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95后高職生既具有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的共性又具有其個性,既有高漲的愛國心又有對個體自由和表達的高需求,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望得到人文關懷,而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存在著對95后高職生特點認識不足,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單一,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新技術新媒體應用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必須以高職生個性需求為出發點,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以學生個體特征為切入點,調革高職思政課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助力學生個人價值實現為著眼點,讓學生最終愛上思政課課堂。
關鍵詞:95后;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4.229
自從2013年,第一批95后的高職生走入校園,目前95后完全成為我國高職院校的主要學生群體。習近平在2014年視察北京大學時強調,抓好青年時期的價值觀形成至關重要,并認為“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1]95后的高職生究竟有什么樣的思想行為特質,這些思想行為特質又如何影響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的教學,他們是如何看待思政課對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作用,這些問題都是亟需研究加以應用的。
1 目前高職院校95后學生對思政課的態度分析
1.1 既有高漲的愛國心又有對個體自由和表達的高需求
95后高職生擁有普通大學生共同的特點,他們的思想總體上是積極的,相信黨和政府并支持黨和政府大政方針和政策,有強烈的愛國心,對時事政治充滿熱情,然而由于他們出生在20世紀90年代,這是信息化時代,也是知識經濟時代,成長于信息爆炸的21世紀初,他們思想更加多元化,自我意識也更加強烈,更多注重自我發展、關心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在行為上,95后大學生更愿意聽從自己的內心,強調個人利益,認為個體奉獻和社會回報應該對等,他們對于信念、理想等的態度更加實際,從而導致奉獻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不強,這些特點都高校思政課必須面對的問題,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時刻關注學生群體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準確評估學生特點,及時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貼近95后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實際,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1.2 對專業課和思政課的態度比較分析
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使命,高職生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比也有其個性。首先,他們每學期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是需要在實訓課中渡過的,而且高職院校大多是理科工科性質的院校,所以高職生對待思政課的關注較之于專業課而言,表現得相對較少,再加上95后高職生的時代特征,使得他們更加對思政課參與度降低。雖然思政課教學也持續不斷地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但總體而言改觀不大。
1.3 95后高職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望得到人文關懷
教育不能只是單純的知識輸入,還要上升到在精神層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甚至內化為需求。95后高職生作為獨生子女成長起來的典型一代,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認知模式:認識事物或問題更容易先入為主,內在需求更加多樣化,由于成長過程的獨特體驗使得他們更向往集體的溫暖和認同,用真摯的感情和話語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更易接近他們的內心世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2 當前高職院校在95后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對95后高職生的新特點認識不夠
一些從事高職思政課教學的教師還在繼續沿用以往針對80后學生的教學方式,“滿堂灌”“一言堂”的單向灌輸模式還在高職院校普遍存在。95后高職生由于從小成長在過度保護的環境里,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受到了太多的限制和約束,內心對獨立和自主的渴望使得其雖然在表面上對父母長輩的依賴,然實際上卻加劇其叛逆。對新鮮事物、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經常能發表與其年齡不相稱的成熟言論,然而往往也僅始限于高談闊論。95后高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加脆弱,在遇到難題或難事時應變能力稍弱,意志不夠堅定,情緒不夠穩定,很容易畏難、退縮、放棄甚至抑郁,很易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高職思政課教師往往因無法適應95后出現的鮮明特征常常暗自嘆息束手無策,學生就變得更加抗拒,常常以“玩手機”“缺課”“睡覺”等方式表達不滿。
2.2 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單一
高職思政課還存在著以一張試卷定成績的做法。這種做法削弱的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學生認為只要考試考好就行了,平時上課消極應對,積極主動性不足。思政課對學生的考核不應該只是結果的考核更是過程的考核,過程考核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發展、參與意識,如果過程考核只是停留于空頭口號,而沒有切實可行的考核機制、考核方案,那么思政課教學是無法激起95后高職生的學習熱情的,課堂氣氛也必然是沉悶的、無趣甚至無聊的。
2.3 針對95后高職生的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新技術新媒體應用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新媒體新技術是現代思政課課堂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95后的高職生可謂是手機人手一部,甚至有學生還擁有IPAD、電腦等多種電子設備,一味地用“禁用”的手段來管理課堂肯定不是最好的管理方法。“堵住它不如利用它”,思政課教師何不利用現代電子設備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應用“藍墨云班課”、課程微信公眾號等APP現代教育手段,將傳統教學模式不可能實現的師生互動及反饋結果呈現給學生,積極建立起以新媒體新技術為載體的課堂互動機制,必使教學過程事半功倍!
3 提高95后高職生思政課課堂教學效果的對策
3.1 以高職生個性需求為出發點,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
由于95后高職生具有不同于80后的顯著特征,他們特別注重自我意識的關注和表達,希望能踴躍參與到課堂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去,如果思政課教師只是一味地“滿堂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和不滿轉而消極聽課。因此針對95后的高職思政課課堂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首先,充分踐行思政課課堂教學的“雙主體”觀,既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時事述評”,對最近一周的社會熱點焦點新聞開展論述并運用所學知識對新聞進行評論,既調動了學生課堂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這是師生“共贏”的教學方式。
3.2 以學生個體特征為切入點,調革高職思政課教學模式和方法
高職思政課課堂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課課堂,一學期中高職生要有一半時間在車間或企業實訓,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也不是培養未來的理論家,教育家,因此高職思政課課堂面對的學生大多是跟生產一線密切相關的,思政課教學何不因材施教,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特點,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案。比如汽車維修專業、會計專業和首飾設計專業等不同專業之間區別給我們思政課教學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思路,在講授思想課具體內容時,我們可以結合專業特點,把理論和該專業相關的術語、案例結合起來講,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3 以助力學生個人價值實現為著眼點,讓學生最終愛上思政課課堂
95后高職生由于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意識,他們對實現人生目標有較高的要求,思政課課堂就是他們實現人生夢想的得力幫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應當首先被把握和理解為價值主體,即一個具有人格尊嚴和獨立自主性,是能夠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的個體,而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接受者。”[2]大學生要實現人生價值除了表現在尊嚴獲得、個性彰顯等方面還表現在個人對社會所作的貢獻上。個體對社會所作的貢獻越大,他所獲得的成就感就越強。高職思政課要致力于把學生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目標契合起來,為大學生自我成長和發展提供重要的條件和保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R].http://www.china.com.cn/news/2014-05/content_32283223_2.htm.
[2]李雁冰,王平.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轉變[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此論文為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項目號:2013SJBFDY037)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唐愛芳(1978-),江蘇南京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