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深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港口企業進入了薄利與義務的時代。要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就必須轉換經營理念,就必須重視作為價值管理形式的財務管理,就應當以財務管理為中心指導各項管理工作。為此本文將對港口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進行探討,希望能對港口企業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一、當前港口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港口是拉動一方經濟的主要動力,是國家的大型基礎設施,是水路交通樞紐和對外開放的門戶,在國民經濟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是這種特殊地位,一些港口企業尤其是國有港口企業享受著國家的優惠政策,同時受政府交通主管部門的直接控制之下。港口的職能往往只強調它的公共服務性,忽視作為企業的盈利性。
港口有建設投資大,周期長,投資回收慢的特點,但是港口對當地企業物流成本的降低,商業環境的營造具有重要作用。往往作為地方區域發展的配套基礎設施加以大力開發建設,但對投資回收期和風險回報率缺少更加嚴謹的預測。最終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投入大產出小。
港口企業生產的粗放管理,導致生產與管控經常發生脫節。盲目追求吞吐量指標的增長,對生產成本和效益漠不關心;不能做到成本和費用的嚴格控制,尤其是有些國有港口企業對節支增收的積極性不高;同時,一些港口企業只注重財務核算,而忽視了將財務管理理念運用到整個企業管理過程中。
二、強調財務管理中心地位的意義
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企業價值的最大化,是企業能夠實現長期穩定的利潤。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中樞。 它是一種價值管理,滲透和貫穿于企業一切經濟活動之中。企業的資金籌集、使用和分配,一切涉及資金的業務活動都屬于財務管理的范圍。
管理也是生產力,財務管理能以較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加強財務管理能夠促進企業節約挖潛、控制費用、降低消耗;通過資金的籌集調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強化財務管理可以找出企業問題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對財務指標的經常性的計算、預測、整理、分析,能夠暴露出企業管理中的問題,促使管理層找到問題原因,提出改進措施,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三、突出“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策略
強化預算管理。全面預算管理是集事前、事中、事后監管于一身的一種有效的現代控制手段。目前,部分港口企業多年來一直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并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單船核算、單位部門核算等。為了確保港口企業的合理發展,應當對以往的各項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結合生產實際以平衡預算,確保收支平衡。對于預算的編制應當落實到相關部門與責任人,通過對于預算的嚴格考核,以實現對于全面預算的落實,進而確保實現資金流動的提前預測,成本費用的嚴格管控,從而實現企業管理的計劃性。
加強資金管理。港口的建設離不開大量的資金,資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血液”。要建立長期資金預算管理意識,預測資金的余缺,統一融資,降低資金使用成本;建立港口集團內部的資金集中管理模式,加強內部資金的整合和統籌管理,實現內部資金的相互平衡,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增加收現力度,提高應收賬款周轉率。
深化港口企業工作流程再造。港口企業流程已經成為企業營運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而港口企業的財務管理也貫穿港口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港口企業的特點決定了港口工作流程的建立和再造將對財務管理帶來直接的影響。同時,隨著財務管理的深入,也將會給港口企業工作流程的進一步規范產生積極作用。兩者互為影響、相互促進。通過對港口裝卸、堆存以及其他延伸服務進行業務流程各個環節的再梳理,將企業涉及到的各項業務流程標準化、精細化和數據化。加入各個環節的成本控制標準,便于成本費用的過程控制,便于找出成本升高的癥結,找到對癥解決措施。
增強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通過強化對于承兌匯票風險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票據風險。大力開展網絡化收款,使用電子交易平臺可以提高交易速度,加速資金周轉;通過增加預付費機制來對一些信譽有待商議的客戶進行預付款收取,從而實現“管控一體”,強化對客戶的信用度評估,對于有潛在風險的客戶實施多方聯動以確保交易安全。
開發相關業務,拓展收入渠道。我國港口一直以來都主要進行裝卸任務,而缺乏設計相關人員的報關、報檢、場站、貨運代理等業務,這樣就大幅減少了港口營業收入范圍,為了有效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應該強化除航運、裝卸之外的配套服務,通過合理調用資金進行多方面的業務拓展,不但有效地彌補了產業鏈的不足,也有效提高了港口的實際收入。
四、結語
港口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就要在各個職能部門中樹立起資金觀念、成本觀念、效益觀念和風險意識,都要圍繞追求企業最佳的經濟效益而開展工作;就要建立健全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管理體系,不斷規范工作流程,進行企業精細化管理,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作者單位為濱州港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