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類散文,是一類特殊的散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學形式。文化類散文以其獨特的行文技巧及特別的人生感悟,彰顯著作者的文化底蘊。散文因將真切的人文關懷融智慧之美于一體,備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引發了讀者極大的興趣,受到了文學界評論家們的廣泛關注。在閱讀教學之中增加文化類散文,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行之有效的捷徑。高中生通過文化類散文閱讀的學習,可以增長他們的見識,掌握一種探究問題的方法,從而獲得辯論的智慧,以下將對怎樣進行高中文化類散文閱讀教學做出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化散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文化類散文的特點
(一)取材上含有深意
文化類散文,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其抒寫的內容大部分為文化名人,也有自然風光和社會風情,又或是對歷史掌故的剖析。一般散文內容多樣,可以描繪身邊的風花雪月,也可以講述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而文化類散文的立場則有所不同。所描述的對象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意味,小到象征著村落的生活習慣,大到整個民族的精神與文化。就如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般,雖然該書內容多以景物為題,但是該書的重點并非同其他散文一般描述自然現象,而是把感性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理性的高度。多借助自然風光,表達自己對文化的感受與體會,透過這些表面現象反映背后所投射的文化沉淀。
(二)文化意識強烈
文化散文多以歷史批判,文化反思的角度;又或是鄉土風情,宗教信仰的角度,利用散文的藝術形式,去頌揚有益的傳統文化,又抨擊與批判傳統文化中的病態部分及國人的劣根性,因此文化散文蘊含著作者強烈的文化意識。作者借對文化對象的描寫,來表達自己對文化現象的看法,充分顯示出自己的文化信仰、文化偏愛和審美情趣等。比較著名的有李敖的《傳統下的獨白》、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等,是用強烈的文化意識來反思和痛批傳統文化的弊端,充滿了濃烈的人文氣息,稱得上是文化散文的典范。看文化散文,得從取材、意指、內涵等方面來進行分析,只要符合了文化散文的“文化”特點,就算得上是地道的文化散文。
(三)細節表現全貌
文化類散文寫歷史、寫景物,不僅是對古跡的憑吊或是對景物的贊美,更重要的便是將自己的審美情趣與文化載體巧妙地進行融合,借助細節來表現作者的審美情趣,增強文章的魅力。例如在余秋雨寫的《蘇東坡突圍》一文中,作者看到黃州赤壁緬懷古人,借用自己的想象力刻畫了一個真實樂觀的蘇東坡,既表達了對蘇東坡仕途不順的同情,又暗諷部分人丟失文化,數典忘祖的事實。正是作者把蘇東坡的形象和愁苦刻畫得淋漓盡致,才能勾起我們的想象,讓我們對蘇東坡有著進一步的了解,正視起自己的文化。沒有細節的描寫和想象,恐怕難以起到這樣的功效。
二、高中語文文化類散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幫助學生理清線索
文化散文和一般散文有所不同,主要是通過把某一文化現象作為自己的抒情載體,從而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高中生們在分析文化類散文的時候要時刻謹記抓住文章的線索,這個線索也被稱為作者組織安排材料的“綱”,一旦理清了文章線索,就可以弄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和真實意圖,從而更快地融入文章情感,分析起文章來也會有理有據。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巧妙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余秋雨的《道士塔》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如何把握作者情感。學生通過通讀全文的方式,或許能看出文章有兩條線索,分別為“王道士的行為活動”和“作者看待王道士行為的態度”,一條為明,一條為暗,表達了作者對王道士輕視敦煌文化的不滿和憤怒之情。如果學生自己讀過文章后還不明白,教師可以與其進行交流,告知自己分析問題的方法,學生開始會覺得舉步維艱,但若能堅持下來,理清線索的能力定會有所提升。
(二)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征探究實質
文化散文是一種具有文化精神的散文,描述的對象多為名山大川抑或是歷史掌故,學生通讀文化散文,如果不了解作者所描述的對象,又談何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欣賞文化散文,掌握基本的分析問題方法是次要的,抓住文章所描述的主體特征才是關鍵。名山大川或許是因為其在歷史當中的地位而聞名,是文化的載體。例如廬山因李白而聞名,泰山又因杜甫、孔子等人而家喻戶曉,赤壁則因蘇東坡而名揚千里。對于作者所描述的文化現象,學生應在通讀一遍的過程當中明白描述主體,分析主體的特征有哪些。這些主體可能是人、也可能是風景,人的話注意弄清人物的成就,從古到今的意義以及后世對其的評價,風景的話則需探討是否是歷史遺跡,了解與其相關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典故。就拿梁衡的《讀柳永》一文來說,描寫了柳永的人生際遇與其玩世不恭的性格,這自然與他個人的人生經歷有所聯系。教師在分析這篇文章時,要提前讓學生對柳永的求學經歷與歷史貢獻有所了解。這篇文章通過標題可以淺顯地看出文章描述的對象是柳永此人,學生便能明白作者是借柳永之名表達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作者立身于現代的看法,贊揚了柳永對詩詞做出的貢獻,又表達出要追尋自我的文化價值。由此可見,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征有助于學生進行文化類散文閱讀。
三、結語
閱讀文化類散文,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們的氣質修養。它的出現,不僅保持了文學的尊嚴性與獨立性,也無不彰顯著一種理性和批判性。盡管在文化類散文的創作中,風格有雅俗,水平有高低,但都為發揚文化,傳遞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學生經常進行文化類散文的閱讀,有利于進行自我反思,理性與感性互相結合。
參考文獻
[1]安春華.文化散文的內涵及特征[J].新聞愛好者(下半月),2008(11).
[2]李運摶.中國當代散文五十年文化思考[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5).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