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勇
摘 要:病理學第二課堂臨床病理討論屬于病理學教學的重點內容,應用PCMC法開展教學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文章以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就PCMC法在病理學第二課堂臨床病理討論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PCMC法;病理學第二課堂;臨床病理討論;PCMC應用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一、PCMC法在病理學的簡述
PCMC教學模式于1965年由加拿大的季克馬斯特大學創立,其基本理論基礎是利用臨床的經典案例,在課堂上進行層層設疑、步步啟發,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理論和實踐知識相結合,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針對PCMC法在病理學第二課堂臨床病理討論中的應用進行闡述,根據病理學的教學內容,設計出多個討論課題,研究經典的尸檢病例。以我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教學模式總結匯報如下。
二、PCMC法在病理學第二課堂臨床病理討論中的應用
1.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病理學是學生由理論學習進入臨床實踐的橋梁,學生要在課堂上認識疾病的病理變化,通過疾病的臨床表現來進行診斷。病理學的教學任務繁重,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較多,課堂討論臨床案例的時間并不多。通過開辦第二課堂,可以篩選出經典的尸檢案例,運用PCMC教學模式啟發和引導學生,促使其能夠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討論實際的病例,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他們取得優異成績。
2.提高學生的理論學習興趣
使用尸檢病例開展相關教學可促進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病理學作為一門形態學科,主要讓學生觀察疾病的形態變化,其本身較枯燥,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引入了臨床實際病例教學,并且組織學生去參加尸檢的觀摩實習活動,同時,又依據教學大綱,給學生篩選出經典的尸檢病例,根據每個病例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和課堂教學理論相關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和回憶課堂理論知識等方式,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具體的臨床病例相聯系,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
3.促進臨床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病理課的教學過程是以疾病研究為核心,不斷加強有關疾病方面的觀察和分析,促進學生全面認識疾病,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臨床思維意識。PCMC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設置一些疑難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分析討論病例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了一種分析具體案例的良好氛圍,讓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臨床學習的角色。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從職業角度思考問題,以此對病例進行分析和診斷,判斷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最終結果。通過對臨床實際問題的研究和討論,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強學生處理問題的有效性,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提高其綜合能力。
4.減輕實際教學活動的壓力
很多學生都反映,病理學知識學習難度大,學起來苦不堪言,第二課堂的設置可以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第二課堂是基于病理學基本知識點作為大綱,有目的性地選擇教學主題與教學重點,通過典型病例的選擇來提高教學質量。與第一課堂相比而言,第二課堂氛圍愉悅輕松,可以對病理學中的重要知識點進行細化處理,與嚴肅的第一課堂相輔相成,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師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三、結語
總之,PCMC教學模式在第二課堂的運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提高其綜合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很適合在病理學的教學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翟云起,張桂榮,于 泉,等.PCMC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在臨床醫學課堂教學改革中的研究及應用[J].當代醫學(學術版),2008(13).
[2]蔣雪梅,頓耀艷.病理學教學改革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17(17).
[3]何妙俠,鄭建明,王建軍,等.病例分析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