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是一個人最本真的情緒流露,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態度認知和體驗,人類的情感類型包羅萬象,愛、憎恨、憤怒、歡喜等屬于情感教育的范疇。在教育領域中,將情感要素融入教學過程中,整個教學會變得與眾不同。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情感教育的基本概述,接著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持續不斷推行,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受到的詬病和“非議”越來越多。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擺出一副高高在上權威者的樣子,冷冰冰且不容侵犯。在新形勢下,為了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成了業界“新寵”。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也成為教育有識之士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概述
情感是一個人最本真的情緒流露,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態度認知和體驗,人類的情感類型包羅萬象,愛、憎恨、憤怒、歡喜等屬于情感教育的范疇。在教育領域中,將情感要素融入教學過程中,整個教學會變得與眾不同。因此,情感教育主要指的是教師按照事先確定的教學目標開展積極且富有情感的各項教育活動。通過情感的融入,學生的學習體驗變得日漸立體,進而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審美情趣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相對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法能夠讓小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分析
(一)深入挖掘教材,在課文教學中巧妙融入情感因素
在小學語文新課標中,對于情感教育的要求十分具體。通過語文教學,小學生對于中國文化和祖國文字的熱愛日益加深,審美情趣和文化修為得到全面提升。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深刻情感要素的課文內容比比皆是,只要教師合理利用,情感教育的效果勢必十分令人欣喜。根據筆者的整理,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情感因素的課文主要分為愛國主義情感類、生活情感類、親情友情類、自然情感類等。不同的情感類型對應著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情感教學始終貫穿始終。
例如教師在進行《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課文講解時,就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懷。文中第一句開門見山地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真情實感,十分質樸且真實。在教學中,教師巧妙地抓住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特點,整個情感教學變得豐富多元,學生觸景生情,對于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情感教學的內容立竿見影。
(二)營造恰如其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真情流露
小學生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弱。他們的情感立場不堅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營造恰如其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充分感受情感教學的魅力所在。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教學開展的情境營造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小學生的接受程度為準,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感氛圍營造不利于情感教學的開展。首先,教師應該“一針見血”地抓住學生的“情感軟肋”,一擊即中,讓小學生與文中作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等新型的教學設施設備為學生創設情境,通過多媒體視覺、聽覺和感覺的多重刺激,讓小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得十分具體且形象,對于課文的理解也變得輕而易舉。例如教師在進行《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一個悲傷且濃郁的情感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教師輕聲且深情地閱讀,借助這些氛圍,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變得飽滿起來。有了情感教育的鋪墊,學生對于周總理的懷念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對于課文的掌握和理解也變得更加透徹明了。
(三)教師以身作則,全面提升自己的情感修為
小學生有出眾的模仿能力,這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情感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的示范作用十分明顯,教師要在此方面加以注意,給學生潛移默化的情感熏陶。首先,教師應該始終堅持以身作則,給予學生正面且積極的榜樣力量。教師在教學和生活中要充滿愛心,對學生的教育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這種春風化雨般的情感滲透,學生逐漸明白了情感的重要性,并愿意在學習中模仿教師,充滿濃郁的情感。
其次,教師還應該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徹底放下身段,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與學生溝通交流過程中,使濃濃的暖意充斥于教師和學生周圍,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效果達到真正“潤物細無聲”的滿意效果。
三、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過程任重而道遠。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緊扣大綱,在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各種因素,讓小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感受情感教育的魅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