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明確強調老師需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讓學生能夠積極地跟上老師的步伐和節奏。但是從目前來看,在踐行素質教育過程中,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我國許多高中語文老師忽略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現有的教學效率以及水平較低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本文立足于這一實際情況,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為促進我國教學水平的提升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學生主體性;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與有效教學意義
(一)踐行素質教育
在應試教育中,老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其中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老師知識的灌輸,難以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缺乏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最終導致實際的教學效率以及水平較低。出現這一現象主要在于老師沒有意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無法更好地為學生提供主動探討和學習的機會以及渠道。素質教育要求高中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中學生的主體性,不斷地實現有效教學。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與有效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以及核心,能夠為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
我國許多高中語文老師在教學中開始積極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理念,以以人為本為核心和原則,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結合現有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有效教學,真正促進教學效率以及質量的提升,保障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教學活動。
(三)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素質教育要求我國高中語文老師在實踐教學時以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為教學原則,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學習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學,立足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和發展需求,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保障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全方位的發展以及進步。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會直接影響課堂效率以及水平的提升,老師需要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地利用各種創造性的教學手段,實現各種教學資源的優化利用以及配置,采取多媒體教學以及情境教學來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感知和引導,讓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積極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真正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與有效教學的對策
(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大部分基礎知識源于生活,同時高于生活。因此,對于高中語文老師來說,在實踐教學時要想充分地提高課堂效率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要注重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作用和價值,實現各種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利用。在第一課堂中,老師需要保障學生積極地掌握基礎語文知識;在第二課堂中,老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情況來對現有的語文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究和學習,讓學生意識到個人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及主導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以及教育學家在對現有的高中語文教學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明確強調,語文教學需要立足于學生生活實踐的實際情況,注重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無縫對接,幫助學生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一點對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意義重大。
(二)為學生提供思考和質疑的機會
素質教育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實際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性,促進不同個體的共同發展。高中語文學習難度較大,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因此,語文老師需要積極地結合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鼓勵并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質疑,給予學生更多參與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中提高個人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更好地理解各種語文基礎知識并進行創造性的使用,這一點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老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種創造性的教學模式,比如情境教學和提問式教學,在課堂中通過分組的形式,結合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能力進行小組的劃分,為每一個小組設置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在學生思考過程中老師可以及時地提出相應的問題,保證學生能夠跟上老師的節奏,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注重師資隊伍建設
學生是語文教學和學習中的主體,老師則是重要的引導者和點撥者,老師個人的教學能力與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最終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能力,同時在發揮學生主體性以及實現有效教學時,老師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校的管理者以及領導者需要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為老師提供更多學習和深造的機會,幫助老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社會觀,積極主動地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以及主導地位,盡量避免知識的簡單灌輸,而是立足于學生全方位發展的實際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而自己則需要在恰當的時間段內對學生進行點撥和指導。其次,學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落實好教師招聘環節,從根源上提高現有的教師質量。最后,對于老師個人來說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這一點在信息化時代下尤為重要。信息化時代下信息的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短,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保障個人的教學理念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三、結語
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與有效教學對促進我國素質教育的落實有著重大意義。不管是學生、老師還是學校,都需要積極地參與到各種教學實踐中,結合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實現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利用。學生個人需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則需要革新傳統的教學手段,學校需要推動師資隊伍的建設,只有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夠保障教學效率與水平的提升,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