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目前,山西云泉科技已經通過ISO9001、14000、18000三大體系認證,并獲得中國軟巖學會常務理事單位、省市兩級建筑業協會會員單位、勘察協會會員單位等資格。
接“燙手山芋”
近年來,受深層巖溶水的水質特點及采煤影響,陽泉市主要水源地娘子關泉水的總硬度、硫酸鹽等含量逐漸升高。為改善水質,2015年4月1日,陽泉市城市飲用水水質改善工程建設正式開始。
城市飲用水水質改善工程的施工地點位于平定縣娘子關一級泵站南側,工程采用“自清洗過濾器+二級納濾”工藝,通過降低飲用水的硬度和硫酸鹽濃度,使該市飲用水的各項指標優于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施工內容主要包括新建提升泵房、軟化處理車間。然而,當軟化處理車間主體工程完工,工程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時,與軟化水車間配套建設的提升泵房沉井在下沉中卻“卡了脖”。該沉井是國內最大的巖層上下沉沉井,自重7000多噸,高19米,平面直徑28.4米。沉井下沉到15米時,被下部硬質石灰巖卡住致使剩余的3.3米無法繼續下沉,而這一卡,就是100多天,直接阻礙了相關后續工程的開展。
沉井不能下沉急壞了全體職工,好多負責人嘴角都長了泡。陽泉市領導也多次去到現場,要求請國內頂級專家論證,想盡一切辦法,保質保量按期完工,讓市民早日喝上放心水。
專家們經過多次分析后認為,要想沉井下沉,爆破是最好的選擇,但事情的復雜性在于:爆破點距離井壁外側1米左右、深17米左右,附近又緊靠陽泉市娘子關提水工程的供水涵洞,要保證井壁、涵洞不受損傷,同時又要保證這個體量的大家伙均勻下沉到設計位置,這是國內從來沒有遭遇過的技術難題。誰敢擔此重任?誰又能保證萬無一失?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張云毅然決然地接過了這個“燙手山芋”。
接下了這個重任后,張云立即組織人員對現場進行了勘測,提出了采取沉井周邊“精準延時爆破”的方案。隨后,云泉科技投入兩臺鉆機同時作業,平均每天組織50余名工人現場施工,他們克服低溫、地凍的困難,不分晝夜,共鉆孔63個,鉆孔作業1100多米。
2015年12月31日16時45分,張云一聲令下,延時爆破正式開始。隨著爆破聲依次響起,被卡3個多月的沉井瞬間下沉,并一次沉降到預期位置,各項技術指標全部達標。
沒有金剛鉆,誰敢攬這瓷器活?張云用事實證明了云泉科技的實力,也讓業內人士看到了他的魄力與膽識。同時這一爆,也產生了張云技術團隊的“一種大孔徑大噸位沉井助沉新方法”。隨后,該方法申報了技術專利。
將煤灰變寶
“赤泥是一種排放量大、處置成本高、大規模資源化利用難度大、對環境影響嚴重的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僅在陽泉,每年排放的赤泥就達200多萬噸,目前堆存量已超過一千萬噸。如何變廢為寶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張云說。
今年年初,云泉科技與武漢理工大學針對赤泥基筑路關鍵材料進行了大量研究,研究以赤泥、粉煤灰和脫硫石膏為主要原材料,生產覆蓋材料處置消納固體廢棄物,并最終確定了兩種赤泥基筑路關鍵材料的基本配比,為赤泥基筑路關鍵材料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今年7月9日,陽泉市科技局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對云泉科技和武漢理工大學聯合完成的“赤泥基筑路關鍵材料的研發”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審,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赤泥是一種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該項目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赤泥變廢為寶,將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科技成果評審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特貼專家、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付智說。
“這個項目如果投入運行,固體廢棄物將不再是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難題,反而變成了極具利用價值的工業材料。每100萬方注漿量,可消化赤泥60萬噸,能大量節省土地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場建筑材料革命,無疑會對陽泉的轉型升級和環境治理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張云說。
近年來,張云率領的團隊不僅攻下了“赤泥”問題,還擁有粉煤灰生產水泥、測量方法、護坡技術、定向封堵技術、地質災害治理等8項國家專利技術。在其獨立承攬完成的陽泉市307復線天子廟隧道的穩定性研究與安全監測、陽煤集團馨安家園場地的采空區勘查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此外,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創新,開展了邊坡治理工程、物探勘探服務、采空區治理工程、測量測繪服務、地基處理工程五大類為主的技術咨詢服務。2009年公司新建辦公大樓——云泉大廈,因采用了地源熱泵空調技術,一舉榮獲省住房建設廳頒發的二星級綠色建筑標識,成為陽泉市首家獲此殊榮的單位。2015年,公司通過審核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入駐高新技術園區。
繪錦繡藍圖
2017年2月3日,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公告顯示,云泉科技的掛牌申請獲得批準,并于當日掛牌。這標志著云泉科技正式登陸資本市場,成為陽泉市民營科技企業上市“第一企”,也是山西省巖土行業第一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未來5年,在陽泉市委、市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將立足自身,發揮院士專家的技術引領作用,整合區域專家團隊的技術優勢和人才資源,建設產學研聯合創新的研發平臺,持續不斷地進行科技創新,立足工業城市環境治理,突破關鍵技術制約,進行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開發。
“公司將集中技術資金力量,重點發展以下四大領域。水資源和水環境項目:勘察、評價、論證,水土保持。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地災勘察、設計、施工、評估;采空區、滑坡、崩塌、泥石流地災防治及災后治理、土地修復、土地復墾、土壤修復等。地基與基礎工程:樁基、基坑支護,復合地基施工等。綠色材料的研究、應用及推廣:高爐礦渣、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工業廢棄物資源的綜合利用。”張云告訴記者,“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高端人才的引進、新市場需求的開發,公司將不斷地拓展公司業務范圍,全面提升研發實力和產品競爭力,積極拓展業務和市場空間,加強業務覆蓋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將云泉打造成為高效規范的現代化企業團隊和一流的企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