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成本會計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而成本會計作為一門新型學科;必須適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因此,要求成本會計向電算化方向發展,并進一步完善成本會計內容。成本會計的新變化來源于企業制造環境的變化和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的不斷創新。
成本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涉及多學科相互交叉,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共同構成會計學的三大分支學科。對于成本會計理論而言,合理界定其內容,加強成本會計理論體系的研究,既對完善會計學科有重要意義,又有利于加強對成本會計實踐的現實指導。
一、成本會計的內涵及職能
成本會計從19世紀下半葉產生到現在,是逐步成長和完善起來的。成本會計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應當具有完善的理論體系。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成本會計正在不斷注入新的內容,成本會計包括的內容也越來越多。當今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成本會計包括以下內容:(一)成本預測;(二)成本決策;(三)成本計劃;(四)成本控制;(五)成本核算;(六)成本分析;(七)成本考核。
成本會計是企業財務人員為協助企業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或制定策略性決策,根據經濟價值的市場運作規律,以成本核算為中心內容,采用成本控制方法、有效的降低企業成本與改良品質的企業管理行為。企業成本會計,是針對企業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核算與管理控制所進行的財務活動,是為了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費用的會計。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就是在市場價值規律下追求以最低成本消耗來獲取最大經濟效益的過程。企業成本會計的主要職能是針對企業發展所進行的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及成本監督。
二、成本會計理論
企業成本會計,是針對企業成本核算與控制進行的管理活動。企業成本會計理論,是實現企業成本會計活動科學高效運行的前提條件。
(一)企業成本會計的目標分析
作為一種服務性機構,成本會計是從企業成本的計量、核算與監督等方面,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其核心在于關注成本費用的計量,不存在企業間的橫向比較。企業成本會計目標是一定時期內相關企業成本會計工作應達到的具體目的,是成本會計理論的最高層次,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特征。
(二)企業成本會計的獨立性
成本作為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產品生產的資金耗費,是企業發展的要素,企業成本管理是通過企業會計來實施的以成本預算和控制管理為手段,致力于成本要素的反映與監督,以完全成本核算、變動成本核算及標準成本核算作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成本管理活動形式,相對來說,企業成本會計具有明顯的獨立性特征。
(三)企業成本會計計算方式
企業成本會計中,成本計算同屬于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功能范疇,具有兩重性特征。企業成本計算是為企業優化決策,有效經營和嚴格成本控制服務的。企業往往采用分批成本計算與分步成本計算方法來計算成本。基于實際需要,很多企業綜合分批法與分步法進行成本計算,有些企業還采用諸如分類法、標準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等輔助性方法進行成本計算。
三、對當前企業成本會計的建議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探究企業成本會計的標準化與規范化管理對策,是推動企業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措施。
(一)完善企業成本會計體系
市場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導致了企業成本會計的復雜性,企業改革的深入,為企業成本會計的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新形勢下,企業必須基于傳統會計理論基礎上,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要根據實際需求構建科學的企業成本會計理論研究體系,充分發揮企業成本會計的功能作用。
(二)創新企業成本會計方法
企業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實現經濟效益,合理的企業成本會計方法對于促進企業經濟發展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企業成本會計中,堅持技術創新原則,注重以人為本,強化服務職能,創新和優化成本管理方法措施,構建成本控制激勵機制,激勵全體職工共同參與成本控制,實現企業成本會計的預測核算與會計功能。實行適合本國國情的成本會計方法。
(三)實現企業的會計信息化
會計信息化,是當前企業會計改革的重要目標,相對于企業財務管理來說,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了企業會計的質量和效率。以電子計算機為手段的企業成本會計,加快了企業會計信息的處理和反饋,對于及時進行成本預測、成本決策以及有效實施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加快企業成本會計信息化建設,為成本會計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技術支持,成為企業會計工作的重點。(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