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兩先兩后學導法”是指“先學后教、先練后導”,即把教師要講授的內容轉化為學生探究的問題與學練的習題,讓學生在教師講課之前探究學練,然后根據學生探究學練后反饋的信息來講課。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完成了課前學練任務,讓自己產生成功的喜悅,以此激勵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以后的學習,同時對教師來說,容易發現學生的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快出成果。
【關鍵詞】兩先;兩后;學導;語文;體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自從去了茂名參觀學習后,我對“兩先兩后學導法開放性教學”有了初步的認識。現談談在一個學期里我在語文教學中嘗試運用“兩先兩后學導法開放性教學”的點滴體會。
一、改變教法——先學后教
學生在聽教師講課之前先去接觸新知識、去探索發現,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前沿陣地,讓他們“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學生若憑自己的經驗與能力完成了課前探究學練的“指標”,就一定會產生成功的喜悅,這就激勵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今后的學習。假若在探索中遇到困難,就會自覺地借助工具書,或找人討論,或向人請教。這課前的主動與互動,不僅激活了學生的內在動力,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覺地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師在講課之前,讓學生根據課前的學習指標來自主探究,然后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來講課,就容易抓住重點,定準難點,能夠及時地調整講課的內容和次序,使“教”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這不僅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容易發現學生和學習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
如在教學古詩《游子吟》時,按傳統的教法:1.掃清字詞障礙。2.了解古詩內容。3.字句分析意思。4.概括主題,聯系實際。5.背誦古詩,布置作業。單第3步“分析意思”的內容教學大約需要20分鐘。其他四步的內容教學大約各需要10分鐘。共用60分鐘。超堂20分鐘。如果用“先學后教”的方法,讓學生探究、創造的空間就很大。
古詩《游子吟》根據步步高的探索體驗題:1.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古詩(詩人吟的“是什么”?結合你收集的資料說說)。2.查字典認識“吟、縫、暉”字的讀音和字義。3.品味古詩,激發情感。4.比一比誰最快背誦古詩。5.請同學們上臺默寫古詩。6.請同學們動手寫一寫母親臨別時要對兒子說的話。7.請同學們動手寫一寫兒子想對母親說的話。
這就把教師要講授的內容轉化為學生探究的指標,使“教的過程”變為“學的過程”,以實踐為中心來組織教學。大約需要40分鐘就可以。此可謂用時短、理解深、能創造、可驗證,不以死背定理,享受成功的快樂。
二、改變教學手段的應用——先練后導
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所以在運用“先練后導”時,我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通過《步步高》設計的一些習題分組搶答,當場計得分,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學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鼓勵學生在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提出問題、得出結論的基礎上提出要由過去“接受—理解—鞏固—解答”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現在的“參與—提煉—內化—外延”的模式。
如在教學課文《坐井觀天》時,根據“步步高”設計的題目,5分鐘后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擅長總結與反思,具體如下:
1.這節課我學會 了,明白了 的道理,我想對青蛙說:“ 。”
2.我要把這個故事講給 聽。
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選一位組長,并在每組中找出差生和優秀生合作進行匯報,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競爭,看誰好,激發學生積極去練。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也隨之而改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改變傳統備課——輕松備課
借助“步步高”來備課和開展教學,提高了效率,節省了時間,砸碎了“教奴”的鎖鏈,擁有輕松教學的春天!
學材“步步高”設計的訓練板塊體現“以學為本”的理念,有效地幫助教師“以學定教”。根據課題理念,小學語文系列每課設計了“探索與體驗”“拓展與創新”和“學導與反思”三個板塊。題型豐富多樣,版面圖文并茂,這樣既減輕了教師備課與講的負擔,又拓展了學生創新的空間。
總之,“兩先兩后學導法開放性教學”有六個優點:1.教案、學案融一體。2.講授內容變指標。3.兩先兩后學為主。4.有的放矢學定教。5.解放教師勞動力。6.考試成績步步高。在今后,我將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的應用、備課等方面繼續大膽嘗試和運用“兩先兩后學導法開放性教學”進行教學,做到求真務實、科學運作、創新方法,充分地享受教學的快樂。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