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經濟管理專業屬于一個介于文理之間的專業,因此具有很大的特點。一般的高職院校本身也會有一些優勢專業,對于經濟管理專業比較薄弱的學校來說,應該不斷的探索人才培養的模式,這就需要考慮很多的因素,并且取長補短,對于學校中一些具有優勢的專業,可以采取借鑒和融合的形式,為社會不斷的輸送更多優秀的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
一、目前高職院校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職院校之間競爭壓力的增大,很多學校領導對于培養人才的目標也有了新的認識,雖然學校也對經濟管理專業有有一定的重視,不過在經管類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卻存在很多的矛盾。
(一)對專業培養人才的定位不夠明確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因為高校擴大招生范圍并且增加了招生的人數,這就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招生的素質不均衡,并且在人才的培養問題上沒有明確的定位,尤其是因為生源素質不同,學校在培養人才的時候無法有效的分析人才的層次,因此目前高職院校急需對人才進行準確的定位。
(二)專業課程的設置不合理
學校在設置經濟管理專業的同時,一般都是分為三個部分,即對人才進行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的教學,不過在這種模式的培養下,學生主要掌握的是理論知識,但是卻沒有實踐學習的經驗,因此一般這種學生在走入社會的時候不具備優勢,特別是缺少實際的動手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這就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學校經濟管理專業的客車設置非常重要,直接關系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需要特別注意。目前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的人才,因此如果學生只是具備理論知識,是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的。這就要求學校的課程設置的時候注意課程的合理分配。課程設計的時候一般都是由于課時限制、課堂信息量少、理論和實踐課比例不協調等問題導致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合理。
(三)技能型課程遭到了忽視
很多的高職院校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或者是缺乏對專業課的重視,會直接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因此在畢業后的就業壓力下缺乏足夠的競爭力。這主要是源于學校過多的重視對專業知識基礎的教學卻沒有意識到學生對實習的需要。學生無法在學校學習到會計、財務、統計、管理等相關的知識和能力,就會在畢業找工作時處于劣勢。
(四)實踐教學手段落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不過學校的教材以及教學方式卻無法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特別是很多的教材都是很久之前的,因此一般都是具備過多的理論性的重視,但是對于教學的實踐性卻基本沒有考慮。因此導致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無法滿足目前的人才培養目標。實踐教學已經受到了學校的重視,不過在學術的前沿,更加注重的仍然是理論知識,這就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實踐教學的重視不能僅僅停留在嘴上,而是必須要落實到實處。
二、高職院校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基礎
對于經濟管理專業來說,可以結合一定的工科特色進行人才的培養,這里認為的工科特色不是指兩種學科知識的疊加,而是需要結合經濟管理專業額特色進行有效的融合。為了保證高職院校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需要注意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專業進行合理的改善。并且要有計劃、科學合理的制定人才培養的方案,注意知識基礎也要重視實踐教學,結合不同學科之間的優勢,去粗取精,并且逐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對于經管人才的培養,需要分為幾個部分。
(一)公共課程
在高等教育中,需要注意每一門課程的學習都離不開公共課程的學習,尤其是要注意專業學習必須掌握公共課程的知識,人才的培養要注意全面性,也就是既要掌握專業技能,還有掌握基礎知識,這是對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行有效的提升,例如基本的計算機課程、公共英語、馬克思主義原理等課程的學習,都是為了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專業基礎
這一部分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經濟管理專業額基本知識,如會計學、統計學、經濟學等基本內容,這是學習經濟管理專業基礎知識的基本內容,
(三)專業方向
由于經濟管理專業可以用于各行各業,因此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學生的專業方向進行進行設定,比如增加不同行業的選修課,讓學生了解在每一個行業的經濟管理知識的作用。
(四)實踐技能
對于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習,除了必備的理論知識,還要注意掌握實踐的技能。比如基本的實驗操作、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內容。
三、創新高職院校經管專業和工科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方法
(一)對人才培養的目標做科學定位
面對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基本需求,學校應該在培養人才的時候對經管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科學的定位,尤其是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對于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來說,應該是必須掌握基本的專業基礎知識,并且具備一定的應用知識的能力。學生應該具備創新的能力、自主創業的能力以及基本的職業能力。學生應該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脫離學校的環境也應該主動學習。學生具備了這些能力之后,才能從就業大軍中脫穎而出,并且在今后為企業服務的過程中也能發揮自己的價值。
(二)根據市場需求結合工科特色進行課程的設置
對于經濟管理專業來說,應該結合工科特色對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進行科學的設置,尤其是應該了解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根據工科特色的實際需要來進行合理的分配課程。面對社會的需要,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人才的培養,尤其是我國的經濟建設的水平越來越高,學校的教育應該結合社會的發展來進行,并且逐步與企業對人才的直接需求,而且結合專業的教學內容,確保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對于教學的方法和考核的內容也要結合實際進行調整,注意對學生的專業適應能力以及應用的能力進行培養。
(三)利用工科專業特色做好課程設計
對于經濟管理專業的完善,可以利用工科專業特色的優勢,尤其是要注意學校的工科專業特色品牌,可以將這些特色的內容直接與經濟管理專業進行有效的融合,并且可以培養一些具有工科背景的經濟管理人才,這就能夠讓學生具備綜合的能力,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四)統籌學校中比較突出的工科特色課程
對于經管專業的人才來說,需要注意合理的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尤其是一些具有工科特色專業優勢的學校,對于工科特色專業的使用,不僅可以使經濟管理專業更加具有特色,也能幫助學生在經濟管理的基礎上了解到工科特色專業的實用價值。學校要注意統籌全校的工科特色資源,并且根據一些具體的課程設計進行協調。
(五)重視實踐教學環節
根據目前的高職院校的教育情況,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的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嚴重缺乏實踐教學環節,這就導致學生在就業的時候缺乏競爭力。而且經管專業的人才在實際的企業工作中具有非常大的實用性,這就造成了一定的矛盾。一般畢業生都需要在企業中鍛煉一段時間才能進行基本的操作。為了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需要重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為了創新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還要住結合基本的實踐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經濟管理專業的知識以及提高動手能力。最好可以在學校的課程設置中,保證實踐教學有足夠的課時,能夠讓學生理論結合實際進行不斷的發展。然后注意對實踐教學的落實,因為實踐并不只是一句空話,而是要真正讓學生得到實際操作的鍛煉。在考核的問題上,也可以找到一定的方式,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考核,實踐活動與教學大綱的有機結合更利于學生的發展。
總之,高職院校在培養經濟管理類人才的時候需要注意要有針對性的培養,并且對人才培養的目標應該有明確的定位。同時也要注意將經濟管理專業與工科特色進行有效的融合,這樣才能保證經管人才的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條件。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企業也是需要更加優質的經管人才,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結合企業發展需求培養優秀人才。(作者單位為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