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已成為當前學生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但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內在素養,而且還能夠增加小學生的外在情趣。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親歷閱讀過程并有所收獲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關鍵詞】掌握技能;閱讀交流;誦讀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現代閱讀理論告訴我們,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閱讀的結果,是讀者在與文本的碰撞、交流和對話中產生的。閱讀教學實質表現為學生一種內在的溝通,通過書面表達的方式,這種方式包括三種角色,分別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和文本起到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理解各個細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親歷閱讀過程并有所收獲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培養學生會讀書,掌握基本的讀書技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廣泛的閱讀能夠增加學生的視野,使之能夠體會到作者內在的本質,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可以體會到閱讀的愉悅感。在當代新型模式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了當前的閱讀培養,增加了小學生對知識的積累量。教師在學生讀書的同時,不僅要幫助學生鞏固已學到的讀書方法,還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或愛好,采取多種形式,自由閱讀,但無論采取哪種閱讀方式,都要注意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同時指導學生邊讀邊想,在閱讀時或批注,或圈畫,或摘抄語句,或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等,真正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說明,閱讀根據不同人群角色的不同,所體現出的行為也不同,代表著一種個性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選擇,有些學生喜歡言情的文章,有些學生喜歡悲壯的文章,每種文章所體現的心態感受不一,所以給學生帶來的個人領悟也不同。但在閱讀過程中,首先保證學生能夠自我探究,探究文章中各種精髓,發現其絕妙之處,這樣學生不但體會了其中的樂趣,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對該類文章的閱讀興趣。假設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采用同一文章進行閱讀理解,這種形式的教學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而且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也減緩了推進速度。主要是不同類型的學生對待文章內容形式不一致,教師在課堂中進行講解,學生可能會早已將心思用在別的閱讀文章中,這樣既浪費了老師的時間,而且還增加了其他學生對文章閱讀理解學習的負重。
三、提供多種交流體驗的平臺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必然產生與別人交流的響應環節,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應該為學生創造更加良好的氛圍環境,該環節的響應所體現的是學生閱讀后的有感而發,學生以深入文章其中,所以通過與別人交流的方式,襯托出學生對該閱讀文章的理解。教師在這一環節中,盡量做到有讀、有議、有答、有爭辯。教師應鼓勵學生與多個不同角色進行交流溝通,其中包括:同學、父母、親戚、朋友以及過路人,交流過程中能夠達成一致性,學生可以體會到其中的愉悅感;交流達不成一致的,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思考其中的真理所在。學生在這種體驗平臺中,可以對不同的觀點進行判定,這種判定的依據標準是與不同人群的交流表達,沒有產生共同響應,最終以相互碰撞的形式,表達內心的情感。由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產生理解性的錯誤。這種因素的產生不是由學生客觀因素造成,所以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對學生多一些耐心與寬容,這樣與學生交流中,不會產生外在的困擾,所以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同時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習慣于傾聽各種各樣的觀念,最終實現對課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真心喜歡閱讀,熱愛閱讀,從閱讀中獲得樂趣,得到發展。
四、加強誦讀訓練
語言是生活的記載,生活是語感的基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不斷對學生加強誦讀訓練,針對同一篇文章,每次的閱讀都有專屬的心得體會。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多次磨合,才能有更新的體會。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概率與作者產生共鳴,更加深入地走進作者心中。假設學生閱讀一次便對文章做出評判,這樣便會存有較大的風險漏洞,不能夠深入了解作者內心感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證明了這一點。只要學生進入課文所描寫的境界,讀起來自然能夠以聲傳情,聲情并茂。這種誦讀于口,領悟于心,應用于手,既鞏固已學的知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又在不知不覺中,使文章中優美的語言、清晰的脈絡、寫作技巧逐漸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到用時,便能得心應手了。
當然,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一些非智力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對一堂課的成敗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吃透教材外,還應做到語言美、教態美。只有這樣,才能上好一堂閱讀課,上一堂好課。總之,書是讀懂的,不是講懂的,更不是問懂的。在閱讀教學中,應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翁,真正達到:為學生的發展著想。讓我們在不語的時光中,潛心教育,靜待花開!
參考文獻
[1]馬艷.個性化閱讀是提高閱讀水平的必由之路[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24).
[2]黃榮榮.關于個性化閱讀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3(67).
[3]普靜.談談學生的個性化閱讀[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7).
[4]呂淑真.讓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展現[J].廣西教育,2005(6).
作者簡介:曹寧,女,1980年生,遼寧省葫蘆島市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及科學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