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人的活動,其中教師的作用就是在了解學生的前提下,正確啟發引導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語文教學活動因為重在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因此教師對于學生課堂課后表現的評價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語文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藝術出發,對評價的性質、原則和作用展開簡要敘述。
【關鍵詞】語文教師;激勵性評價;性質;原則;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一、語文教師激勵性評價的性質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我國學生從六周歲入學開始,直至義務教育階段到高中大學,這時期除了家長之外,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教會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智育等知識,也要向學生傳達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將來的人生,所以,教師的評價藝術也相當重要。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和與學生的交流時所使用的語言都要講究一定的藝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教師評價是指教師對學生所做的旨在教育的價值判斷,它是強化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激勵性評價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考慮到學生學習的積極心理,針對學生的優點進行正向的夸獎。例如:小明同學在課堂中向老師提出一個生僻的可能與課堂主題不是很相關的問題,老師不會回答,這時教師可能的評價是“你的提問和課堂無關,不要影響課堂紀律”。殊不知這是學生認真聽講后經過思考提出的問題。經過教師這樣的回答,學生以后反而更不愿意動腦思考問題。反之用激勵性的評價可以回答“小明是一個喜歡動腦思考的同學,他發現了老師沒有發現的問題,大家課后可以一起思考一下,幫助小明同學完成這個疑問”。通過這種方法,不僅沒有打擾到課堂的正常秩序,同時也鼓勵了同學要積極思考,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的激勵性不僅可以發生在課堂活動中,還可以發生在日常作業中。在平時的考試和作文訓練中,語文教師會注重學生的作文技巧和遣詞造句,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打分,但是在日常的周記作業中,卻會忽視學生的感受,在沒有認真查看學生作業的內容下,通過學生的字數和字跡輕易評判“優”“良”“差”的等級,久而久之,教師評價的馬虎使得學生也開始輕視周記。但本身教師布置周記就是為了加強學生的作文訓練,學生從開始認真地抒發情感到之后的敷衍了事,都取決于教師對待作業的態度。因此,教師在評價周記時應該也正確地使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的情感態度、作文技巧等進行評價,使得學生在完成日常作業時有更多的積極性,也更加認真。除了在日常的作業中,激勵性評價也可以運用到學生的學業成績測定中。正確而帶有鼓勵性的學業成績測定評價不僅能明確地向學生和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結果,也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激勵作用,能夠告訴學生今后該如何學習,具有強化作用。平時多與學生接觸交往,了解學生學習的心理,合理的師生關系加之激勵性評價雙管齊下,使得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達到正面的強化作用。
二、語文教師激勵性評價的原則
(一)公平性
語文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師在激勵性評價的過程中要堅持對學生無害、無欺、公平。端正激勵性評價的目的,不能用自己的主觀意象去評價學生。比如,對待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評價的態度也不一樣,對待成績好的學生,在評價時就和顏悅色地鼓勵,而成績差的學生就只進行批評。這種評價是帶有偏見的評價,容易使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偏差。所以,語文教師在從教生涯中要堅持真理,辦事公道、正大光明,這樣才能激發其學生對教師的親切感、安全感、理解感、信賴感,從而產生共鳴。
(二)針對性
小學階段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強,尤其是女生和教師的關系相較于男生更加親密,因此語文教師對于不同性別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激勵性評價。由于小學階段跨度較長,低年級學段的學生和高年級學段的學生個性心理和智力相比都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的高低,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語言應該更為委婉,而針對高年級的學生可以相對直接。此外,每個學生由于智力發展和對知識吸收程度的強弱,學習成果也會相對有高低,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公正,在進行激勵性評價時也要針對不同的學習情況有區別地使用不同的評價方式。
(三)情趣性
雖然情趣性本身可能與評價的關系不大,但是教師的幽默感可以增加激勵性評價對學生的吸引力,嚴肅的課堂氛圍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而走神,教師適當的幽默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增加了情趣性的激勵性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從而對課堂產生興趣,提高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印象,增加瞬時記憶力。
(四)尊重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獨立意識也開始逐漸增強,開始意識到師生關系是一種公平的關系,而不是上下級關系。語文教師在進行激勵性評價的過程中,不能以上對下的姿態出現,而要尊重和理解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以融入學生的生活,關懷和尊重學生,以啟發誘導的方式教導學生如何思考,才能幫助學生更快地去解決問題。這種尊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教師自身也更能被學生所接受。
(五)科學性
掌握了以上四個激勵性評價原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并不一定能夠使得評價發揮到最好的效果,因為教師的激勵性評價還關系到評價的技巧。小學的語文教學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正確而科學地使用激勵性的口頭評價,對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都具有正向的鼓勵作用。因此教師為了增加評價的效果,還要加強自身德行的修養,在反思過程中處理好師生關系,正確把握評價的語氣、用詞和力度,使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水平。
三、語文教師激勵性評價的作用
進入小學階段,教師開始正式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社會技能,同時監督和評價學生的學業、品行,因此小學階段的師生關系是學生進入未來社會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基礎。而語文課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課程,是一種訓練與養成的課程,因此語文教師與數學英語等教師相比不同之處在于,語文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課本上的知識,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個性。而語文課堂中,教師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鼓舞評價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有效的措施。
(一)激勵性評價對學生的作用
教師評價可以運用到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課后練習和學業測評中,不僅可以運用在學生的學習上,也可以運用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評價的角度也有很多方面,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態度、學習的成績,也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等等。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是教師運用口頭的鼓勵性語言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肯定的過程,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進行提問后,學生回答的不是很全面,此時教師運用激勵性語言進行評價,不僅可以讓回答問題的學生產生“老師支持我,我還可以繼續努力”的想法,也鼓勵了其他有別的想法的學生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使得學生樂于與老師完成課堂互動,在互動中解決教學問題。在課后練習中,教師運用激勵性評價,可以使得學生更認真地完成課后練習,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課堂和課后更加有機地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日常生活中,語文教師運用激勵性語言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情趣、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激勵性評價對教師的作用
語文課是一種互動型的課程,傳統的由教師主導的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學早已被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型課堂所取代。語文教師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在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免不了地要對學生進行評價,正確的激勵性評價可以調動課堂氛圍,在學生提問、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同時確保學生深入思考,防止學生走神。學生的思維不受拘束,樂于思考,勇于提問,善于解決問題,教師的教學活動也能順利且快速地開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對學生的點滴給予激勵性評價,有助于教師和學生關系融洽,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能使得學生更容易融入教學中,使得教師的教學效率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蔡偉.論教師評價對學生行為養成的影響及其評價技巧的優化[J].教學與管理,1997.
[2]沃建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人際篇[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韋志成.語文教學藝術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4]張中原,徐林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4.
[5]孫麗娜.淺談教師評價語言對學生的影響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1.
[6]潭影.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激勵性口頭評價對學生的影響[J].品牌,2015.
作者簡介:周迪,女,1993年生,現為江蘇省揚州大學2016級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