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
[摘 要] 企業的財務管理是保證企業順利發展的關鍵,它直接影響到一個企業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和長遠發展。財務管理人員應積極應對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和經營造成的影響,及時做出充分的判斷,有效地制定相應的對策。本文分析了新會計準則對商品流通企業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并以此作為論述的切入口,論述了優化商業流通企業財務管理的策略,以不斷調整企業財務管理策略,提高企業風險抵御能力。
[關鍵詞] 新會計準則;商品流通企業;財務管理;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26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1- 0049- 02
0 引 言
商品流通企業以組織商品流通活動為主,通過對商品進行采購、存儲和銷售,將商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轉移, 以獲取商品進銷差價為主要目的。商品流通企業幾乎不涉及生產過程,經營活動以商品采購和銷售為主,會計對象的特點非常鮮明、會計核算也更簡單。但商品流通企業的財務管理仍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強調工作的完善性與系統性。
2006年新會計準則的出臺和實施,標志著中國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新會計準則對商品流通企業在提供會計信息的理念,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存貨計量等方面有了較大的突破。新會計準則要求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有敏銳的職業判斷能力與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特別是公允價值、減值準備、未來現金流量的判斷等要求財務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企業應積極應對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和經營產生的影響,及時作出判斷,并采取有效措施適應新會計準則的要求,發揮財務管理對企業管理的重要作用。
1 新會計準則對商品流通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企業財務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會計核算的數據,再對其加以分析,從而進行相應的預測,管理和控制活動。它側重于財務計劃、控制、分析和預測,強調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新會計準則對商品流通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1 對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在理論上經過了企業利潤最大化、 股東財富最大化、 企業價值最大化和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等發展階段。就我國目前的企業組織形式主流為非上市企業、 資本市場的弱勢有效、法治建設處于起步期、商業倫理有所缺失、企業治理結構逐步構建等現實背景下,財務管理目標定位為企業價值最大化具有最強的理論邏輯性和實踐有用性。新會計準則體現了企業科學發展的要求,服務企業創新和價值持續增長;財務報表列報、中期財務報告、合并財務報表、分部報告等具體制度,可以使企業充分披露并真實反映企業價值的會計信息;職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補助等,通過會計手段協調企業、政府、投資者、員工等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合理地進行企業價值分配。
1.2 對合并報表范圍產生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中合并財務報表準則規定,凡是母公司能夠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納入合并報表范圍,而不是以股權比例作為衡量標準,企業在具體的實施新會計準則時,應該從定性標準和定量標準兩個方面判斷是否存在實質控制關系。新會計準則合并報表的規定遵循了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使得一些企業不能再利用分離若干子公司、縮小持股比例、將經營狀況不良的業務從合并范圍中剔除的方法來粉飾企業集團的整體業績。
1.3 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下,商品流通企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進貨費用,應計入存貨采購成本,也可以先進行歸集(可以增設“進貨費用”科目進行歸集),期末根據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進行分攤;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也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銷售費用。這也有利于與工商業企業之間成本信息的比較。
新會計準則下,存貨發出計價取消了“后進先出法”,將使企業利用變更存貨計價方法來調節當期利潤水平的慣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商品流通企業要根據產品流轉方式和實物性質,選擇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毛利率法等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以正確、及時的計算產品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有用信息。
1.4 對企業服務與決策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在理念上更加突出市場化與國際化接軌,緊跟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的趨勢, 通過會計體系的改變,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在新會計準則中,有許多具體準則在具體操作中僅給了一個原則,同時在與稅法規定中又有許多不同,僅在會計核算上可能對企業有利,但稅法上則不然,這就要財務管理部門深入企業經營實際,充分掌握內外部信息與資源的情況下,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服務和決策支持的功能,為企業創造管理效益。
2 新會計準則下優化商品流通企業財務管理的策略
在新會計準則下,優化商品流通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關鍵在于通過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創新,逐步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管理制度,讓企業財務管理成為企業戰略性發展的重要支柱。
2.1 通過培訓和優化人才結構,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財務管理人員的自身專業水平直接決定了商品流通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效果。企業落實好財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定期組織財務人員對新會計準則進行系統學習,鼓勵其學習新的財務管理方式及會計專業技能;要著力于人才引進工作,通過引進綜合型財務管理人才,壯大企業現有的財務管理隊伍。通過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規范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工作,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質量。
2.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夯實財務管理內部環境
企業財務管理的優化,其重要的著力點在于管理制度的建立, 并依托完善的管理制度,夯實企業財務管理的內部環境。企業應立足于實際情況,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讓制度規范并引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與落實。特別是強化財務管理工作的公開化與透明化,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在新會計準則下,對財務權力模式進行優化,通過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提高企業財務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對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規范化,夯實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部環境。
2.3 完善預算管理,防控財務管理風險
我國許多企業對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并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財務管理工作的風險。商品流通單位雖然會計核算較為簡單,但也需要建立健全企業預算管理制度,選擇適合企業的預算編制方式,規范預算的執行、分析、反饋和考核機制,充分發揮預算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防控和降低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
2.4 規范業務流程,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堵塞財務管理漏洞
商品流通企業通過梳理和規范進銷存業務流程,運用ERP等信息技術手段,能充分考慮業務部門在實際業務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盡可能堵塞財務管理漏洞。例如,業務部門及時將商品的購進、銷售和調撥信息錄入企業業務信息系統,定期進行存貨盤存,能及時發現存貨的賬實差異,并減少庫存的盤虧和盤盈。尤其是在ERP等信息系統上線和實施后,商品流通企業的購進、銷售、庫存管理和存貨核算模塊環環相扣,業務流程進一步規范化,財務管理流程也得到了改善。企業財務管理從原來簡單的財務數據事后反映,發展到能對企業業務有效的進行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
主要參考文獻
[1]周立媛,馬玉斌. 新舊會計準則對商品流通企業影響比較[J].冶金財會,2008(7):20-21.
[2]王秀紅.新會計準則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研究[J].管理觀察,2009(35):281-282.
[3]張文斌.新會計準則下商品流通企業購進商品的核算方法[J].財會月刊,2008(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