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坤
摘 要: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我國的建筑行業發展迅速,建筑水平飛速提高,新的建筑形式和新的建筑藝術不斷涌現。在民用高層建筑工程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中使用量比較大,所占的比重也很大,因此,其澆筑技術的質量水平會影響到其他建筑板塊乃至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1-2]。文章以多個小區實際施工過程為例,探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技術控制措施,以期提高混凝土澆筑質量,為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并為相關企業施工過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問題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4.080
1 混凝土性能
大體積混凝土水泥水化熱比較集中,一般大于25℃,容易造成溫度變形,而產生局部間的溫度差異,導致裂縫。宜春市某小區25號樓至27號樓大體積基礎筏板澆筑過程中,由于攪拌站沒有設計要求的含有粉煤灰的混凝土,而是用普通硅酸鹽混凝土,按規范進行內部測溫時,溫度峰值達到70°C左右,由于局部溫度過高,散熱不均勻,而造成無規則裂縫出現。在后面的28號樓至30號樓大體積基礎筏板澆筑過程中,采用了摻有粉煤灰及礦渣的混凝土,并適當的加入緩凝劑及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測溫時峰值在60°C左右,后期裂縫明顯減少,由此,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應選擇水化熱比較低的粉煤灰混凝土,對控制混凝土裂縫更為有利。
2 施工措施
2.1 施工方式的影響
宜春市某小區1號樓至3號樓,大體積基礎筏板澆筑過程中,由于一次澆筑到位,沒有分區,再加上攪拌站混凝土供應不及時,現場振搗設備過少(只有兩臺,其中一臺澆筑中運轉時間過長,損壞),造成局部發熱過大,出現冷縫及混凝土表面不平整,蜂窩麻面現象。
2.2 施工技術的影響
(1)有無伸縮后澆帶的影響。宜春市某小區25號樓至27號樓大體積基礎筏板澆筑過程中,基礎筏板長度在56米到64米之間。由于未留伸縮后澆帶,結果在筏板澆筑后5--10天,出現橫向裂縫,兩端的裂縫間距在20到25米之間,中間部分的裂縫之間的距離逐漸縮小,兩道裂縫間距在8米至10米左右,在后期的28、29號樓大體積基礎筏板澆筑過程中,由于在基礎筏板中間留有伸縮后澆帶,從而避免了出現上述裂縫的質量問題。
(2)有無冷卻水循環的影響。宜春市某小區1號樓至5號樓大體積基礎筏板,板厚度1.5至1.6米,每個基礎筏板混凝土量在1200m3至1300m3之間,在澆筑過程中,由于沒有采取冷卻降溫措施,造成板面出現大量不規則裂縫,并測得板中溫度在75°C左右。在后期的6號樓至10號樓的澆筑過程中,安裝了水冷卻循環系統,保證砼內表溫差不超過25°C,采用直徑48mm的鋼管運輸冷卻水,鋼管間距在1米左右,并在混凝土中加入適量的冰塊,測得板中溫度峰值只有46°C左右,采取了塑料薄膜覆蓋保濕養護14天。在后面幾棟樓中沒有出現裂縫現象。
3 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項
3.1 澆筑前準備
為了保證大體積混凝土質量,首先要保證原料質量,從源頭上控制混凝土質量。原料進場時應嚴格質量檢驗,合格后方可準予進場。比如要求粗料顆粒尺寸、形狀、松軟質和粘附性等達到規范要求。進場后,應根據料的屬性不同,分類堆放,嚴禁串混。并做好防雨、防曬工作,確保原料質量。
3.2 澆筑中施工技術
3.2.1 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及振搗施工
針對現場拌制和商品兩種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在運輸中都會保持攪動,能防止離析現象的發生,且品質能夠保證。現場拌制的混凝土,要注意其發生離析,同時還要檢測坍落值,如發生離析應考慮加入外加劑緩解或進行二次攪拌。現場施工中,采用了商品拌制混凝土,另外,澆筑大體積混凝土單方水泥用量較少,添加了粉煤灰等外加劑,適當地延長了攪拌時間,每槽的攪拌時機控制在30min,派專人準確投料。
3.2.2 施工裂縫的處理
由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難度大,復雜度高,在施工中經常會出現澆筑表面斷裂的情況,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對裂縫補救,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對于開裂程度較小的縫隙,首先應該將澆筑表面清理干凈,保持干燥潔凈,并用環氧漿液將縫隙填補起來;對于開裂程度較大的縫隙,首先將縫隙鑿開,形成八字形,然后用水泥漿對凹槽進行修護,最后采用環氧膠修整裂縫。
3.3 后期養護
大體積混凝土主要有保溫法和保濕法兩種。保溫法使混凝土表面溫度不會過快的流失,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梯度,避免裂縫出現,從而使混凝土抗拉強度比混凝土平均總溫差產生的拉應力大,避免出現貫穿裂縫。
4 結論及建議
根據實例及有關參考文獻的基礎上,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前期準備、施工技術、后期養護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結論。
(1)澆筑前應嚴格原材料質量,控制各物料配比,下料恰當,攪拌均勻。選用粉煤灰水泥、礦渣水泥、火山灰質水泥或礦硫酸鹽水泥配置大體積混凝土,減少凝結時的發熱量。粉煤灰摻量可取代水泥用量的20%-25%,細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的規定。
(2)采用逐層澆筑或分段連續澆筑,放松混凝土約束程度,加速熱量散發,減少每次澆筑的蓄熱量,防止水化熱的積聚,減少溫度應力。
(3)做好后期的養護工作,減少混凝土表面溫度梯度,做好保溫保濕,緩慢降溫,充分發揮大體積混凝土的松弛效應,削減溫度收縮應力。
(4)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在民用建筑工程項目應用廣泛,其澆筑質量影響整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成為很多建筑公司追求的目標。在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澆筑的過程中,必須科學有效地理順施工程序,對施工工藝進行嚴格規范,在每一個澆筑施工環節認真有效地落實澆筑技術,對于不符合規定的環節要及時補救,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質量,促進建筑工程項目的優質完成。
參考文獻:
[1]王懿.混凝土澆筑過程質量控制要點[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3):228.
[2]李志超.影響混凝土澆筑質量的薄弱環節與控制要點[J].浙江建筑,2007(S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