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良
曾經有一張北大2010級古生物學專業薛逸凡“一個人的畢業照”走紅網絡,使古生物學這門偏冷的專業得以走進公眾視野,一時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這個“高冷”的專業曾在北大出現了“八年期間,六代單傳”的情況,很多人因此對其敬而遠之。那么,古生物學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小專業,大世界
我們對于古生物的理解,可能僅限于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霸王龍,但是對于古生物學家們來說,古生物學探索的是一個時代。如果將地球歷史比作時鐘上的24個小時,人類是在23點59分59秒才出現的,那么,在生命的長河中,人類的出現只是一個非常微小的片段。在“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發布會現場,中國古生物學會秘書長王永棟說:“除了人類這個物種,地球還孕育出許許多多的生命,而化石就是這些生命留下的印記,通過化石來探究歷史,這就是古生物學。”
古生物學不屬于生物學,而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所以在本科階段除了學習古生物學基礎、古生態學等課程,還要吃透礦物學、巖石學等課程,熟悉地質地貌從古至今的變化。古生物學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古動物學可以幫助確定生物的演變史、證明大陸漂移學說;古植物學可以幫助確定植物譜系并明晰其進化過程;古生態學可以為宇宙學方面的許多問題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而古生物化學在根據化石復原生物等方面有巨大的作用。看似一門很小的專業,其作用遠大于我們的想象。
“灰色調”專業的光明前途
這個跟現代生活像隔了幾個世紀的專業看起來真的很沉悶,讓很多學子誤以為它的前途同樣也是灰色調的,但只要你能靜下心去鉆研,會發現其實學習古生物專業更容易獲得深造的機會。在某次交流會上,北大古生物學學子劉樂笑著告訴大家:“保研基本都沒有問題”,同專業的另一個學子也強調,這門交叉學科的優勢在自己成功申請就讀伯克利大學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事實確實如此,古生物專業的畢業生讀研、讀博或出國留學的機會更大,也更有機會在海外著名大學或研究機構任教。
目前,我國古生物學科人才隊伍嚴重萎縮,新老交替的人才斷層問題特別嚴重,后備人才明顯不足,很多地勘單位更是出現了“無人能做古生物工作”的尷尬局面。因此,培養一支高水平的古生物學專業人才隊伍迫在眉睫。古生物專業的人才就業選擇還是很多的,因為選擇深造的人比較多,所以一般可以去高校任教;還可以去研究院所從事古生物研究,如北古所、南古所、地質所、海洋所、地科院等;或者可以選擇考公務員和其他事業單位,到國土資源部門、博物館等單位工作;少部分人會選擇去企業單位工作,如合資外企、能源中企等。
即使古生物學深陷“冷門”,還是有人把一生獻給了古生物學,為其“解凍”。隨著古生物學專業逐漸被人們關注和認可,古生物學的未來將不再是“一個人的畢業照”背后的堅守與孤寂。古生物學就像一聲來自遠古的召喚,在等著有才之士去探尋遠古生命的蹤跡。
院校推薦:北京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南京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