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舸 金曉茜
[摘 要] 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金稅三期工程中,對實現經濟、稅收和納稅人全面協調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就金稅三期工程優勢亮點、存在的問題和加強大數據在金稅三期管理中的應用等方面淡一點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 大數據;金稅三期;稅務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77
[中圖分類號] F812.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1- 0136- 02
0 引 言
金稅工程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電子政務工程,是國家電子政務“十二金”工程之一,是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工程的總稱。自1994年上半年到2001年上半年先后經歷了“金稅一期”和“金稅二期”建設階段。2005年9月7日,國務院審議通過金稅三期工程項目建議書;2007年4月9日,發改委批準金稅三期工程可研報告;2008年9月24日,發改委正式批準初步設計方案和中央投資概算,標志金稅三期工程正式啟動。金稅三期工程的啟動,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對稅收管理服務和制度創新的支持作用,打破了稅收部門之間以及各個層級機構之間的限制,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共享稅務管理平臺,優化了稅收流程,提升了稅收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對進一步規范稅收執法和優化納稅服務,提高納稅人遵從度和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1 金稅三期工程優勢亮點
金稅三期工程正式啟動以來,我國利用覆蓋全國稅務機關的計算機網絡對增值稅專用發票和企業增值稅納稅狀況形成了進行嚴密監控的一個完整體系。是否有能力采集數據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關鍵。目前,西方的稅收體系只能管理到資金流,我國由于具有全局規劃的優勢,在這方面已經走得更遠。在稅收大數據時代,我國金稅三期工程頗具優勢亮點。
1.1 建立了統一的征管平臺
全國范圍內涉稅數據“大集中”的實現,是整個金稅三期工程的核心,也將是我國未來稅收信息化體系的核心支柱。“大集中”是一個有關涉稅信息的收集、交換、流轉、管理、分配、處理等職能整合、優化、重組的過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稅制的統一管理。此外,由于金稅三期系統能夠對涉稅數據進行分類管理,稅務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將納稅人所處行業、企業規模、經營狀況以及管理水平等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出納稅人發生問題概率畸高的風險點,合理規避稅務管理風險因素,降低稅收征管風險發生的概率。
1.2 構建了現代納稅服務體系
稅收工作的核心目標是履行法定的收入職能,金稅三期系統從該目標出發,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了稅收征管的效率和納稅服務的質量,為納稅人構建了現代納稅服務體系,充分地體現了對納稅人合法權益的尊重和保護。首先,金稅三期系統將稅務管理的各個業務整合在一個平臺中,納稅人在辦理稅務業務時不需要來回奔波于各個部門,實現了服務的便捷性和統一性。其次,金稅三期系統支持多種申報方式,納稅人既可以選擇網上申報,也可以選擇電話申報、短信申報、郵寄申報、自動終端申報等,多元化的申報方式既方便了納稅人也豐富了納稅服務內容。再者,金稅三期的數據分析與輔助決策支持平臺給予納稅人對稅務服務評價的渠道,完善了稅務工作人員評價體系,為納稅機構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1.3 實現了稅務管理信息化戰略
金稅三期工程改變了傳統的稅務處理手段和處理模式,建立了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稅務管理信息化戰略。金稅三期系統的上線和運用,稅收征管改革的重點逐步由憑證管理轉向數據管理,逐步朝向信息化、數據化、網絡化的方向不斷推進,提升了稅務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為稅務專業化管理的轉型奠定了基礎。
2 大數據背景下金稅三期系統存在的問題
在大數據環境下,稅務管理人員需要處理海量的信息,從系統層面看,金稅三期系統存在著數據采集不深入、數據信息難以歸集、數據分析指標缺乏以及數據應用水平低等不足。
2.1 數據采集不深入
