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就是人生課,一門教兒童“做人”的課。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挖掘教學內容的原生價值以及教學價值,實現“語文立人”的課堂教學核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立人
【中圖分類號】G719.29 【文獻標識碼】A
著名學者王開嶺說,“在古代,語文課就是人生課,它里面盛放的是人的故事,是自然與倫理道德,情感美學與理想人格……一門教兒童‘做人’的課。”著名語文教學專家竇桂梅曾說,“‘語文立人’立的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它的最終指向是‘家國情懷’‘公民道德’‘國際視野’……最終使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創造性地學習、享受學習,使學生親近母語,做有根的人。”
在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結合小學語文各冊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與需要,挖掘教學內容的原生價值以及教學價值,實現“語文立人”的課堂教學核心。
一、愛國主義教育
(一)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充分利用教材中編排的《黃山奇石》《長城》《頤和園》《游擊隊歌》《李時珍》《趙州橋》等愛國主義題材課文,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在教授《長城》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長城的視頻或圖片,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他們既感嘆祖國的大好河山,也會為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而點贊。此時教師實時引導討論“我是中國人”,鼓勵大家發揮想象:如果你是一個古代的中國人,你會怎么做?如果又是一個未來的中國人呢?
(二)愛祖國人民和優秀的文化
如課文《詹天佑》中,通過詹天佑的故事,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在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通過周恩來總理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反映了中國人民對祖國的深深依戀之情。在《我們愛祖國》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歌曲《我愛祖國》,用歌曲感染人,體現了祖國是我們成長的家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美學教育
美育就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美育資源,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帶領學生認識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逐步樹立起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如在學習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作時,詩中的美:一是語言美;二是瀑布美。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李白會有這樣的思想情感?最后總結得出,這是源于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對大自然的一種無比熱愛之情。
(一)感受形象
小學語文課文有很多關于英雄人物的文章,如《小英雄雨來》《我的戰友邱少云》《黃繼光》等課文,這些英雄人物都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感知英雄人物的心靈美、精神美,激發學生學英雄、做英雄,做一個追求高尚道德情操、追求真善美的人。
(二)欣賞語言美
小學語文教材收錄的文章都是語言佳作,要么是描寫人物形象高尚機智,情景感人;要么是描寫大自然雄偉壯麗,語言絢麗多姿;要么是寫生活場景波瀾壯闊,細節生動感人。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好詞語、好意境,從分析句式、句意中去發現美、鑒賞美、品體美。
(三)體驗情感美
情感體驗是小學語文《新課標》特別強調的,并要求通過學生的朗誦體驗情感。在《再見了,親人》中,學生大聲朗讀,一邊讀一邊體會分別的場景,很多同學含著眼淚讀,說明他讀出了情感。或者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回憶你和親人分別的場景,寫下你的心情。
(四)嘗試創造美
創造美是小學語文美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學生感受美之后,要在實踐活動中去創造美。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小學教材的內容,讓學生用圖畫的形式,創造美。“假設你來到了桂林,置身于山水之中,請用圖畫表現周圍的景物。”也可以用日記等語言形式,抒發感情。還可以搞些小制作、小實驗等實踐活動,如“種一盆花”“洗衣服”等,并把實踐活動的真實感受記下來,使學生理解人生,熱愛生活,學會在實踐中去創造美。
三、綜合素質教育
語文與數學、自然科學等學科之間聯系密切,語文成績好的學生,其理解、分析等能力也強。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實際,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所包含的重要能力就是閱讀理解能力,其提升有賴于課堂教學。
1.熟練掌握字詞的理解。學生面對一本新的讀物,首先考驗其對字句的辨認與理解,以及對作者意圖的理解。如果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困難,那么就會在口頭表達和書寫方面出現障礙。理解能力不強的學生,無論是在日常交往還是在處理相對復雜的文字時,往往束手無措,特別是一些比較抽象的詞語,會更困難。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對字、詞、句、段、篇等各部分的分析與講解,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遇到不理解的,鼓勵學生及時查閱字典和資料,以掃除障礙。
2.熟練掌握段落間關聯的理解。一篇文章包括了若干個自然段,段落在文章不同的位置主要是從結構上講,它在文章不同的結構中所起的作用也往往是不同的。學生要準確掌握段落間的關系,比如總分關系、因果關系、并列關系、承上啟下等。
(二)創新能力
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活起來,多質疑、多思考、多想象,提升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1.多設疑。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設置疑問,這正是他們探索未知領域的開始,我們知道,許多發明家的發明創造正是從質疑小問題開始的。
2.多思考。如在課文《趙州橋》中,教師播放多媒體圖片后,提問學生,回答圖片中從不同視角看到的“趙州橋”的樣子,并描述下來。在《游擊隊歌》中,教師在播放和一起吟唱后,讓學生暢談感受等。
參考文獻
[1]于美俊.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言立人的價值追求[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3).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