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常用“修養”來評價一個人的境界高低,對于普通人,其代表著個人的情操氣度、思想厚度和人格品質;而對于藝術家,還體現著豐富的藝術想象力、敏銳的藝術感受力、獨特的藝術鑒賞力以及高超的藝術創作水平等。藝術修養是藝術家按照美的規律從事藝術創作所應具備的素質、條件和能力,是生命存在的獨特狀態。試從培養藝術修養的重要性、藝術修養與作品的關系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藝術修養;提高;作品高度
藝術修養,是藝術家的藝術素養,“德藝雙馨”便是對一個藝術家藝術素養的極高評價,即“據于德,游于藝”。藝術家對美的感知、理解、想象和創造,往往是通過藝術修養的藝術精神、藝術理想以及藝術態度等人文氣質顯露出來的。
一、培養藝術修養的重要性
藝術品具有極高的人文價值,是“生命的形式”,因為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賦予了作品思想、活力和生機,因此創作者的藝術修養對作品價值的高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于石雕而言,其最基本的構成因素是石頭,沒有思想,它帶給觀賞者的感受是創作者運用雕鑿、打磨等多道工序塑造出來的形狀所傳達出來的,創作者的思想便通過它呈現出來。
藝術修養也是一種對藝術完美的追求,筆者有時候會在一件作品已經完成許久之后,還覺得其有值得再雕琢的地方,因為隨著閱歷的增加,懂得越多,越想精進,便發現不足的也越多,可以對作品賦予得便更多了。我時常想自己是一汪靜水,雖看似平靜,但卻始終不曾停止對藝術追求的腳步,希望自己的作品在未來某一日可以對生命和藝術有一份蘊藉。
二、怎樣提高藝術修養
1.傳承、學習傳統文化
思想的厚度需要文化的積累,只有擁有堅實深厚的文化底蘊,思想才會有根植的地方,而后才可開枝散葉。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任何文化所不能替代和比肩的,是我們汲取知識的寶庫。
現今,社會浮華、現實焦躁,我們置身于多元文化交織和多重價值觀碰撞的大背景下,難免會被左右,稍不慎者便容易迷失、誤人歧途。立德、立功、立言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人生價值標準,我們需要堅守,只有堅守住了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本,才不被世俗的繁雜所影響。有時候在市場可以看到一些浮夸的,為了形式而創作的東西,有人標榜這是“創新、個性”,實則空洞無內涵。更有甚者為了商業炒作,打著改革創新發展的口號,崇洋媚外、抨擊傳統文化,把外來的糟粕當成寶貝。這樣談何發展。
縱觀古今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只有一代代人的吐舊納新傳承發展,在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整合,才會讓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從而給民族藝術創作提供藝術修養的支點。
2.欣賞和品評藝術作品
歌德說:“鑒賞力不是靠欣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賞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因為越是優秀的作品,其藝術表現越生動,藝術形象越鮮明,越能引起人們的欣賞興趣。藝術作品的欣賞在于對藝術格調的欣賞,需要注重作品的品質,因為只有高雅的藝術才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從而凈化我們的心靈,培養對崇高藝術理想的追求。
品評藝術作品,這是一個對藝術作品進行剖析的過程,通過一系列的比較、鑒別、思索和考問,對藝術作品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用我們自己的感知和詮釋對作品的形式、寓意做出公正、合理、獨到的評判。這樣我們從自己的角度,對作品進行思考、對比和理解,發現和感悟蘊藏在藝術中的思想內涵與藝術價值,讓自己的藝術感知能力、理性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三、個人的藝術修養決定了作品高度
藝術修養決定了作品內容,因為藝術家的創作總是無法避免地要把自己的道德思想、精神氣度滲透到作品中,因此藝術家人格品質的高尚或者卑微,便決定了其創作出的作品思想價值的高低;藝術修養決定了作品的審美價值,藝術家對作品的立題、構思、布局等創作的一系列環節都受藝術修養的制約,其藝術修養的高低,決定著作品藝術價值的大小。藝術修養是藝術創作者應該要具有的基本特質,并因此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度。
藝術創作需要豐富的靈感構思,而靈感的激發又需要有深厚的藝術修養作基礎,任何在藝術方面的開創性發現,都離不開藝術經驗、知識積累等藝術修養。可見,藝術創作離不開藝術修養,藝術修養對藝術創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藝術的格調取決于藝術修養之厚薄,任何藝術創作者要想在藝術造詣上不斷的精進,不妨從提升自我的藝術修養做起,首先提高自己一點“文氣”和內在素養,然后再談靈感的捕捉,再談藝術的創作。總而言之,藝術創作拼的是思想,練的是修養,創的是境界,是閃光心智的緯度,精神天地之廣度。
[作者簡介]
林劍鑫,1987年出生于莆田,自幼受家族長輩影響,對石雕情有獨鐘。師從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林鶴,擅長人物圓雕的創作,創作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大賽中獲獎,深愛海內外收藏家喜愛。現為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目前進修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