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碩
目前1步單車注冊用戶達470余萬且已拓展到15個城市
在1步單車CEO劉億舟的概念里,雖然他們起步較晚,在時間上也不占優勢,但數量并不能決定共享單車企業的結局,未來拼的仍是資產的利用效率,以及能否通過智能化的運維平臺而不是單純通過高密度的投放以及人工“盲”調度從根本上降低運維成本。
作為成都本土的共享單車企業,1步單車從開始就不急于在投放車輛規模上下功夫。也許是多年的投資經驗讓劉億舟保持了所謂的“行業敏感度”,他在初期避開了一線城市,主打區域市場,并將造車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步進行。他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共享單車不能靠量取勝,底層服務是關鍵。
據官方數據顯示,目前1步單車注冊用戶達470余萬,且已擴展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隆昌等15個城市。
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四川和重慶地區。像北上廣等一線城市,1步單車只在周邊做了簡單布局,總投放量不超過3萬。
今年4月,在完成B輪融資后,劉億舟一度萌生了切入北上廣等城市的念頭,但由于限投等政策原因,他不得不放緩腳步,轉變想法。
“一線城市還是要競爭一下,但不是現在,等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后再進行戰略調整。”劉億舟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接下來1步單車會將重點放在對三線城市的拓展上。“三線城市中,60%的縣市有騎行的需求,市場依然很大。”
在城市基礎建設層面上,基于AI人工智能誕生的1步單車智能化運維平臺利用了電子軌跡遠程監測識別技術,可實現動態化地監測車輛數據、騎行分布數據等,并能智能推薦停放點。
共享單車作為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一部分,劉億舟認為將其與軌道交通、公共汽車相結合,可以構成理想的城市交通生態。其中共享單車是高頻剛需的應用,屬于最基礎的底層服務范疇。隨著互聯網時代向萬物互聯過渡,劉億舟試圖讓1步單車連接本地生活并對用戶終端進行連接,最終實現云端管理,并與其他單車企業實現資源共享。
劉億舟始終堅持一個觀點:共享單車要想從“無序”變為“有序”,就要在每個城市的內圈、中圈和外圈分別進行電子圍欄的打點,分區、分級管理,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智能化的調度。
而在成都,1步單車已經實現網格化運維,使人員基本固定在網格(區域)里,每個網格15?20人,并根據網格的車輛使用頻率進行計算,由地服人員根據系統指令進行有效運維。不過,1步單車在北上廣等城市投放數量少,覆蓋程度有限,基本依賴系統指定信息進行運維。
自今年下半年以來,共享單車行業大洗牌,先是悟空單車、3Vbike等小眾玩家不堪資金壓力黯然離場,隨即是同處第二梯隊的小藍單車、酷騎單車均遭遇融資困境,尋求收購。
談及融資,劉億舟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與大部分共享單車企業的資本屬性不同,1步單車的投資方均具有國有企業背景,如恒基浦業和眾馳投資,“它們更看重共享單車的長期效應,而不是短期投放量。只有不受資本的局限,才能有更多的話語權。”
在劉億舟看來,共享單車具有多元化屬性,并不需要這么多共享單車企業存在,通過底層的服務平臺就能讓更多人通過運營單車或者投資參與單車形成生態化環節。
他也毫不避諱地談到了1步單車的未來。除了加強資源的整合能力,避免行業惡性競爭,1步單車并不排除與一些有價值的公司合并,完善底層服務平臺的搭建。
而在盈利模式上,劉億舟表示,除了租金,1步單車還將根據城市用戶的需求結合各種消費場景,逐步擴大服務鏈資源,將商家信息融入到本地化的生活系統中。但由于用戶基數不大,1步單車很難在短期內實現產品的豐富度、深度及體驗度,“所以目前會在成都這種占有率高、資源較豐富的城市率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