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文在寅總統(tǒng)表示,韓國與東盟的合作,“將從以商品貿易為主的往來擴大到技術、文化藝術以及人員交流領域”,隨行的幕僚將文在寅上述新南方政策簡單概括為3P(People、Prosperity、Peace)戰(zhàn)略。
出口貿易是韓國經(jīng)濟增長的發(fā)動機,而韓國只有五千萬人口,內需市場有限,需要不斷開拓國外市場。韓國往往將與一個經(jīng)濟體簽訂了自由貿易協(xié)定(FTA)看作其經(jīng)濟領土的一次擴大。
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是中國與美國。近年韓美貿易、韓中貿易都不盡如人意。因薩德入韓問題,致使中韓雙邊貿易額不增反降。自從2007年簽訂了韓美FTA后,美國一直覺得吃了虧,特朗普上臺后,美國立即與韓國重新展開FTA談判,不斷壓迫韓國讓步。
文在寅總統(tǒng)執(zhí)政后,急于擺脫不利局面,尤其是擺脫對中國市場的過分依賴,提出對外經(jīng)濟關系的新框架,即新北方政策和新南方政策。前者力求加強與俄羅斯遠東、中國東北三省、中亞和蒙古國的經(jīng)濟合作,后者則是致力于擴大與東盟十國的經(jīng)濟交往。下面著重談新南方政策。
文在寅總統(tǒng)從11月8-15日,先后對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進行了訪問,此舉旨在打破過去韓國以“美中日俄四強國家”為主的套路,實現(xiàn)經(jīng)濟外交的多元化。在訪問過程中比較系統(tǒng)地宣示了韓國的新南方政策要點。
文在寅認識到,東盟是一個充滿經(jīng)濟活力的地區(qū)。該地區(qū)有人口6.5億,經(jīng)濟總量(GDP)2.6萬億美元,年增長率達5%以上。人口結構年輕,中位年齡為28歲。
2007年韓國與東盟簽訂自由貿易協(xié)定以來,雙邊貿易額一直在快速增長,且增速高于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韓國與東盟的貿易順差也逐年增加。2016年,韓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接近1200億美元。文在寅認為東盟將會是韓國的一個新的商業(yè)機遇,東盟將可替代中國,成為韓國的消費品市場和生產(chǎn)基地。韓國計劃利用這一地區(qū),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韓國要把與東盟的關系提升到對周邊四大國關系的同等水平。計劃利用四年時間,到2021年,將韓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由現(xiàn)在的1200億美元提高到2000億美元,逐漸追上韓國對華貿易規(guī)模,將東盟變成在中國之后的韓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對韓國主要的東盟貿易伙伴,文在寅希望到2022年與印尼的雙邊貿易額增至300億美元,與越南雙邊貿易額增加到1000億美元。韓媒分析,文在寅該舉措決心降低對最大貿易對象國中國的貿易依存度的意圖十分明顯。
韓國還認識到,東盟十國都與朝鮮有外交關系,因此,在促使朝鮮重返對話桌,以圖緩解朝核危機方面,韓國可以靈活利用東盟的外交力量。
韓國政府認為,全世界都看到了東盟的巨大增長潛力。日本和中國已經(jīng)投資了數(shù)千億美元在這一地區(qū)扎根,并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其主要途徑是通過在東盟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初期階段,韓國將會采用和中國、日本類似的方法,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不過,與中國和日本不同的是,韓國可以將相關技術轉讓給東盟以建立互信。例如,韓國在智能設備或服務方面具有優(yōu)勢,因此韓國與東盟的合作可以集中在這一點上。
文在寅總統(tǒng)表示,韓國與東盟的合作,“將從以商品貿易為主的往來擴大到技術、文化藝術以及人員交流領域”,隨行的幕僚將文在寅上述新南方政策簡單概括為3P(People、Prosperity、Peace)戰(zhàn)略。即從“People(人才)”方面來看,將擴大政府與財經(jīng)界、地方政府、文化界和學生等多層次人才交流;從“Prosperity(繁榮)”來看,將舍棄單方面的方式,推進共同繁榮互惠共贏;從“Peace(和平)”來看,將脫離外交對抗格局,將東盟視為戰(zhàn)略要地,韓國將幫助東盟與強大國家競爭,并實現(xiàn)和平。
可以這樣說,文在寅的新南方政策,會顯示更多的柔性,青瓦臺經(jīng)濟顧問金賢哲(音)表示:“新南方政策的核心是通過韓流和飲食等心與心相通的‘軟實力與東盟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