疾人就業關注現狀
在長春市殘疾人就業關注情況方面,通過研究可得:首先,民眾對殘疾人就業問題關注程度較低。調查顯示,民眾關注度在一般關注及以下的占比為81.7%。進一步地,通過這種關注度和性別,年齡,學歷進行差異分析得出,不同性別民眾對殘疾人就業的關注程度較類似,但年齡大、學歷高的民眾對相對于年齡小、學歷低的民眾對于殘疾人就業的關注程度普遍更高。然后,民眾對于殘疾人就業情況的認知及看法方面。調查發現,社會公眾對殘疾人就業情況認知與現實情況較一致,但對殘疾人職業分布以及就業途徑認知存在一定偏差。60.2%的民眾認為少部分殘疾人有工作,這和殘疾人當前就業率大致一致。最后,民眾對于殘疾人就業情況態度方面。民眾對于殘疾人就業障礙方面認知清晰,并且公眾支持政府設置保障金、支持殘疾人創業,也希望殘疾人能過上更好生活。但是,針對政府對于殘疾人就業扶持方面,公眾的態度存在差異。有58.1%的民眾認為應該有償扶持,41.9%的民眾則認為應該無償補貼。
四、影響殘疾人就業的因素
在長春市殘疾人就業影響因素實證分析部分,提取出對殘疾人就業產生影響各種內外性因素,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得到如下結論。內生因素方面。首先,人口學變量方面殘疾人性別,年齡,學歷,婚姻狀況通過卡方檢驗,表明這些變量對殘疾人就業情況都有顯著性影響。男性,中年人,受教育程度高,初婚有配偶的人群,就業情況較好。殘疾等級較低的人群、視力、聽力、言語殘疾、具有專業技能的殘疾人就業概率較高。最后,在殘疾人家庭狀況中,家庭殘疾人所占比例高對殘疾人就業率有促進作用,而家庭經濟狀況未對殘疾人就業造成顯著影響。外生因素方面。一方面,社會支持調查中發現,參加社會保險對殘疾人就業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對殘疾人的支持調查中發現,殘疾人對政府工作總滿意度較低,5分量表的平均分為2.87。當前培訓機構不足,安排崗位難以落實,沒有完善的保障政策等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對殘疾人就業造成影響。
五、改善殘疾人就業問題的建議
結合殘疾人深度訪談分析所得信息結合調查問卷分析結論,提出殘疾人就業的相關建議。首先,社會方面,我們應該營造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氛圍;用人單位也應該摘掉有色眼鏡,積極合理地安排殘疾人就業。其次,政府方面,要加大對殘疾人教育的投入,為殘疾人提供職業指導和相關培訓;完善殘疾人就業法律法規體系,并抓好落實;然后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質量。最后,殘疾人自身方面,應該正確認識自己,并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職業技能。(作者單位為吉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