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對優拜單車而言,出海或許意味著要面臨比在國內更大的挑戰
今年9月,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了解到優拜單車(U-bicycle)獲得加拿大馬修·特里爵士(Sir Terry Mattheww)超過1000萬美元的B輪投資。創始人兼CEO余熠透露,這筆融資將主要用于優拜的海外市場,首個投放的國家便是加拿大。
在巨頭夾擊和限投政策的雙重壓力下,作為共享單車第三梯隊的一員,優拜的這筆錢拿得相當及時。
余熠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當初自己涉足共享單車時恰逢摩拜開始推新車,ofo的主戰場還在校園。“如果真要追本溯源,我們比他們都早。”
一年多的時間里,優拜已進駐廣州、深圳、中山、長沙、寧波、上海、廈門、杭州等18座城市,并擁有1000多萬騎行用戶。
創辦優拜前,余熠曾是大眾點評的工程師之一,曾獨自一人探索大眾點評團購、電影等業務。今年7月1日離職前,他是貓眼上海中心負責人。過往的從業經歷讓他對共享行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因此優拜從一開始就有意避開與ofo、摩拜直接碰撞,轉戰中國二線、三線城市,在北上廣一線城市只是做了簡單布局。
事實證明,這個判斷是正確的。
隨著ofo、摩拜等巨頭公司不斷搶占一線市場,政策監管日趨嚴格,各一線城市紛紛出臺共享單車限投令,使得很多共享單車企業開始“逃離北上廣”,“下鄉”尋發展。“很慶幸當初的選擇,如今的限投令短期內可以說對我們基本沒有影響。”余熠補充道。
除了采取渠道下沉,主打二線、三線城市的戰略,供應鏈也從另一方面對優拜的發展進行了有效補充。
余熠稱,優拜的供應鏈依托于中路投資的永久自行車,后者豐富的市場經驗保證了優拜單車的產能、質量和用戶體驗。
此外,根據不同場景訴求,優拜還為用戶提供了不同的車型,目前推出的主要車型有火星(Mars)、哈雷(Halley)、探索者(Seeker)、氫騎(H2)。這也被看作是優拜相比其他品牌單車的一個競爭優勢。
然而,隨著ofo、摩拜的同步下沉,之前就已經進入二線城市的共享單車品牌的先發優勢受到了“威脅”。“共享單車大戰”在這些地方開始小規模上演,ofo和摩拜巨大的投放規模和補貼力度讓資本并不占優勢的第二、三梯隊企業受到擠壓,腹背受敵的它們不得不另尋出路,而出海或許是一種選擇或轉機。
隨著資本的到來,優拜開始布局海外。
余熠本人非常看重海外市場,他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未來海外的機會將比國內好,共享單車的未來一定是出海,從國內的戰場轉移到海外戰場,用終端去聯結服務,在所有生活場景中進行無縫聯結,通過流量和數據變現。”
相比國內共享單車的“補貼”模式,海外共享單車的盈利更多依賴租金。余熠稱,租金方面,國內目前是5毛錢、1塊錢,而在海外可以達到1美元、2美元甚至是1歐元、2歐元,比國內高出幾倍。能在每輛單車上賺到錢,這也是很多第二、三梯隊共享單車企業啟動海外拓展計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海外進行投放,加拿大是優拜的首選,特意為此上線一款北美定制版共享單車——“綠閃”,并在維多利亞會議中心首度曝光。從投資方不難看出,優拜單車的加拿大投放計劃似乎有了更多資源。
然而,中國本土共享單車企業入局國外勢必會出現各種“水土不服”的現象。并且,由于各個城市的交通規則不同,政府支持力度不同,中國共享單車企業在硬件和運維上也需要投入更多。
除此之外,海外很多國家的本土共享單車項目正處于快速發展期。比如美國,目前除了來自中國的ofo、摩拜、小藍單車外,本土創業項目就有Citi Bike、Social Bicyles(無樁)、Zagster、Spin(無樁)等諸多企業。或許,對優拜而言,出海意味著要面臨比在國內更大的挑戰。
余熠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對于優拜未來的發展,除了租金、廣告外,他在用戶數據上有更多的期許。據他分析,優拜可以將所掌握的上千萬騎行數據結合具體的場景應用,實現部分盈利,比如中午為用戶推薦附近的餐館、娛樂場所等,下午推薦休閑服務。“通過自行車服務先把用戶聚集到平臺上,未來賺錢不是靠騎行,而是靠一些延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