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廣全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政府工作理念和方式、職權和職責發生了新的變化。在開放數據的過程中,首先應當明確政府要承擔的職責,明確數據開放范圍,進行數據甄別、分類,主動平等開放數據,提高技術水平。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數據開放;政府責任
一、 制訂開放清單的職責
政府是數據資源的最大持有者,因為只有政府有權力和能力去收集如此海量的數據。政府規范和制訂一個清晰、明確的開放范圍和開放清單,不僅是為了保護權利安全和隱私安全,也關系到公眾的數據需求。
第一,政府相關部門或者技術人員應當區分數據來源。數據分布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公眾需求量最大、最應該開放的數據,是沒有爭議、開放難度不大、具有益民性的公共數據,政府將此類具有公共性和惠民性的數據進行開放,滿足大部分公眾的需求,也可以表明政府開放數據的決心。
第二,標明禁止開放的數據資源。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保護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和國家秘密不受侵犯,因此,這三類數據是絕對禁止開放的。標明禁止開放的數據,必須制訂兜底條款,從源頭上避免發生疏漏。同時要注意,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更新,未來將會出現無數的新鮮事物,所以政府不宜將兜底條款的內容寫得過于詳盡,以免未來發生例外事件時無法可依,立法要為發展中的新事物留出回旋余地。
第三,成熟一批開放一批,切實了解公眾需求,不斷拓寬開放范圍。政府開放數據是一個新事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政府應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將開放前、開放中、開放后發生的問題進行階段性的處理。另外,要在數據開放前就建立一個允許公眾參與的渠道,使得政府能夠及時了解公眾的數據開放需求,加強政府與公眾的溝通,讓二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不斷拓寬開放范圍,提高政府服務水平。
二、進行數據分類的職責
政府主導數據開放,需要對數據進行甄別、分類。進行數據分類,應當至少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政府將禁止開放的數據篩選出來,不予開放。盡快完善相關立法,將公民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國家秘密,以及其他在政府開放數據過程中涉及的有關隱私權的內容在法律上進行界定,規范隱私權等相關問題的認定。
第二,政府將可以開放的數據進行等級劃分、類型劃分。數據開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開放哪些,后開放哪些都要進行慎重考量。將數據進行等級劃分、類型劃分,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數據開放,并且在開放過程中,收集和采納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充分了解公眾的需求,可以適時將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等級變更。
第三,政府要不斷地、及時地進行數據甄別。數據無時無刻都在不斷更新、變化、增長,因此,政府要保持及時更新數據,對于新出現的數據如何歸類、是否開放,需要不斷進行數據甄別。
三、主動開放數據的職責
數據是一種無形的、潛力巨大的資源,這種數據資源在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數據分布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數據資源是信息化時代的“石油”,未來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將數據轉化為信息和知識的速度與能力。
政府開放數據帶來的價值是巨大的。首先,政府開放數據具有政治價值。政府在沒有整理好各種信息的時候,不敢把信息公開,以免公眾發現漏洞。數據開放可以讓公眾可以看到政府的活動過程,決策的產生方式,強化了社會監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防止腐敗行為的發生。其次,政府開放數據具有經濟價值。在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加拿大,政府設立高額獎金,通過“開放競賽”“創意競賽”等方式鼓勵公民創新性使用數據,取得了很大的收益。再次,政府開放數據具有社會價值。比如,政府可以把一些費用類交易放置在網上,人們可以在網上繳費,利民便民,也提高了政府辦事效率。最后,政府開放數據具有文化價值。政府掌握了海量的數據資源,如果開放這些數據,不用必須通過抽取樣本這種方式估計規律進行決策,可以直接根據計算機分析大數據,得出更加精確的結果,進行更加科學的決策。總之,掌握大數據的應用,有利于形成一種新型的決策文化。
參考文獻:
[1]鄭 磊.大道之行:政府數據開放[J].上海信息化,2015(9):20-23.
[2]于施洋,王建冬.政府網站分析進入大數據時代[J].電子政務,2013 (8):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