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歷史的、藝術的和科學的價值是我國《文物保護法》對文物進行價值定位的依據,也是一般意義上對歷史文化遺產,包括城市古建筑進行價值定位的常用依據。重慶宋慶齡舊居作為兼具有物質文化遺產和一般房地產特征的文保建筑,通過對評估目的和評估對象的分析,我們可以將其最終所得到的綜合價值分為本體價值和外部價值兩個方面。
二、重慶宋慶齡舊居存在的價值
1.本體價值
對文保建筑本體價值來說,通常是對照西方國家的情況,結合我國現階段建筑遺產保護遇到的問題,在盡可能避免認知局限性的同時,以考慮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為主,正確認識宋慶齡舊居陳列館的整體價值,才能對其實行更有效的保護和合理的利用。
(1)歷史價值(重慶重要的抗戰遺址)
重慶作為中國戰時首都、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重要政治舞臺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戰場統帥部所在地,為抗戰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作出了巨大歷史貢獻。抗日戰爭時期,宋慶齡曾兩次來到重慶,在重慶生活、工作四年多。如今宋慶齡工作、生活過的小院已是重慶市重要的抗戰文物遺址,對我們研究重慶中國抗戰大后方起到重要作用,陳列館的展覽及資料再現了抗戰時期宋慶齡與國際友人并肩作戰的歷史,是后人了解抗日戰爭時期(1942—1945)宋慶齡在重慶為 "保盟"工作作出的巨大貢獻提供了重要信息資源。
(2)藝術價值(建筑價值)
藝術的價值一般可以描述為某一古建筑的設計構造、建筑情調所給人們精神上或情緒上的感染,或是所展示的特殊的設計、風格、藝術上的進步和高水準的技藝。重慶宋慶齡舊居建筑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由一位德國留學回來的工程師所修,該建筑是一棟獨立的小院,主樓為二樓一底共三層的典型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筑。該建筑正面凸起一個半圓柱體,至頂端為二樓大陽臺,主樓前為草坪和石板小徑,整個舊居結構嚴謹,布局合理,清幽雅致。該建筑為中西結合的典型建筑,為研究當時的古建筑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3)科學價值(抗戰時期建筑價值及文化)
科學的價值是指古建筑能夠給人類提供的重要的、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抗戰時期,由于戰爭的因素,陪都建筑的體量都比較小,大體量的建筑非常小。引起這個現象的因素還有:戰時的經濟發展非常不順,建筑材料,建筑人員等非常缺乏。重慶宋慶齡舊居,是中國的重要抗戰文物遺址,坐南朝北,是一憧二樓一底磚木結構德國式建筑風格的小樓,由主樓、后樓、和防空洞組成。它的建筑設計、特點及風格對研究重慶抗戰時期的建筑藝術及文化、研究重慶現代建筑的發展史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2.外部價值
(1)精神價值(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名人故居是進行愛國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具的生動教材,是全國上下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和愛國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立體形象的教科書,如重慶宋慶齡故居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陳列,觀摩她留下的歷史文物和她的場景復原,可以領略到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可以學習她崇高的品質,增強愛國主義感情,提高名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2)旅游價值(重要的陪都旅游資源)
重慶作為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的陪都,紅色資源豐富,名人故居作為一種特有的文化旅游資源,是名人一段歷史的形象化再現,是名人成長的記錄品和文化創造的見證者,因其獨具的文化底蘊和特有的文化氛圍收到游客的青睞,隨著旅游業發展的同時,旅游者的品味也不斷在提高,旅游動機越來越多樣化,游客的需求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即有傳統的觀光型向知識型、文化型轉變。重慶宋慶齡故居陳列館作為重慶“紅色旅游”景區,是對民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最好基地。
3.文保建筑價值的變化與挖掘
(1)經濟價值
在人們以往的認識和實踐里,建筑遺產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一直作為保護的主要目標而存在,至于它們是否具有文化價值以外的其他價值—尤其是經濟價值—往往不被作為重要的價值內容予以規劃和考慮。而隨著現代博物館的不斷發展,觀念的不斷更新,把舊居作為一種載體,參與于社會活動越來越多,加以利用也逐漸明顯,包括利用建筑本體、各種文物創作的文創產品等,尤其是對那些私密性極強的部分,加以收費而實現的經濟價值。
三、結語
作為歷史保護建筑,由于其處于長期而持續的使用過程當中,其本身的建筑布局、建筑風格、建筑結構以及特色構建等,極易受到不同的使用人、在不同程度上的影響,這種影響所帶來的變化在監控不要的情形下, 甚或會徹底改變建筑原有的一切。我們應不斷的保護和發掘文保建筑的價值,以此來不斷地喚醒人們對它們的認知。(作者單位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作者簡介:丁小峰,男,出生于1981年6月,2003年畢業于重慶教育學院治安管理專業,工程師,現就職于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