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扎實推進,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實際效果、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就成為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學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成為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探討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將結合筆者自己的文言文教學實踐,具體談幾點做法和認識。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提高;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但文言文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視文言文教學,能夠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有關文化歷史方面的知識,讓學生的知識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那么,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呢?
一、注重指導學生學會預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研究表明:學生是否進行充分預習,自主學習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學會預習,指導學生學會讀課文中的注釋和使用工具書,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或利用網絡查找、了解具體的文言文篇目的寫作背景材料、有關的文化常識及作者的生平經歷等內容。還要讓學生學會利用課本下面的注釋及工具書,把課文讀懂、讀通順,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識記課文下注釋中有關字詞的字音、字形和字義,把讀不懂的語句圈畫出來,以便在上課時再認真聽。這樣讓學生在課前充分做好預 習工作,讓學生動口、動腦和動手,有利于提高學生文言文學習的效果。
二、創設適宜的文言文學習環境,激發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
偉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的巨大動力。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興趣在文言文學習中能夠發揮的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如借助名言名句、成語、故事或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適宜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愿意積極主動地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知識、鑄造人格、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文學家歐陽修《醉翁亭記》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用“水落石出”這一成語來導入新課,還可以運用多媒體給課文配上古典音樂的朗讀,或運用多媒體播放滁州醉翁亭的四季美景,帶領學生走進野花芳香的春天,走進綠樹成蔭的夏天,走進秋高氣爽的秋天,走進怪石嶙嶙的冬天,這樣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很好的鋪墊。
三、重視指導學生朗讀,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增加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根據具體的文言文內容,靈活采用范讀、配樂朗讀、模仿性朗讀、感知性朗讀、個別朗讀等多種朗讀方法,讓學生通過朗讀把無聲、靜止的文字變為有聲、靈動的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的眼睛、腦袋、耳朵、嘴巴等感官協同作用,指導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與文章中人物進行對話,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很好地激發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課文的主旨。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文學家范仲淹《岳陽樓記》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根據這篇文章的具體內容并結合所教班級學生的文言知識基礎、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學情,靈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朗讀活動:(1)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文章的朗讀材料,學生邊看課文邊聽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感受文章的語氣、語調,體會蘊含在課文字里行間的或悲或喜的情感;(2)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結構;(3)學生自由地讀課文,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發表自己讀文章初步感受,啟發學生走進文本中,共同探討,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感受作者所飽含的情感;(4)要求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閱讀,細細品味文段中的優美詞句,體會文章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的美感;(5)教師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個性化閱讀,并對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給予指導和積極點評;(6)鼓勵學生背讀出自己喜歡的有關段落。這樣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機會,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樂觀曠達的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從而促進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指導學生重視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語文基礎扎實、語文綜合素養比較高的學生都注重做課堂筆記,課后重視對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學習并非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特別是文言文的學習,更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做筆記,讓學生認識到積累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文言文中常見的多音字、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文學常識等內容進行記錄、整理,把文言文中出現的成語、名言名句等摘錄好,鼓勵學生在摘錄好的成語、名言名句旁邊做一些批注或點評,這樣能夠增加學生的文言知識積累,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總之,在新課改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文言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學會預習,讓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重視創設適宜的文言文學習環境,重視采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走進文言文中,重視指導學生做好文言知識積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實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