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語文也迫切需要改革。無論是教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的,閱讀都是重要的部分。即便現在的高中生,學習了多年語文,面對語文閱讀也常會不知所措,這就對現代的語文教學敲響了警鐘。在語文閱讀方面,應提倡少教多學,通過學生自己學習,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鑒賞;少教多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從小學階段就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按照新課程標準高中生應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但事與愿違,現在高中生的閱讀能力不容樂觀。據調查顯示,高中生在做語文閱讀題時感覺很茫然,無從下手。如何提高現代高中生的閱讀能力,許多知名教育工作者都堅持認為“少教多學”能夠改善現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目前高中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
當前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由于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多數語文教師的追求變味,如何讓學生在高考中語文閱讀得到高分。語文教師在講閱讀考試更加注重做題的技巧,教會學生如何在看不懂文章的情況下能夠找出答案。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少有語文教師注重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而是更加注重如何讓學生在閱讀題上得到高分,追求獲得高分的捷徑。這樣一來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但是忽略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據研究表明,這種做法在高一時頗有成效,但是這樣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是學生閱讀能力的下降,學生見到的閱讀一般不會出現在高考題上,學生見到新的閱讀短文,難免會手足無措,讓學生感覺無能為力。
(二)在平時的閱讀訓練缺乏獨立思考
在我看來,學生做閱讀缺乏獨立思考,這是從小學語文老師所種下的惡果。學生的閱讀題答案老師從小學就給學生以分數評定,閱讀題很少會給學生滿分。長期以來學生會有這樣的思想:閱讀題有標準的答案。這種考核方式就挫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語文教學,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語文的重要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指導閱讀時,總是給予滿分答案是不可取的。
二、“少教多學”策略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少教多學”策略的意義
“少教多學”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是教師少教,教得要有質量,學生多學,學得要好。“少教”并非教師可以省下時間,少交要結合本班的實際閱讀情況,在少量的教學時間下要有同樣的教學質量,那就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精力。少交就要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教學,注重學生的思考方式,提高閱讀興趣,最終提高閱讀能力。“多學”指的是學生在課下運用更多的時間學習語文閱讀,要想讓學生在課下運用更多的時間學習語文閱讀,那么學生必須有足夠的語文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不僅體會到樂趣,更要發現閱讀中的問題,有問題才會推動能力的發展。
(二)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要想實現語文閱讀方面的“少教多學”,那么就必須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要給學生創建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為學生培養閱讀習慣創造條件,注重學生的閱讀,讓學生樂在其中,鼓勵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提出問題。學生閱讀完,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效果,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以便于后面的調整。學生閱讀習慣也要因材施教,針對學生不同的閱讀習慣進行個性化的輔導,最終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少教多學”在古詩詞閱讀中的應用
古詩詞閱讀在學生中占的分量很重,因為古詩詞閱讀在考試中所占比重較大,而且也是學生丟分的主要題型。古詩詞閱讀教學是一個難點,在古詩詞教學中不僅要理解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還要對古詩詞古今異義的詞匯有很好的把握。
多數學生表示對學習古詩詞缺乏興趣,所以,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教師可通過古詩詞意象的描述,發揮個人魅力,來感慨贊嘆作y5BBv6kplyRpDz4dZJcDEO0Gbt731QcAmr+TCp0RHGQ=者想表達的真情實感,教師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來感動學生。教師在加強學生閱讀時,不要一味追求讀的遍數,要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意境,尋問學生古詩詞作者表達的真實感情。另一方面,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教學營造氛圍,讓學生陶醉在古詩詞描繪的情境當中。比如教師在講到悲憤的古詩詞時,教師可放一些悲傷的名曲來渲染氣氛。
(四)“少教多學”策略在現代文學閱讀中的應用
現代文學閱讀的難點在于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現代小說是現代文學閱讀一個重要的題材,在現代小說中作者會借助浮夸的故事來諷刺社會中某一不滿的現實。小說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小說的閱讀主導注重環境的描寫,環境的描寫是渲染故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說講解完可鼓勵學生續寫小說,激發學生的創作動機。
現代文學源自生活也要回歸生活。現代文學的創作由感知開始。像此類文章,教師在指導閱讀時應注重文本閱讀的藝術表達效果和魅力,體會現代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逐步培養學生具有個性化的閱讀鑒賞能力。
(五)“少教多學”策略在當代散文中的應用
當代散文是作者的精神感悟,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所以在當代散文的教學上,教師應注重學生在閱讀當代散文時體會作者的精神流露,能夠在長篇的散文中捕捉到作者流露真情實感的關鍵詞句,最后在班級討論讓學生說出哪些關鍵詞句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實感,讓同學們共同分析,最注重的是學生的心得體會,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指導當代散文閱讀,注重學生感知文本,這是每一位學生必須由生活語文轉向文學語文的歷程,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知經驗。讓學生以自己的語文經驗感知文本,不能受參考藍本和教師解讀限制,每一篇文學作品,學生有不同的感知,應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這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必要一步。如果教師不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自由感知文本,那么教師的經驗或參考會限制學生自由感知的能力。這也驗證了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三、結語
“少教多學”就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應為少教多學創造條件,要注重學生閱讀的總結體會,一篇文章,如同一首歌,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讀一篇文章如同與作者交流,學生有了感悟,也會逐漸對閱讀增加興趣,才能提升閱讀能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