獲取企業涉稅信息渠道單一,難以對企業報告交易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判斷是制約稅務審計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金稅三期系統中,納稅人設立環節的數據采集主要是通過系統的“登記—稅務登記”模塊,需要采集納稅人的基本數據、法人和財務人員、注冊資本、總分機構數據以及投資總額等內容。在生產經營環節,數據的采集主要是通過“申報”和“征收”模塊,由于稅務部門無法直接獲得供貨、購買以及銷售等數據,數據的采集只能局限于納稅人的主動報送,而一些納稅人為了偷稅漏稅往往在財務數據中隱藏真實的經營情況,稅務機關在數據采集上缺少主動性和真實性。
2.2 數據信息難以歸集
在實際的數據歸集工作中,由于全員建檔思路的唯一檔案完全依賴于企業和個人的有效身份證件信息的獲取,對于在國內沒有設立分支機構的非居民企業信息而言,如果沒有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書,稅務機關就無法判斷其身份的唯一性,檔案的建立無法滿足唯一性的要求,涉稅信息難以歸集。再者,由于信息的歸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納稅人的主動性,如果納稅人沒有按照要求向稅務機關主動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缺乏納稅人的組織機構代碼證書,企業唯一檔案無法建議,稅務機關的涉稅信息也難以歸集。
2.3 數據分析指標缺乏
在大數據環境下,“金稅三期”系統掌握了納稅人大量的涉稅信息,這些信息是稅務管理人員有效識別并且規避稅收風險的依據。但是,各地稅機關在實際數據分析中應用的分析指標并不均衡并且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下,指標的合理性和分析的深度都無法滿足大數據環境的要求。大部分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標只是用于檢驗企業報送的數據是否準確,無法對大數據進行深入并且細致的分析,也無法提高審計的有效性。
2.4 數據應用水平低
在金稅三期系統中,通過“定制查尋”模塊可以查詢到納稅人的一系列涉稅信息,如法制類、發表類、優惠類以及申報類等信息。但是當前的金稅三期系統只能對納稅人的涉稅信息進行匯總統計和查尋,不能運用一些數據挖掘工具進行數據挖掘和數據的深入分析,缺乏直接的數據分析技術支持。例如,通過征收查詢可以查詢到納稅人開票入庫的數據,但是無法分析企業是否根據生產經營狀況足額繳納入庫。再如通過稽查查詢可以查詢到納稅人稽查立案的情況,但是卻無法分析納稅人是否存在偷稅漏稅的行為。總體而言,在大數據背景下,金稅三期系統數據應用水平較低。
3 加強大數據在金稅三期稅務管理中的應用
大數據時代,稅務數據分析的數據源并不局限于稅務行業,而是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要以跨行業數據源的視角,才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3.1 利用大數據分析預測納稅人稅收遵從情況
大數據環境下,稅務部門的稅務系統可以與其他機構系統相連接,通過大數據對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分析,預測納稅人稅收遵從情況。例如,在稅務申報征收中,“金稅三期”系統可以利用大數據平臺與工商部門信息共享,獲取納稅人的合同訂單、原材料及產品信息,分析納稅人的生產經營狀況,將納稅人的收入所得與其繳納的稅款進行對比,準確定位納稅人的稅源和稅收等級,避免納稅人出現偷稅漏稅的現象。
3.2 利用大數據進行稅務稽查,防范風險
大數據環境下,由于各個部門各個系統的數據都是共享的,案源、稽查、審理、執行等環節得到緊密的銜接,各個環節交接過程中浪費的時間得到縮短,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再者,“金稅三期”系統還可以通過對比欠稅納稅人銀行賬戶信息、工商登記信息、公安法人管理信息以及工資支付情況等信息,及時掌握欠稅人的資金流向,對欠稅人的資金進行動態監控,防止欠稅人進行資金轉移,降低稅款流失的風險。
3.3 利用大數據為納稅人提供專業化的服務模式和內容
大數據不僅能為稅務部門的稅務工作提供方便,而且也能夠為納稅人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基于大數據應用的稅務服務,通過納稅人行為的主動分析可以為納稅人提供實時、動態、個性化的服務。在納稅人納稅之前,基于大數據的“金稅三期”系統能夠根據納稅人的企業特點、經營范圍、經營模式以及規模大小等為納稅人提供相關的政策公告、信息查詢和自動算稅等服務。在納稅人納稅的過程中,“金稅三期”系統為納稅人提供了一個現代化的納稅服務體系,納稅人通過多種納稅渠道即可實時申報納稅。在納稅人繳納稅款之后,納稅人可以通過稅務平臺查詢納稅公開信息,也可以對工作人員的服務提出建議和舉報,為納稅人的維護權益提供渠道。
總之,金稅工程三期的實施必將為稅收征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它是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一個大的里程碑,也將是稅收工作全面提升的一個重要階段。
主要參考文獻
[1]譚榮華,何國煜,劉若鴻. “金稅三期”框架內納稅服務問題的探討[J]. 中國稅務,2010(5):54-56.
[2]欒春華,劉超,侯哲. “金稅三期”工程框架下的稅收風險管理[J]. 中國稅務,2010(6):52-53.
[3]陳均寶. 完善“金三系統”推進依法治稅[J]. 經濟研究參考,2016(17):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