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著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主體意識,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為此,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以主體意識的內涵為切入點,根據當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對如何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希望能以此激發學生們的主體意識,對日后的高中語文教育教學的發展,能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學生主體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課程體制的不斷改革,語文教學一改以前的“教師教授、學生聽課”的模式,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要求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積極地探究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主體意識,不僅僅是高中語文教學的課程目標要求,同時也是學生日后步入社會,完成自我實現和發展的必要能力。在新時代下,關注和重視個性化的教育教學,對于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的培養和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可以培養其責任意識。下面我們對這種意識的培養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主體意識的內涵
主體意識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它體現的是人的自我支配能力以及對事物的積極主動性。這種意識主要是通過學生自我思維的判斷,對事物進行有意識地改造以及在活動中采取不同的行動。而通過培養學生主體意識,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應該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來實施。
二、當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現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目前我國實行了新課程的改革,對于高中教師的要求也進一步地提高了,不僅要求其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求其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主體意識的培養。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雖然許多高中語文教師也意識到主體意識培養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如何提高這種意識還沒有一個科學的方法。此外,也有一些教師,對于培養這種主體意識,并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程度,導致在高中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意識沒有得到良好的提升。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意識的有效實施方法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豐富的教學措施,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樂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來,以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提升。
(一)開展探索型教學
探索式教學也就是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課下收集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結果的展示,相互溝通交流,由此帶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師可以對教學過程中的部分課程案例進行詳細的講解,在進行1wZkTghE5eqEwtPS0Imp+weLC+UZss9VZuBraW/4edE=這部分知識講解的時候,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主動發言,表達其個人的思考。這種探索式的學習方式,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其主體意識的培養。
(二)給學生思考時間
雖然課堂時間是有限的,但是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離不開其個人的思維的開發。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一般完全由教師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的思考時間,使得學生不能及時地將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理解的內容,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上講解知識之余,為學生留下一點思考的時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此外,學生在思考后,也要鼓勵學生對自己不懂的問題進行提問,實現課堂的
互動。
(三)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
在單一的教學環境下,課堂的教學模式過于死板,教師注重講課而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比較少,使得學生在心理上對教師產生一種畏懼,不能將自己的主動性發揮出來。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可以通過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教育情景來改善課堂的氛圍。例如在學習一些人物層次較豐富的小說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分角色表演,對于一些已經成型的影視作品,則可以截取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再進行相應的課文教學,學生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加之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可以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本身的優點,使得教學過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四)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目前的很多大學中,較大比例的一部分課程是以翻轉課堂的形式完成教學的。但是高中可能由于高考的存在,不能做到教師和學生角色的完全互換,但是實踐證明,刻板嚴肅的教學模式的教學成果遠沒有那些亦師亦友的教學模式的教學成果優秀。
所以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打破那種傳統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轉向一種相互交融、教學相長的關系。教師雖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足夠的文學知識儲備,但是出于青春期的學生也具有屬于該年齡段所特有的認知和情感體會,所以師生之間應該進行積極、平等的互動和交流,營造一個和諧的師生氛圍,進一步實現教學的民主化。在這種宏觀的良好環境的保障下,更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以應試為目標的語文教學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更不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所以高中教學體制的改革是必要的,尤其是語文教學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此過程中,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探索、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構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等方法達到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這不僅對于語文教學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培養。通過研究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可以為我國未來的語文教學的進一步改進的實踐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峰.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
[2]徐剛.探討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6(17).
[3]陳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主體精神的培養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張小磊,1981年生,中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育教學。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