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歌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培養學生良好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面對詩歌教學,我們很多師生不能把握詩歌教學的主線,從而在教學中對學生真正領會詩歌的實質、把握詩歌的靈魂就明顯弱化了。筆者認為,詩歌教學一定要挖掘詩歌中蘊含的情景交融的特色,從而以“景”開始,探尋詩歌的“美”。
【關鍵詞】詩歌;情景交融;詩歌之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情景交融是詩歌的主要特征之一,古人常常在詩歌中描繪現實的景象,虛構內心的景象,或虛實相互結合闡述內心的情感。情景交融的方式讓詩歌展現出獨有的美,作者往往在描寫景物時融入情感,用情感串聯景物、襯托景物,這樣能讓詩歌展現出一種特殊的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讓學生嘗試探究文字中的情和景,揣摩其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詩歌之美。
一、實景描寫,景增情韻
在古詩詞中有一類詩歌專門為描寫現實景色而創作,還有一些詩歌則是通過描寫現實景物的方式抒發內心的情感,將現實景物描寫和情感描寫融合在一起,用景物描寫增添情韻,起到情景交融、景中現情的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著重捕捉這些景物詩中的現實景物意象,然后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所產生的意境,并揣摩作者的內心情感。
《十五夜望月》這首詩歌便是用實景描寫烘托情韻的典范,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入品味詩歌的前兩句,在心中想象這首詩歌展現了一種怎樣的自然環境。如果能在頭腦中形成圖畫,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具象的圖畫,學生便能更好地體會詩歌中暗含的情感。學生在品味這首詩歌過程中感受到其展現的寧靜、冷清的景物。庭院中有月光灑下地面,好像鋪滿了霜雪,而烏鴉停在樹上,冰冷的露水將院子里的桂花打濕了。這是一片寧靜的場景,給人唯美的感受。此時可以讓學生設想一下是誰在欣賞這樣的景物,是一個人還是和他人在一起,看到了這樣的景物能讓人產生怎樣的感覺。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詩人的相思之情,認為“落”字很好地將人們在秋天對親人的思念給描繪了出來,給人動感,讓讀者將景物描寫和人的內心世界結合在一起,感受到秋思也隨著清冷的月光一起落到了地 面上。
有學者在研究詩歌情景交融時提出,不少作者通過描寫現實景物表達了自己的情感,用景物創造出一個宏大的背景,進而烘托全詩的情感,讓作者的情感表達得更深沉。若能捕捉好這些實景描寫中的意象,則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詩歌之美。
二、創構虛景,寄寓意蘊
在詩詞撰寫中,除了描寫現實的景物以外,作者還經常描寫虛構的景物,這些景物雖然并不是寫實的,但是同樣起到了烘托情感的效果。此時作者往往通過深刻認知的方法,用虛構的景物描寫表達自己的特殊情感體驗,也就是說,此時景物描寫產生了獨特的情感體現。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首詩展現了作者的虛構之景。這首詩一開始表達了作者的內心情感,作者老病纏身,不得不獨自待在家中,但是即使如此,其內心還是懷著想要保家衛國的心愿,因此在獨自躺在床上睡覺時,內心自然而然地虛構出了一幅圖畫,作者在聽見屋外風雨大作后內心仿佛看見了“鐵馬冰河”。這“鐵馬冰河”便是作者想象出來的虛景,雖然虛景的描寫不多,卻很好地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作者雖然不能報效國家,但是內心依然懷著這樣的情感,因此才會在頭腦中虛構出“鐵馬冰河”的景物。學生在分析本詩過程中也感受到了詩人對國家的忠誠之心,體會到了作者深沉悲壯的愛國主義情懷,深深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動。
教師可以讓學生挖掘詩歌中有哪些景物描寫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景物,作者描寫這類景物起到了什么作用,是否展現了自己獨特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挖掘虛景和情感之間的關系,探究哪些是用虛景反襯情感,哪些是用虛景含蓄地表達自身的情趣。
三、虛實結合,捕捉靈魂
在不少詩詞作品中,虛構的景物描寫和現實的景物描寫并非完全分開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關聯的。教師可以讓學生透過挖掘詩歌中虛實結合的景物描寫來探究詩人的靈魂,感受虛景是否襯托了實景,或體會虛景是否和實景相互對比,并感知其是否起到了更好地展現詩人的情感的作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詩便將虛構的景物描寫、現實的景物描寫和情感展現結合在了一起,很好地體現了作者的內心情感。在這首詞中,作者借用景物描寫展現了對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學生在閱讀中發現,由于使用了虛景和實景融合的技法,所以讓整首詩歌顯得氣勢宏大,給人想象力極其豐富的感覺。作者在遙望月亮過程中腦海里出現了一片虛構的月宮中的情境,有“天上宮闕”,有“瓊樓玉宇”,這些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景物,給人“高處不勝寒”的感覺。而此時作者又描寫了現實的景物,“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里描寫了因為思念親人、思考人生和未來而徹夜未眠的人,巧妙地將虛構的景物和現實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進而抒發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作者將月亮作為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展現了豪邁的性格和氣魄。在這樣的分析中,學生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捕捉到了詩人的靈魂,感受到了詩歌的情韻。
在詩詞創作中,虛實結合的情景描寫使得詩歌變得更加耐人尋味,讓人能充分地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變化,體會到詩歌中展現的人物形象。
詩詞有著虛實相生的特點,這促使詩歌的意象和審美得到大大拓展。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入玩味詩歌,感受其景物描寫和情感描寫之間的關系;可以讓學生在品味詩歌景物描寫的同時感受詩人的情感,體會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