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黎圣母院》這部作品通篇運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利用美學的原則來體現出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中通過美與丑、真
與假、善與惡的對比,使情節更加豐富,更能深刻表明作者的思想。本文對《巴黎圣母院》的對比手法及其形象體系進行了分析,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巴黎圣母院》;對比手法;形象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在《巴黎圣母院》這部作品中運用了大量的美丑對比手法,使人物表達得更為細致,具備很強的藝術效果。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更體現了社會不同力量之間的斗爭,充分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狀況,以表明作者對丑與黑暗人物的批判,從而展現其藝術美感。
一、美與丑的對比
在《巴黎圣母院》這部作品中,愛斯梅達拉與卡西莫多算是兩個極端,雨果多次在書中描述愛斯梅達拉的美貌,將其形容成美麗、純真、善良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作者不僅描述其外表美,對其內在美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愛斯梅達拉樂于助人,敢于同惡勢力做斗爭。其中有一段內容描述甘果瓦誤打誤撞進入了“圣地”,將要被處以極刑,是愛斯梅達拉不顧一切將其救了下來。另外,卡西莫多在作者的筆下是個極其丑陋的男人,當他受到嚴厲的處罰時,也是愛斯梅達拉為其送水解渴,都充分表達了女主人公高尚的品性,使其成了作品中美的典范。除此之外,弗比斯也具備良好的外表,但其內心與外表恰恰相反,屬于一種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作為皇家侍衛長的他,手握大權,卻擁有嚴重的私欲。對于女性,他總是喜歡玩弄,所能給予的只能是欺騙。作者通過對愛斯梅達拉與弗比斯的美美對比,體現的是少女的外美與內美,而批判的是弗比斯這樣的外美內丑形象。
反觀卡西莫多,不僅外表丑陋,身體上還有很多的殘疾,包括駝背、耳聾、跛腳等,在未遇到愛斯梅達拉之前其內心比較丑陋,是愛斯梅達拉用善良、真誠感動了卡西莫多,使其內心的美好逐漸展露,當克羅德要處死女主人公時,是卡西莫多奮不顧身地救她。雖然沒能改變結局,但使卡西莫多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以死明志,將自己的內在美充分地表達了出來。作者在進行人物刻畫時,通過對愛斯梅達拉、卡西莫多、弗比斯這三個人物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刻畫,贊揚的是心靈美的圣潔,批判的是弗比斯這樣空有一副好皮囊,而缺少靈魂的人。
二、真與假的對比
實際上,《巴黎圣母院》主要是圍繞愛斯梅達拉所展開的愛情故事,通過女主人公命運的曲折來展現不同的人生階段。并對其身邊的四個男人進行了敘述,對其中存在的真情假意進行了對比。由于每個人對愛情的態度不同,故事發展的情況也存在一定差距,對此,本文以弗比斯、甘果瓦與愛斯梅達拉之間的愛情對比進行了分析。
甘果瓦是一個比較有才華的青年詩人,但其命途多舛,有一次誤入“圣地”,將要受到最為嚴厲的懲處。在這種情況下,是愛斯梅達拉主動出手救下了他,為了保護他的安全,宣布與其結婚。但這僅僅是一種保護手段,卻使得甘果瓦信以為真,想要與愛斯梅達拉真正結為夫妻,可被女主人公拒絕了。甘果瓦雖然滿腹經綸,但其內心渾濁,自私自利,一直無法得到少女的真心。兩人出雙成對,雖有夫妻之名,但無夫妻之實,使整個婚姻處在真與假的轉換中。愛斯梅達拉先后經歷了多次磨難,可當其受難后,甘果瓦卻無動于衷,只將“心愛的羊兒”救了下來。這對名存實亡的夫妻根本經不起考驗,感情的虛假注定會給少女帶來傷害,更加凸顯了甘果瓦懦弱、自私自利、不知回報的敗壞品性。
如果愛斯梅達拉對甘果瓦是假愛,那么她對弗比斯絕對稱得上是真愛,也是少女唯一真愛過的男人。弗比斯雖然長得英俊瀟灑,卻自私輕薄,時常玩弄女性。他對愛斯梅達拉所表現的“愛”僅僅是占有,只是逢場作戲,當少女被陷害而受到生命威脅時,他為了保全自己而甘愿犧牲少女。他們之間的愛僅停留在性愛層次,而非真正的愛情。作者通過對愛情的真與假進行對比,反映不同階層的行為、特點,對弗比斯這種紈绔子弟進行了強烈的抨擊。
三、善與惡的對比
我們所處的世界本就是平衡的,虛實相伴、善惡相生,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巴黎圣母院》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美學原則,突出的是人性之間的區別。同時,也用了很多的善惡對比,使人物形象體系更加鮮明。反映的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批判,以期實現人道主義。
整篇小說以愛斯梅達拉與克羅德之間的矛盾為出發點,對其所代表的階層矛盾進行展現。愛斯梅達拉所代表的是勞苦的人民群眾,代表的是光輝、圣潔的善良形象。當人們面對不公、不正時,少女總會用善良之心來解救他們。反觀克羅德,他是統治階級的典型代表,所展現的人物形象就是黑暗、恐怖、欲念,為了自己的私欲,不顧他人的死活,使當時的社會籠罩在黑暗當中。身為副主教的他,與王權相勾結,在權力的支配下,處死了自己最想得到的少女。通過少女善良與克羅德的丑惡進行對比,暴露了統治階級的黑暗與殘暴。卡西莫多為了自己的信念,在死前懲治了養育了他多年的克羅德,使人性得到了解放,最終使善良戰勝了丑惡,體現了勞苦大眾敢于反抗的精神。也正是這一對比,點明了文章主旨,表達了作者的主題思想。
四、結語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巧用對比手法,通過對愛斯梅達拉各個人生階段的對比,表明了不同階層人民存在的矛盾,并用美與丑、真與假、善與惡的對比,突出了統治階級的荒淫無道,贊揚了女主人公這樣善良、高貴的品質以及勇于反抗的精神,使小說增添了藝術美感。
參考文獻
[1]白洋.簡析《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J].才智,2015(9).
[2]王建麗.美與丑的對照——《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塑造[J].小說評論,2013(S1).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