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然
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文章作者認為加強對全民守法的研究,有利于進一步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進程。
關鍵詞:全民守法;依法治國;法治中國
一、全民守法存在的問題
(1)思想上不信法。群眾思想上不信法在當今社會的具體表現為“信訪不信法”“信權不信法”。“信訪不信法”已是老生常談,有群眾遇見問題不思考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而是信訪;遇見公私利益糾紛的時候,還是信訪;甚至出現越級信訪,鬧訪等亂象?!靶艡嗖恍欧ā笔窃诿鎸幾h較大的社會問題或者關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動輒冠以“權錢交易”“暗箱操作”等名頭。無論是“信訪不信法”還是“信權不信法”這都是思想上不信法,不認可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2)行動上不依法。在現實生活中,小到違規占道經營,大到子女擇校就讀,部分群眾更傾向于通過生活經驗與慣例去解決,請人送禮托關系走后門,下意識地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在被處罰過程中,要么不配合執法,或者暴力抗法,要么極力尋求權力庇護,“我有關系”“我認識你們領導”等言論隨處可觀。在虛擬世界里,信謠傳謠,曝光他人隱私,動輒侮辱謾罵等網絡暴力行為時有發生,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二、全民守法存在問題的原因
(1)“熟人社會”觀念根深蒂固。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更加注重“熟人”之間構成的社會。憑借人與人之間的熟悉程度、交情深淺在社會事務中權利尋租,違章辦事等?!笆烊松鐣钡倪\行規則就是以“人情”作為行事標準,極大地弱化了法律的權威,致使公權力缺乏有力監督,私人更偏向尋求“潛規則”保護。
(2)對法律的認識不足。我國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正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夠,法治教育尤其欠缺,生活也沒有渠道獲知法律相關知識,導致部分群眾對法律認識不足,存在“不知法”“不懂法”的情況。正因為這部分居民不知道法律的規定及違法的后果,于是無法對法律心存畏懼,更談不上培養法治意識。
(3)維權機制不健全。一件關于出租車違規收費的投訴,交通部門、物價部門和工商部門各自稱自己無權處理,應由對方部門負責。這種相互推諉的行為出現的原因是各部門根據職權范圍和對應的法律法規無法得出統一的處理意見,各自處理的結果不一致,極易給當事人帶來負面情緒,進而抗拒通過正當途徑維權。
三、推進全民守法的途徑
(1)提升群眾的權利意識。在當下,之所以“熟人社會”觀念還有如此之多的擁躉,是因為我們的群眾還沒能完全培養起權利意識,在“潛規則”面前,無法正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提升群眾的權利意識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培養群眾的主體意識,強調他們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政治生活中;二是提高群眾的監督意識,群眾作為與國家公務人員直接打交道的人群,一旦發現有違規操作、徇私舞弊、公權私用的情況,應當及時向紀檢監察部門檢舉,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創新普法教育方式。只有知法、懂法,才能遵法、守法。我國貫徹落實國家普法五年規劃以來,普法教育已有較大成效。但隨著社會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當面講法與上網說法需要深度融合。所以可以運用微博、微信、QQ等平臺,采用“互聯網+”思維,將普法教育通過網絡進行傳播,用淺顯直白的語言解讀法律法規,用快速便捷的方式讓群眾能夠隨時隨地接受普法教育。
(3)建立各部門維權聯動機制。“無恒產者無恒心”,只有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全民守法才有了持之以恒的動力。建立各部門維權聯動機制,通過各部門之間定期的溝通、交流,將維權案件信息共享;聯合妥善處理維權案件,做到權責清晰,不因職權范圍的重疊而相互推諉。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參與。一個健康有序的法治社會,只有把大力推動全民守法作為重要支撐,人民才會發自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律的權威。全民守法是一項系統工程,只要全民都成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依法治國就會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劉愛龍.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的基石[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2]袁曙宏.奮力建設法治中國[J].求是,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