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暉
門檻低,一些根本不喜歡孩子的人當了幼師;收入低,即便喜歡孩子的人也很可能留不下來。有業內人士表示,要改善這種局面,除了要建立專業認證制度,嚴格幼兒教師的準入審查,另一方面,要通過體制的保障,來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到幼兒教師的行業,建立起這個職業該有的尊嚴。
全國連續發生的多起幼兒園虐童事件,將幼兒教師這個職業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與此同時,教育部的一項年度統計數據讓幼師培養也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2016年全國幼兒園教職工381萬人,其中園長、專任教師250萬人,在這些幼師中,有22.4%的教師只有高中及以下文憑,73%教師未定職級……”人們不禁要問,作為一個高尚而美好的職業,承擔孩子啟蒙重任的幼兒教師是如何培養的?這個群體又發生了怎樣的問題?
我們的幼兒教師從哪里來?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近20多年來,我國幼兒教師的培養體系一直處于動態調整,隨著政策的不斷頒布與完善,我國已逐漸形成了一個以師范院校教育為主體的多元幼兒教師培養體系,幼兒教師主要由幼兒師范學校、師范大學、師范學院和綜合性大學中的師范學院、教育學院或相關學科培養,且幼兒教師教育體系正在走向開放。
1996年12月國家教委印發的《關于師范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規定“基礎教育教師、中等職業教育文化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師主要由各級師范院校培養,其他高等學校參與”,其中基礎教育教師亦包括幼兒教師。2001 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更加明確規定: “完善以現有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高等學校共同參與、培養培訓相銜接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2003年,《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中對幼兒師范院校進行了規定,要求“提高幼兒師范院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根據幼兒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確定招生規模; 結合幼兒教育改革的實際,及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實踐”。
在完善幼兒教師培養體系的同時,我國教育主管部門也順應教育發展的趨勢,不斷提高師資學歷層次要求,而這也是我國提高幼兒教師培養的標準和要求,從而提高幼兒教師素質的主要手段。2001年《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則明確提出了師范教育要從三級向兩級過渡,即由原有的中師、專科和本科構成的三級教師教育體系向專科、本科兩級教師教育體系上升。2005年,為了保證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養質量,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養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提出要逐步將幼兒園教師的培養納入高等教育層次,支持普通本科院校開辦學前教育專業,體現了幼兒教師教育逐漸向高等教育 ( 包括高師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 發展的特點。

2016年9月9日,江蘇淮安,新星幼兒園,近距離感受幼兒教師周靜一天的工作。
曾經擔任幼兒師范學校多年校長的馮宇慰老師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介紹,其實在國家各項相關政策對全國普遍要求之前,上海市的幼兒師范教育體制改革從上世紀的90年代就已經啟動。在90年代前期到中期,上海的幼兒中等師范教育開始從三年制向五年制過渡,除面向浦東和郊區的第二幼兒師范學校保留一部分三年制中師教育外,市區的上海市幼兒師范學校和南林師范學校均開始招收五年制學生,學生初中畢業經過五年培養后獲得大專學歷。隨后,上海幼師與南林師范合并成幼兒高等師范專科學校。
90年代中后期,上海的幼兒師范又逐步減少并停止了五年制的招生,培養幼兒師資和小學師資的任務轉到上海師大和華東師大。1997年,上海幼兒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并入華東師大,成立了學前教育學院。上海師大同樣成立教育學院的學前系,并入了原本培養小學老師的市高等師范專科學校。至此,上海的幼兒師范教育進入了全日制高校的歷史階段。
上海市教委官網2015年發布的一份文件顯示,全市幼兒園保教隊伍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2014年,上海市幼兒園教職工人數53352人,比2013年增加4318人,增長8.81%。專任教師34861人,比2013年增加3572人,增長11.42%;大專以上學歷占95.62%,比2013年增長1.4個百分點,其中本科學歷占64.94%,比2013年增長8.48個百分點。
盡管數量和質量都在增加,但上海幼師缺口依然凸顯。但是近日媒體報道,華東師大日前舉行的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上,100個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迎來近200所幼兒園招聘。幼教專業畢業生如今特別吃香,實際上,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都在發生。
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全國各地的學前教師缺口都是比較大的,比如2015年甘肅省學前師資缺口達到4萬人;安徽省幼兒園教師缺額達到5.72萬。教育發達省份如江蘇省教師缺2萬到3萬,缺口額超過五分之一。
虹口區第三中心幼兒園招聘人員對媒體表示,隨著近兩年適齡入園兒童數量增長,幼兒園班級擴班,對于師資的需求正在增加,但園方對于教師招聘要求也越來越高,“學歷起碼本科以上,擁有優秀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有突出才藝特長的話更有優勢”。在華東師大的招聘現場,浦東新區的一所民辦幼兒園招聘國際班幼兒教師的學歷也要求為本科或碩士。
馮宇慰老師向記者介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幼師招生都是按照計劃進行,教師的培養和幼兒園的接收都是完全對口的。幼兒園對師資的需求,每年教育局的人事處、師資處都有嚴格的測算,培養和需求之間完全接軌,相對比較平衡。當時每年全市幼師的培養數目有800-1000人,滿足需求基本沒問題。但是如今出現巨大的供需矛盾,值得教育部門思考。
近期多地發生幼兒在幼兒園受到侵害事件,影響惡劣,洶涌澎湃的輿論激憤,將個別施虐者的行為與整個幼師團隊捆綁起來。有不少認為,學歷低、持證率低、素質低的“三低”幼師大多數來源于中職學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些“三低”幼師大都是沒考上普通高中,學習差、品德差、素質差的“三差”學生。然而,《人民日報》近日發文指出:個案不能讓整個幼師團隊背鍋,也不能由中職學校來埋單。
確實,中職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是無可代替的。習總書記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
不過在幼師學歷普遍提高的今天,高學歷也不能完全說明幼兒教師的文化素養就已經達到了一個高水平。幼師培養的生源素質也是必須引起教育部門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2015年5月29日,河南省襄城縣許昌幼兒師范學校,學生們在參加2015年畢業生招聘會。 ?
