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丕承
摘 要:對漢語國際教育中的低齡漢語學習者而言,內隱學習(implicit learning)的方式更適于他們的漢語習得特點。內隱學習方式在漢語學習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內隱學習有利于對語言用法的掌握,可以促進學生對言語技能的學習。但是漢語教學中的內隱學習也要注意與外顯學習的結合,因為外顯學習符合成人善于掌握語言規律的學習特點。培訓漢語國際教育教學師資利用內隱學習方式的能力,應充分利用經驗交流、案例分析、虛擬現場等有效的方式,依靠現代教育技術完成能力培養的工作任務。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師資培養;內隱學習;外顯學習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漢語國際教育是傳統的對外漢語教學多方面、多領域的發展。其中就包括教學對象方面的擴展,以往的對外漢語教學主要面對的是成年學習者,而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學對象拓展到了非成人的中小學生,甚至包括兒童漢語學習者。
而對低齡漢語學習者,我們顯然不能采用針對成年人的教學方式,以往直接教授漢語的顯性教學方式不再適用,需要利用與此相對應的內隱學習(implicit learning)方式。有學者論及過內隱學習方式的作用:“內隱學習是一種憑經驗自動進行的學習,是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內隱學習機制保證了正常兒童都能夠通過接觸獲得完美的語言能力。”可見,內隱學習對非成人學習者更具有效性。顯然在他們的內隱學習中語言可以間接地習得,直接灌輸并非最有效的教學途徑和方式。內隱學習這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也包括唱歌、跳舞、做游戲等非傳統方式,這些對兒童而言更有效。
二、內隱學習方式在漢語學習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內隱學習是學習理論中的重要概念,它的提出是對學習理論的一種重要拓展,是對人類學習的新認識、新概念。內隱學習與外顯學習有著明顯區別,以語言教學領域中它們的定義就可以看出其不同之處,如何定義內隱學習和外顯學習,學者們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哈丁斯的定義是:“外顯學習是一種輸入處理,意在分析輸入信息中是否包含規則,如果是,這些規則應該如何表述。內隱學習包含這些意圖,是對輸入的無意識處理。”艾利斯則給出了如下定義:“在流暢地理解和表達時出現的語言學習,稱為內隱學習。在有意識地商討意義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出現的語言學習,是外顯學習。”盡管不同學者對內隱學習和外顯學習的定義有所不同,但是對兩者之間的區別都是不加否認的,它們各自具有的顯性和隱性的特點不同也是非常明顯的。
在語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是主要的教學目標,但是學生的交際能力并非只是亦步亦趨地模仿教師才能掌握,內隱學習也可以在學生交際能力習得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內隱學習所獲得的知識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也不隨時間的推移而減少,即內隱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更加穩定、耐久。內隱知識的這種特征,是語言學習者形成實際交際技能的重要基礎。”由于內隱學習是在學生頭腦內部生成的,與顯性的學習方式中的外部灌輸明顯不同,因此學生對所學的掌握情況要更加牢固,這種學習方式特別有利于學生掌握漢語交際技能,在漢語學習中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在學生的語言習得中,內隱學習能夠起到重要作用的原因在于,內隱學習是發生在學生要通過大量的實際運用來對目的語進行掌握的情況下,而語言技能的掌握也必須通過語言交際實踐中的大量運用才能實現。“大部分語言習得是通過對用法的內隱學習獲得的,大部分語言知識是內隱知識。語言當中,有成千上萬個結構以及與這些結構相連的規則。在規則的抽象過程中,頻率起了主導作用。語言習得是對這些結構和規則的逐個學習。”語言習得的特點與內隱學習的特點是高度契合的,故此內隱學習才可以在語言習得中發揮其作用。尤其是在漢語國際教育中,教師在很多情況下要面對低齡的學生開展漢語教學,直接進行漢語知識的教學和漢語技能的訓練顯然不適合低齡學生的心理特點,內隱學習正好可以發揮作用,使學生們在與漢語相關的內隱學習活動中更有效地習得漢語。
三、漢語教學中的內隱學習也要注意與外顯學習的結合
在漢語國際教育中,也會面對成人學生,他們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機制顯然不同于低齡學生,成人的語言學習主要依靠外顯學習的方式,對此有學者提出:“對于成人外語學習而言,內隱機制已經不再起作用,成人必須借助‘解決問題系統(problem-solving system)。這是一種‘外顯學習(explicit learning)方式,是有意識的、主動控制的過程。”外顯學習更符合成人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特點,他們對語言規律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更強,可以幫助他們更高效率地掌握所學語言,所以外顯學習會更適合他們,更能發揮他們的特長。
語言本身具有規律性的特點,外顯學習具有幫助學生系統地學習語言規則的作用,有學者提出:“語言學習主要是內隱學習。但是,單靠內隱過程,第二語言的很多方面是無法學習的,或者學得非常慢。……顯性教學能夠加快習得的速度,比隱性教學更加有效,其效果也能夠得到保持。外顯記憶還能夠引導學習者通過類比有意識地生成新的話語,固定語以及陳述性語法知識對這一過程有幫助。”學生對語言規則的掌握有助于他們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也有利于他們在語言交際實踐中運用規則,舉一反三地擴大自己的語言使用范圍。
