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今小學語文教學的所有環節中,閱讀這一環節最為重要,它直接影響語文教學的最終效果和質量。通過閱讀,學生不但能夠更好地去學習語文這門學科,同時還能鞏固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從本質上來看,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獲得更加豐厚的知識,可是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都是教師閱讀而不是鼓勵學生閱讀,我們要迫切改變這種現狀,要主動讓學生多多參與到閱讀中來,進而尋找到通往知識的光明大路。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并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本文主要結合實際經驗,指出了幾點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相關建議,意在為今后的研究人員提供一些參考依據和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階段,語文這門學科是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的必要前提與基礎,通過語文學習,學生不但能夠懂得如何認字和識字,而且學生還會強化自身的閱讀能力,能夠單獨閱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開闊視野。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幫助學生培養語感,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一、圍繞課文巧妙設置問題,增強閱讀能力
(一)以題眼為中心進行提問,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小學教學階段一項較為重要的環節就是課堂導入,跟其他環節相結合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引導他們流露出最真實的內心情感。導課方式多且變化快,可是我們如果能夠選擇一種正確的方式,把問題更好地跟課堂融合在一起,就會容易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教師一定要最大程度將可可以利用的資源發揮到最大效果,圍繞課文中的重點來巧妙地設置相關問題,例如在教授《裝在信封里的小太陽》這節課程之前,教師可以先設置一系列問題:“小太陽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太陽公公是掛在天上的啊,它怎么能被裝在信封里面呢?如果它真的被裝在信封里出不來可怎么辦,為什么要把太陽裝在信封里呢?”由于這些問題正是學生心理所困惑的,所以在課堂上他們就會一直秉持著好奇之心,這樣在整節課中都會集中注意力去尋找答案,直到找到答案為止。
(二)通過關鍵詞來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記得一位特級教師曾說過類似這樣的話,“要說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味道來源于何處,當屬關鍵詞句和理解之后的閱讀”。由此可見,詞語構成了全篇文章,學習詞語極為重要,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之意,特別是課文中出現的難度較大的高級詞語與關鍵詞,我們更應該深入研究并體會其中的真正含義。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課文時積極尋找并拓展文中出現的關鍵詞句,從小事做起,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這樣才會充分打開小學生的思維,準確分析詞句,進而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所有內容。
二、跟生活緊密相連,拓展教育
只要我們善于從生活中總結就會發現,我們教材中所學的種種課文都來源于生活。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將課文內容教授給學生時,要充分跟生活緊密相連,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開拓教育模式。
例如《小麻雀》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一只名字是普季克的小麻雀,從小就有各種屬于自己的小想法,麻雀媽媽每次都要糾正它的想法,經歷了一次驚險的“大花貓咬羽毛事件”后,普季克終于學會了飛翔,可是同時看到媽媽為保護它而犧牲的羽毛,心理產生了一種異樣的滋味。這篇文章從側面贊揚了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母愛都是一樣的偉大。
對母親,學生是再熟悉不過的,跟母親之間普遍具有很深的情感,一聊到母親,所有小學生都會有說不完的話要去表達,那么教師在進行拓展教育時,就可以充分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首先就是要拓展到課外,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描述自己的相關經歷,向其他學生展示自己關于母愛的具體理解之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當學習完該篇文章后,教師可以這樣跟學生說:“同學們,學習了這節課程,想必你們也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她為你付出了很多,你對你的母親一定也有很多感激之情,下面請所有學生都為你們的母親寫一句話,或者是寫一首詩也可以,歌頌你對母親的熱愛之情和感恩之情?!?/p>
根據上述教學方式,學生開始學會在腦海中仔細翻閱父母為自己做過的所有事情,并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意。這樣所有學生都會有一定的感慨,這是符合感恩教育目標的,同時將練筆拓展到實際生活中來,為讀與寫創建了更加寬廣的“用武之地”。因此,教師要按照教材與需求來督促學生通過生活來學習語文,使用語文知識,并逐漸增強學生的讀寫水平。
三、在閱讀中強調學生的主體位置
環境會潛移默化地對人造成影響。所以,要想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更高層次的提高,教師一定要盡力營造一個放松舒服的閱讀氛圍,給學生提供充沛的時間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強調“用心”,讓學生通過自身感官來感受文中情感和所要表達的意思,達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教師要滿足差異化發展,為學生創建一個個性化的閱讀環境,提升他們領悟閱讀的能力,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位置。比如在學習巴金的《海上日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形象的教學環境,比如讓學生把自己想成一只海鷗,自由自在地暢游在海平面上,進而身臨其境地感受文中的“我”所體驗到的日出的整個過程。在這樣的教PioDVqQy4ZfDk1KoA1yO80gBY7b02vlQXSzII7QEmzU=學環境中,教師所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在閱讀中則一直處于主體位置,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體驗效果,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經常跟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創建一個和諧輕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另外,在教學時學生經常會心存一些疑慮,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多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讓他們多多參與到討論中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發現問題,進而提升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和動腦能力以及創造力。
四、充分結合讀與練,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首先,要訓練小學生的語言文字。小學教師要正確引領學生仔細品味詞語語境,創立各式各樣的語言訓練方式。
其次,通過朗讀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這就需要教師創設環境來進一步活躍他們的思維。在朗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言能力,還需跟他們的心理相符合。對此,學生可以根據表演錄音這種形式來充分表達作品的魅力,并調動自身的學習熱情。
然后,通過榜樣帶動的方式,產生一種強烈的閱讀氛圍。所有班級中都會多多少少有幾名愛讀書的學生,我們要將這些學生作為榜樣,起到激勵其他同學的作用,可以多舉行講故事和朗讀以及開交流會等活動,營造一個濃厚的讀書環境。
再次,要為孩子提供更多的閱讀書籍,這些書籍涉及的類型要比較廣泛,可以是文學方面的、科學方面的,也可以是天文學方面的,盡可能使學生體驗到閱讀帶給他們的快樂。
最后,無論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教師都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使學生做到運用更合適的閱讀方式去閱讀。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盡最大可能去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和能力。對此,教師不但要做到準確地掌握教材內容,使學生多多參與到閱讀中來,強化他們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做好課堂之外的拓展工作,幫助學生在課外多投身到閱讀中去,豐富閱讀量,培養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水平。只有這樣,學生對閱讀才會真正感興趣,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實現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終極目標,達到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曉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
[2]宋衛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15).
[3]袁峰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5(22).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