作為曾經經手過多年招生的老教師,馮宇慰老師介紹,當年上海幼師高等專科學校五年制招生的生源素質非常好,錄取分數線基本達到區重點高中的分數線,有一部分學生甚至達到了市重點的分數線。當時這種五年制大專班,對初中畢業生,尤其是女同學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能夠考上幼師學校,意味著有工作分配,比較穩定,待遇也不錯。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師培養向高校轉型的過程中,生源質量發生了一些變化。很多高中畢業報考學前專業的學生,都是高中讀得比較吃力的,覺得學前教育報考競爭不多,分數線相對會低一些,進去拿個本科就可以了。
馮宇慰老師介紹,當時初中的學生來考幼師,專業思想比較穩定,很多人喜歡小孩,從心底里喜歡這份職業。而變成高招后,很多人是填志愿沒辦法了才選擇了這個專業,專業思想和對專業的認可程度都要打上一個問號。他還指出,如今當幼師要讀大學已經成為要求和共識,但很多學生在專業技能方面無法和當初幼師學校出來的相比。一個初中畢業生,要當幼兒園老師,經過了五年的鋼琴、美術、舞蹈、歌唱等訓練,高中畢業生在大學里雖然也有這些相應的課程,但是要去練這些,生理條件已經完全不同。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也對媒體指出,實際生活中,由于幼師專業的入學分數并不高,大概率上,一部分無法獲得其他高等教育又沒有謀生技能的中專生或高中生便選擇了這個看起來“容易就業”的專業。但這種直觀又天真的感性認識,很快會被現實“打臉”。他們會發現幼兒在很多時候不是“萌萌惹人愛”,而是“哇哇惹人煩”,因此充滿憤怒、焦慮,很容易情緒失控。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高校的學前教育課程集合,形式上好像合乎邏輯,實際上并沒有整合成充分體現學前教育專業自身特點和真實需要的課程體系,并沒有很好地將師范性與職業性有機結合。
當然,扎實的基本功是從事幼教工作的基本條件,培養學生對幼教工作的一份熱愛之心更為重要,這對于師德師風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
師德師風的養成,與職業的環境和待遇也不無關系。
幼師并不是帶孩子玩玩那么簡單,學前教育階段是孩子心智發展的關鍵階段,師資力量至關重要。理論上來說,從事幼師這個職業應該“天生喜歡孩子”,無論從業者是否已經婚育,都應當具備足夠的甚至超乎常人的母性,以及對噪音、啼哭、非理性行為、無序場景的寬容及妥善處理能力。這是個非常高的軟性門檻,也是幼師應當拿高薪的理由。然而據統計,中國幼師年平均工資為18532.7元;而高等、中等、初等教育教師年平均工資依次是47693、34169、31036元,幼師待遇明顯偏低。
有媒體調查顯示,幼師專業的大學生有的是父母幫選的專業有的是被調劑,畢業就轉行現象不在少數。此外,有調查顯示,“壓力大”“工資低”是幼師頻頻跳槽和轉行的最主要的原因。
根據教育部年度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幼兒園教職工381萬人,其中園長、專任教師250萬,在這些幼師中,學歷主要集中在專科水平,占總數的56.37%,有22.4%的教師只有高中及以下文憑。此外,73%教師未定職級。
矛盾就此產生:門檻低,一些根本不喜歡孩子的人當了幼師;收入低,即便喜歡孩子的人也很可能留不下來。
有業內人士表示,要改善這種局面,除了要建立專業認證制度,嚴格幼兒教師的準入審查,另一方面,要通過體制的保障,來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到幼兒教師的行業,建立起這個職業該有的尊嚴。
2010年,教育部相關人士就曾表示,提高幼兒園教師待遇要加大投入和核定公辦幼兒園教師的編制。該人士說,提高教師的待遇,把收費降下來,關鍵是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規定就是國家要制定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只有通過制定這個標準、落實這個標準,幼兒園才能保持正常運轉,換句話說,政府把大部分成本給分擔起來了,它向家長收的費用就會降下來。關于教師的待遇問題,一是要加大投入。二是要核定公辦幼兒園教師的編制,保障他們的工資和社會保障等待遇。
此外,也有專業人士表示,幼托機構亂象頻發,根源在幼托機構數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快推動學前教育立法,對政府責任、經費投入、管理體制、教師隊伍建設等核心問題作出明確的法律規定,從國家層面系統性地推動幼托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