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大幅度縮減了遠超家具本身價值的附加成本
2015年1月,以共享經濟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基礎起家的家具分享直購平臺——“我在家”成立,并先后完成兩輪融資:天使輪融資1500萬人民幣,投資方是蔡文勝旗下隆領投資;A輪融資5400萬人民幣,由今日資本領投,金沙江創投、隆領投資和天使投資人王剛跟投。就在今年7月,“我在家”宣布完成由云九資本領投、今日資本跟投的500萬美元A+輪融資。
成立之初,CEO趙啟明把觸角伸到中高端家具市場,并憑借“先體驗后購買”“同等品牌便宜近半”“注重體驗與服務”等優勢獲得了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
“如今購買中高端家具的用戶體量逐步增加,對體驗和服務也更加注重,而現有家具賣場和電商平臺無論在價格還是體驗上都無法滿足用戶需求。而在我們平臺,用戶只需付一半甚至更少的價格就能獲得與大賣場同等品質的家具,而且是用戶親自體驗后再決定。”趙啟明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
“我在家”通過“電商平臺+生活家”模式實現線上線下聯動,降低商品價格,增加實景體驗場景,解決了既往家具購買過程中存在的弊端,進一步優化了傳統賣場模式和電商模式的購物體驗,讓用戶能夠以出廠價買到“所見即所得”的高品質家具。
具體來講,“我在家”主要提供以下服務:
線上電商平臺:提供風格、品類豐富的家居產品銷售、配送等系統性服務,且因為平臺采用工廠直銷模式實現了把家具從工廠直接送到用戶家中,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省去租金、裝修、鋪貨、運營等費用,大幅度縮減了遠超家具本身價值的附加成本。
線下“生活家”:新客戶可以選擇去曾在平臺上購買過商品的老用戶——“生活家”家中進行體驗,了解家具在生活場景中最真實的使用情況;同時,“生活家”在新客戶下單后也可以獲得一定收益。
“根據淡旺季調整,線下體驗可獲得最高5%的補貼。”CEO趙啟明補充道。
身為“生活家”的老用戶可以選在空閑時間開放私人空間,接待其他想購買家具的新用戶前來體驗。體驗安排采用預約模式,由“生活家”與預約用戶協商決定(雙方可在“我在家”App里進行溝通)。
趙啟明稱,與家具大賣場的體驗不同,這種方式能讓新用戶能與真實的使用者直接進行交流,得到真實使用場景中的更多體驗,而不是在店面的燈光下、視頻中去體驗。
而要成為“生活家”用戶也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用戶購買家具商品價值達到1.5萬元以上,或購買家具商品價值在1萬元以上且包含一個沙發商品。“是否申請成為‘生活家完全由用戶根據個人意愿決定,目前在所有的用戶中大概有20%轉化為‘生活家。”趙啟明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
對于用戶購買商品的售后服務問題,目前“我在家”是由當地落地的第三方去為電商家具銷售品牌來服務。“當然會篩選比較好的‘最后一公里第三方進行合作。將來我們會自己做這件事。”趙啟明補充。
據悉,截至今年8月,“我在家”平臺的家居銷售業務已覆蓋全國161座城市,并在北京、廈門、杭州、武漢、福州、漳州等21座城市提供“生活家”業務服務。
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我在家”銷售額達到3000萬元。家具是低頻購買、高客單價的品類,而“我在家”平臺采用的“生活家”體驗模式消除了純線上銷售模式讓消費者產生的諸多顧慮,目前平臺上50%的銷量都是在客戶去往“生活家”家中實際體驗后轉化而來,且體驗后的客單價可以達到沒有選擇體驗環節即購買商品的客單價的3倍。
“我在家”的模式增加了家具線下體驗場景,讓用戶可以和使用者進行直接交流,并且能夠以更低的價格完成購買,這種零售方式已逐漸成為被用戶接受的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同時,“我在家”所采用的也是一種新型的共享經濟模式,在讓用戶購買到與賣場同樣高品質但更便宜的家具的同時,還可以幫助用戶通過已購家具獲得收入,合理利用碎片時間和閑置空間產生更多價值。
未來家居電商領域將更加垂直、細分,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呈現多種模式共存態勢,并隨著科技含量的進一步增強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更多的選擇。
今年,“我在家”著重于全國化戰略布局,不斷覆蓋全國更多城市市場。完成A+輪融資后,趙啟明表示:“我們將繼續挖掘更好的產品,優化服務,包括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用戶的家居產品體驗等,希望可以借助在商業模式和技術等層面持續的創新,推動整個行業的快速、良性發展。”
趙啟明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未來“我在家”的發展目標將逐漸從商業模式創新升級為技術創新,進一步改變商品零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