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建文明城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文章首先闡述了傳統文化對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價值,然后詳細探討了創建文明城市視域下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建文明城市;傳統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傳統文化對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價值
文明城市的建設離不開文化建設,而弘揚傳統文化則是大力推進文明城市建設,增強文明城市建設內核力量的現實需要。
首先,現代城市建設中的文明精神重塑需要傳統文化。城市文明程度的衡量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多種衡量指標,而最根本的無疑是能夠團結和聚集人才的城市精神。而城市精神的塑造是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只有將蘊含于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內核轉變為廣大城市使命的文化認同,才能使城市本身充滿自己的特色,才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
其次,文明城市建設離不開精英力量的支持,只有大量的精英力量的支持,才能塑造一流的產品、企業、學校和文化藝術,而城市精英力量的塑造是離不開傳統文化土壤的。例如,沒有鍥而不舍、上下求索的民族精神的支持,就不會形成一流的專家隊伍;沒有經世致用的求實精神就不會建成一流的學校。
最后,文明城市建設不僅需要城市管理者的努力,更需要下層大眾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也就是政府建設文明城市的意愿轉變為廣大市民的行為和行動,這也是當前文明城市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創建文明城市視域下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途徑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文明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的主要陣地,承擔著為文明城市建設提供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精英市民的責任。因此,有必要通過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為文明城市建設服務。
(一)滲透傳統文化,拓展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
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時,要注重廣泛選擇傳統文化內容,力求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例如在選取教學用文章時,要選取各派的著名文人學士的文章,利用儒家、道家和佛家之間的相互聯系,深入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就是積極開發這些文化中最具有影響力和現代價值的東西,全面闡釋我國傳統的文化的精華。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全面了解傳統文化,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和研究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積極性。對傳統文化教育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傳統文化進行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重塑,將所學的傳統文化知識轉化為內在動力,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感情感染學生,使學生感悟人生的真諦。當然,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些思想已經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價值觀和現代文明城市建設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要為這些消極的思想所羈絆,而應重點理解那些健康的思想和催人奮進的積極精神。
(二)闡述傳統文化魅力,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我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具有眾多的優秀作品和文化名人,他們具有的超凡脫俗的人格精神,對當前的高職大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講解這些優秀作品以及古代名人的思想境界時,要特別重視這些人的創造能力和人生信念,促進大學生的人生觀的建構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例如《周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名句,其中蘊含的思想對大學生的人生觀構建以及現代文明城市建設均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因此,結合這種傳統文化的教學,教師要使學生懂得,繼承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要,以博大的胸懷對待社會和將來的職場行為,不應該為局部的小利益所迷惑,要胸懷遠大、志存高遠,形成高尚的人格,為文明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三)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塑造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縱觀我的歷史,雖然也存在民分裂,但是統一是絕對的主題。究其原因,就是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主題。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無論什么門派,無論持怎樣的學術觀點,愛國思想始終是盡情表達的主題。有人認為,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愛國思想與現代社會相去甚遠,已經不適合社會主義背景下的愛國主義教育,這種看法顯然是片面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結合現代社會的實際情況,將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根植在學生的頭腦中,使學生深入理解當前的社會現象。廣大語文教師要站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高度弘揚傳統文化,啟迪高職大學生的心智。同時要使學生懂得,愛國主義不僅要體現在思想意識里,還要落實在行動中,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和職業素養,做一個文明市民,為祖國的發展和繁榮貢獻力量。
三、結語
在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和人文素養,還有利于學生提高道德修養水平,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由此可見,傳統文化教育和現代文明城市建設具有共同的文化根基,而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就是將兩者有效聯系起來的契合點。
參考文獻
[1]郝雯雯.弘揚傳統道德文化助推文明城市進程[J].改革與開放,2016(23).
[2]張立英,朱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高職語文教學的融合策略[J].語文建設,2015(35).
[3]浦海燕.傳統文化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文學教育(下),2016(2).
作者簡介:宓小香,女,1981年生,江蘇豐縣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職業院校語文教學研究。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