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作為學生所有學科的基礎性學科,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學習和自身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點。筆者翻閱了大量的教學實踐案例和研究性文獻,發現小學生自信而正確的朗讀教學,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的發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言、思維和交流能力。本文以某小學低年級朗讀教學為例,對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應對措施和未來發展進行一定的分析。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朗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師的職業發展之一,如何教會學生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以及培養學生自主朗讀的意識成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大難題。針對小學生這一個特殊的群體,沒有判斷是非曲直的能力,可塑性和模仿性極強,在教學過程中既有機會又有挑戰。朗讀教學作為群體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合作意識,也能加強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信和樂趣,為以后的學科規劃與發展打好基礎。筆者認為朗讀是實現學生交流,提升學生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該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中學會借用現代化教學手法和多媒體技術,立體地推進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朗讀教學,并在目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尋求解決和改善的方式方法,努力激發低年級學生對語文朗讀的興趣,從而提升小學朗讀教學時效性、受益性、終身性,促使教師和學生雙方都能在語文朗讀教學中得到啟發,繼而激發再創造的興趣,為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朗讀教學開闊更加宏大的視野。
一、低年級語文朗讀的現狀
(一)低年級的朗讀興趣非常低迷
傳統的朗讀主要是以古詩詞為主,不僅可以修身養性,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擁有較強的語文綜合能力。現在,為了讓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能夠很好地體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朗讀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筆者以為,小學低年級的朗讀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設計明確的教學目標,重視培養學生在語文綜合素質上的交流、合作、理解等能力。但目前部分學校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朗讀教學,參照的都是大綱配發的朗讀教材內容,上課期間老師不會對學生朗讀做出任何要求和期待。由此可知,學生在規范的毫無意義的朗讀教學中不會追問朗讀的意義,更不要談讓學生養成自主朗讀的習慣了。學生只是為了讀而讀,并不清楚教師在朗讀教學中所要達到的效果和質量,而且學生的語文能力也無法通過朗讀來培養和提升。同時,教師的無意義教學還會抑制學生對于語文朗讀的興趣,壓制學生表現及表演的心理需求,最終熄滅了學生學習語文,尤其是語文朗讀的興趣,致使語文朗讀教學很難正常進行。
(二)低年級朗讀的群體性活動十分匱乏
語文朗讀是一種群體性的活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朗讀目標本身,還要注意到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表現。但是,現階段很多的小學語文老師看重的是學生的學習總成績,導致在朗讀教學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總是受到教師的關注,朗讀訓練需要的技巧技能也只是針對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培訓。筆者認為語文教師這樣的教學是片面沒有實際效果的,而且也違背了新課程的語文朗讀理念,并沒有凸顯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整體性的統一。其實,語文朗讀教學作為一種群體活動,應該更多地專注于學生的溝通交流模式,啟發他們在朗讀的基礎上形成自我的欣賞和評價思維,以優促劣,達到整體性的統一性的教學,為各學科的教學和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杜絕學生不參與不積極不開口的尷尬局面。
(三)低年級朗讀的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由于小學語文教師的個人素養和對語文教學的認知能力不同,導致了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評價出現偏頗。而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的評價時間并不長,體系也不全面,涉及面不廣,某一些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對學生的朗讀整體評價并不能全權代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活素養。很多的低年級語文課堂經常存在對學生整體素質的評價標準不統一,評價系統也不完善,評價的參照條例更是不全面的情況,導致很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情況掌握得不徹底,學生對自己的問題認識不清晰,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關系也得不到良性發展。目前,小學語文課程理念中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朗讀教學給出了明確的評價要求,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不僅要全面,要體現學生的特點,還要指出學生的優勢和不足。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朗讀評價,教師習慣性地將評價放在了朗讀的語言和語調上,并不重視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神態,感情,動作等因素,筆者認為造成這種誤會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小學語文教師在評價語言上的匱乏。翻閱以往的評價記錄,大部分都是“很好”“認真”等一類詞語,這樣的評價完全是無意義的,也不能激發學生對語文朗讀的興趣,因為籠統的“很好”“認真”并不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哪里不足,哪里是優勢,哪里需要改進。
二、低年級語文朗讀應對措施
(一)借用多媒體參與教學,豐富學生的朗讀教程
語文朗讀教學借用多媒體,能夠在聽覺和視覺上給學生以直觀生動的體驗,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特點就是思維比較活躍,對于圖畫十分感興趣,所以教師利用多媒體將圖畫展示給學生,能夠很好地輔助朗讀教學,提高學生朗讀的熱情。
比如小學語文二年級《蜜蜂引路》的朗讀教學,教師可為學生先準備蜜蜂和列寧的圖片,并結合課文將圖片制作成多媒體動畫,并且配上音樂,在朗讀教學中循環播放幻燈片,為學生營造一個仿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好像是跟著列寧一起去尋找養蜂人。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教師開展朗讀教學效果就會十分顯著。
(二)重視教師的示范教學,引導學生正確朗讀
朗讀教學本身就是示范性的教學,小學生沒有規范性,教師一定要做好示范,幫助其建立良好的朗讀習慣,并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讓學生體驗到朗讀的魅力,培養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能力。
比如小學生在朗讀時會出現拖長音、拿腔拿調的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糾正。以兒歌“小兔子乖乖”為例,教師在板書里將兒歌的節奏劃分好—“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在朗讀的時候學生還可跟著節奏拍手,效果會很好。
(三)指導學生感受文字的美,加強朗讀的優美性
小學語文朗讀材料一般選擇文字優美的記敘文,以寫景、狀物、記事、寫人等為內容。教師教學時不僅要注重朗讀的技巧技法,還要注意結合文字的情感與本質。雖然低年級的學生年級小,但是也有對文章的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誦讀的過程中一定要使學生真讀懂文章。
比如《我選我》講述的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自我展示和自信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步。這樣的話題是學生自己的生活,有很高的指導意義,也容易使學生在朗讀中深刻體會到文章的魅力所在。
三、低年級語文朗讀發展
小學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又趨于固定化,所以為了語文朗讀的未來發展,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自己和學生的不足之處,并根據新課程理念的各項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唐傳華.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15).
[2]王舉光.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路探索[J].亞太教育,2015(1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