但論及外顯學習的重要性,也并不意味著內隱學習在成人的語言學習中沒有機會發揮其作用,實際上這兩者之間是互有關聯的。“內隱系統和外顯系統彼此分離卻又互相合作。……在每一項認知任務中,在每一個學習事件上,有意過程和無意過程都動態地參與了(意識活動主要在認知過程的初期發揮作用)。內隱知識和外顯知識的接口是動態的。”在漢語教學中開展和利用內隱學習時,也要注意與外顯學習的結合,這兩種明顯不同的學習方式可以在語言學習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它們各自的特點正好可以相互補充,共同促進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至于這兩者之間何者更重要,要根據具體的語言學習內容來確定,學生對此是可以進行動態調整的。
四、培養漢語國際教育教學師資利用內隱學習方式的能力
漢語國際教育所要面對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對象個體都會具有其特殊性,漢語教師所面臨的教學情境會有很大差異,內隱學習的方式因其非顯性的特點而具有靈活性,因而也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恰好可以根據這種教學的特殊性采取相應的措施。“國際漢語教育是一個有著特殊性的領域,教師面對的教學對象具有獨特性。區域的差異可以造成教學方法的不同,文化的差異可以造成教學內容的不同,師生的差異可以造成教學風格的不同。有經驗的漢語教師都會適應不同教學環境,運用豐富的隱性知識來提高教學效率……”由此可見隱性知識在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漢語教師要努力掌握這些隱性教學知識,使自己善于帶領學生利用內隱學習的方式學好漢語。
師資培訓機構應當重視培養漢語國際教育教學師資利用內隱學習方式的能力,有意識地承擔起這方面的責任,利用有效的途徑開展培訓工作。有學者就提出:“從目前的研究和實踐可以看到,經驗交流、案例分析、虛擬現場可以比較好地將隱性知識用顯性化的方式呈現出來。”要想使漢語國際教育師資受訓者掌握教學中的隱性知識,就需要培訓者促使被培訓者切身感受到、體驗到隱性教學知識,使他們能夠通過親身的經歷去掌握所學知識,從而有能力去運用這些隱性知識開展教學活動。
五、結語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給培訓漢語教學師資掌握隱性教學知識提供了便利的手段,使教師有機會觀摩、體驗到內隱學習方式的效能。“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過程中,課堂實錄是一種比較好的呈現形式。現代教育科技的發展,提高了課堂實錄情景創設的準確性。由于可以從多角度來拍攝優秀教師的教學過程,顯示其課堂教學和管理的技藝,教學過程中的部分隱性知識會較好地呈現出來。”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使難以捕捉的內隱學習方式能夠呈現出來,漢語教學師資能夠感受到它的好處,因此,應當在漢語教學教師培訓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好。
參考文獻:
[1]劉頌浩.第二語言習得導論——對外漢語教學視角[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2]王榮英.大學英語輸出教學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3]張建民.國際漢語教師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途徑[A].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秘書處編.第十一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84-287.
[4]Hulstijin,J.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ssues in the Study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5(27):129-140.
[5]Ellis,N.At the interface: Dynamic interactions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language knowledge[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5(24):297-339.
[6]楊金鑫.漢語的內隱學習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
[7]郭 睿.內隱學習:對外漢語教學的新視野[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6):54-61.
[8]閔憲魯.內隱記憶和內隱學習:語文教學的新視野[J].當代教育科學,2005(15):62.
[9]辛志英.內隱學習:提升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9,11(2):109-113.
[10]夏立東.內隱學習:促進語文有效教學的必要途徑[J].江蘇教育研究,2008(4).
[11]楊宇寧,徐學福.探究教學中的內隱學習[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26(5):118-120.
[12]吳 燕.語文學習中的內隱學習[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61-62.
[13]繆小春,楊金鑫.語文教學中的內隱學習[J].心理科學,2004,27(3):524-527.
[14]李學文.語文教學中內隱學習與外顯學習的思考與實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8(4):101-103.
[15]卜 偉.語法教學中外顯學習與內隱學習協同效應的實證研究[J].紅河學院學報,2013(4):77-79.
[16]童慶炳.語文教學與人的建設[J].課程·教材·教法,1999(5):35-37.
[17]童慶炳.語文教學改革的哲學思考[J].語文建設,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