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就要消除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消除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主要手段就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多讀,多寫,多觀察生活。
【關鍵詞】興趣;激勵;觀察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考試分數比重分析,作文為50分,占中招考試分值的41.6%。考生得分和失分最大的是作文,考試成績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文得分。因此,作文教學可以說是提高語文成績最重要的手段。2013年我曾經對所任教的兩個班共105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害怕作文的有71人,占調查人數的67.6%;不怕(但不喜歡)的有26人,占調查人數的24.8%;喜歡寫作的8人,只占調查人數的7.6%。從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出,不少學生對寫作有恐懼心理,而大部分害怕寫作文的學生語文成績不夠理想。因此,消除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是提高語文成績的關鍵。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消除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呢?
消除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最重要的一點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寫作文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寫作感興趣,敢于表現,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前提。而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感受到寫作文的喜悅。俗話說:“好人是贊出來的。”其實好的文章也是贊出來的。多贊美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寫作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對寫作的熱情,這是消除學生對作文恐懼心理很好的辦法。贊美鼓勵學生的方式方法很多,作文評講課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很多學生認為老師在評講課中當范文的文章是寫得好的文章,那是一種贊美,是一種榮耀。而很多教師在作文評講課中只是讀寫得好的作文,而好的作文相對來說很少,范圍也相對狹小,教師要擴大宣讀范文的范圍,普通的作文,也要挖掘一兩個優點,哪怕是一兩個句子,把它作為范文,并加以贊揚。不要讓范文成為尖子生的“特權”,要讓一般學生也能夠享受到這個榮耀,讓他們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作文評語及分數也是激勵學生的一個重要手段。對學生的作文,不要只是指出不足,更重要的是肯定長處和優點。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藝術不在于傳授了多少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有時一兩句鼓勵的批語,勝過一大堆指指點點,對于一般的學生,我們在批改作文時要不吝贊美之詞,多挖掘學生的優點,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自信心。題目、詞、句、內容、條理……但凡有寫得好的地方,就在旁邊批注上贊美之詞,在評語中要加以肯定。如我教的班上有一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不錯,但他懼怕寫文章,每次寫作文就是一兩百字。于是我這樣寫“你的文章內容很新穎,很具時代特色,句子也優美,如果你能把事例寫得再具體一點,那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經過不斷鼓勵,這位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得很快,成了班級的語文科代表。
學生的作文是經過腦力勞動的結果,作為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學生很看重分數,每當作文簿發回來時,第一時間就是看看自己得了多少分,高分就代表成功。那么我們為何不通過高分來對學生進行激勵呢?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寫得特別差的要特別對待,必須當面輔導。
沒有寫作素材是學生懼怕作文的另一個原因。多讀、多寫也是消除學生懼怕作文的一種方法,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山區學生由于地理環境及家庭經濟的原因,生活單調,思想單純,社會閱歷淺,沒見過什么大世面,特別是對一些新生事物,信息主要來源是書本和影視。因此,要會充分利用學校的報紙雜志,每周向學生推薦一兩篇文章,每月向學生推薦一兩本書(學校圖書館可找到的),并鼓勵學生寫讀后感。同時要求學生寫周記,剛開始時,很多學生覺得沒什么東西可寫,有的學生一篇周記只有幾十字,于是我引導他們,周記的內容并不一定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可以寫自己聽到的或看到的,也可以寫自己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可以寫寫自己的心情。慢慢地,學生就不會覺得沒有東西可寫了。
缺乏觀察是學生沒有素材的另一個原因。我認為觀察可分為無意觀察和有意觀察兩類,日常觀察多為無意觀察,這種無意識、隨心所欲的觀察不被人注意,往往記憶時間短暫。有意觀察帶有一定的目的,有意觀察比無意觀察的記憶要強很多。因此,我們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有意觀察的培養,直到使有意觀察形成一種習慣。如布置學生觀察一些對象,并把觀察到的東西用日記或周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在平時作文訓練時,我們也不要急于讓學生去完成, 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了解觀察。優秀的作品在寫作前是需要深入生活,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需要調查研究,攝取寫作素材。經過充足的時間去了解、觀察,學生才能有材料寫,才能寫出一篇好的文章。有一次我布置學生寫一篇人物作文,我先讓學生選定一個自己最熟悉的人物進行觀察,并做好觀察日記。一周之后,我對學生的觀察日記進行檢查點評,然后再讓學生根據老師的點評深入觀察。又過一周,才讓學生去完成文章,結果這次寫作學生完成得很好。
法國藝術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存在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學生處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集體生活、家庭生活中,只要他們留心生活,堅持多觀察,多思考,多寫日記,多積累,對社會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就一定會慢慢提高,寫作水平也一定會慢慢提高。
作者簡介:黃衛勇,1971年生,廣東羅定人,大學專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寫作。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