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師往往會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只重視對學生基本語文知識的教學,認為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就是為了應付高考。實際上,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自主地尋找課文中的知識,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認同感。基于目前語文教學狀況,教師就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將閱讀教學提上日常,為高中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讓人變得文明;閱讀,讓人變得高尚;閱讀,讓人思想深刻……人類的文明與閱讀密不可分,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人類文明史便是一部閱讀史,閱讀體現了語文教育對人的終極關懷。語文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不斷更新語文教學觀念,探索語文閱讀教學新方法。語文閱讀教學是具有藝術性的,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藝術性地搞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呢?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更新觀念,強化主體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因此,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并落實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一是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創設一種民主、平等、輕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大膽參與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善于學習、樂于學習。二是嘗試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
二、營造氛圍,探究學習
教師應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使學生不僅敢問,而且敢想敢說,敢于創造。譬如在學習《雷雨》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周樸園對侍萍懷念是不是真實的?周樸園也是受害者,你同意嗎?你是否覺得周樸園也值得同情?通過這些討論,學生的求知欲望和閱讀興趣就會被激發,閱讀探究活動就變成了學生自覺主動積極的探究行為。
三、創設情境,以情動人
要使語文閱讀教學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應當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動人。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教師可以借助虛擬情境的手段和方式,利用聲情并茂的語言,虛擬情境,讓學生在理解、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現文章意境,獲得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譬如,在學習唐宋詩詞時,可以適當播放相關作者的一些視頻;在學習戲劇時,可以讓學生表演課本劇等。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四、注重引導,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挖掘語文課程資源,如何讓學生自覺行動起來,關鍵是能不能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要想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必須先激發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介紹作家作品,設置懸念來引導閱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閱讀的積極性。譬如在介紹歐·亨利的小說《警察與贊美詩》時,我向學生講述了前面的情節,留下結尾不講,并告訴學生:“小說的結尾出人意料并耐人尋味,讓人帶著含笑的眼淚。”要了解具體故事情節,同學們課后自行去閱讀。也可以聯系其他作品導入。譬如,在教學《赤壁賦》時,可以這樣導入,張若虛面對長江和明月,發出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樣的感慨。蘇軾由于烏臺詩案,差點丟了性命,被貶黃州,在清風吹拂、明月朗照的夜晚,泛舟于長江之上,又會激起怎樣的情感呢?就讓我們走進文本,走近蘇軾。還可以用講故事導入。無論怎樣導入,都要求教師的語言要藝術化,要清楚、明白、準確、生動,要聲情并茂、抑揚頓挫、詼諧幽默、富有情趣,要善于誘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運用媒體,輔助教學
近年來,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已經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必備工具,其在現代教學中的巨大作用已經得到一致認可和廣泛關注。用多媒體手段來進行教學往往能夠增強教學形象效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影音展示功能不僅對于補充課堂教學容量具有促進作用,而且在營造氛圍、活躍氣氛方面效果非同一般。教師要正確地認識這一手段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注重改良傳統的教學手段,適當嵌入多媒體教學方式,用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輔助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展示成果,培養自信
高中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還是非常看重的,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的時候,需要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及時的評價,對學生進行恰當的鼓勵,增強學生閱讀的信心。教師及時地總結學生的閱讀成果,還有一方面的作用,就是可以及時地掌握學生目前的閱讀狀況,根據閱讀狀況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例如在進行總結的時候,可以讓掌握知識熟練的同學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會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爭取下一次自己也可以上臺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
七、指導學法,提高效率
每個學生對課文的感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做一個思路上的大致指導,讓學生不會過度地偏離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對課文的賞析,學生就會掌握自主賞析課文的能力,對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很大的幫助。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需要選擇適合學生進行賞析的課文,深入課文才是適合高中階段的賞析材料。教師想要深入培養學生的閱讀情感,就要在閱讀的時候,順便引入一些課外的讀物,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材料進行閱讀,提升自己的見識。
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堅持不懈抓好閱讀教學,要立足課堂、立足文本,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創新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廣泛深入地積累語文、生活知識和文學、審美知識,在期待的視野中逐步培養起學生文學閱讀能力,提高鑒賞水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董穎.張志公、劉國正的語文訓練觀[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1).
[2]曹祥芹.個性化閱讀要科學化,不要自由化[J].中學語文教學,2007(11).
[3]王尚文.教師所能交給學生的只有自我[J].中學語文教學,2007(5).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