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奇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
新形勢下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研究
馮奇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
隨著社會的進步,計算機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重視計算機的學習。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已經成為計算機基礎教育十分重要的部分,本文分析了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供參考。
新形勢 高校 計算機基礎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計算機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人們對信息技術也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年青一代,都在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技能。在這種新形勢下,推動計算機教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成為一大重要課題。如何應對新形勢下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新的要求,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目前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經過長期教學實踐表明,每一屆入學的大一新生的計算機技術都比前一屆的高,尤其在應用操作層面來講,很多大學生在步入大學校園之前,就具備的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并且熟練掌握各種電腦繪畫、網頁設計等技術。而在傳統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容比較陳舊、基礎,并不能滿足學生求知的需求,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因為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高校習慣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的標準,衡量教學目標是否得到實現,使得高校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認識有所偏頗,一部分學生認為,進行計算機的學習主要是為了考取等級證書,為了以后工作的需要,而實際的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比較少,并沒有很大的用處,或者只是為了應付期末考試,所以只在考試之前根據老師的考試重點進行復習。在平時,并沒有在計算機的課程中投入太多的時間進行學習,甚至曠課現象嚴重。
隨著時代的進步,計算機網絡的廣泛運用,使得大多數的高校學生在入學之前具備了一定計算機基礎水平知識,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家庭條件等原因,對計算機的接觸比較少,缺乏計算機知識。因此,每個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參差不齊,對于計算機知識的掌握也各有不同。
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所以對于計算機技術的教學需要跟上技術的更新。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我的技能,不斷的學習以適應教學形式更新的需要。但是很多教師缺乏提升自我的一種學習意識,講授的內容部分比較陳舊。在教學方法上,因為計算機教學是一個要求實踐性的課程,但是我國很多高校還是采取理論與實踐課分離的辦學體系,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并不能及時的進行練習和鞏固。
首先,要轉變教師和學生傳統的思想,不以等級考試作為狹隘的定位標準,雖然證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水平,但是這是片面的。實踐表明,很多學生雖然考取了計算機等級證書,但實踐水平仍然很差,在具體的計算機運用中仍然不會操作。教學的根本目標是整體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使得學生能夠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所以在教師的教課中,要重新定位教學的目標,教學的內容也不要僅僅局限于一般的基本內容,要挖掘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在計算機課程中的知識點的講解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對于主要課程內容的要點和重點、基礎知識都要講清,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多動手多動腦,重視理論教學的時候,要更加注重實踐的教學,學校要多設置實踐課程,幫助學生上機練習。
因為每個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各有不同,存在個體的差異,所以為了應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在上課前,進行基礎的測試,在短時間內獲取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的信息,然后對所有學生根據測試的結果進行分類,根據不同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不同的教學,對于計算機基礎較差的學生主要對他們進行計算機的基礎教學。
采取平時考核、階段性考試和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考核評定方法,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也要有一個明確的了解,改變原來的期末一次終結性考試的評定方法。因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應用技術學科的方法,所以單靠一紙考試成績是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的,所以要改革考試的方式,采取筆試和上機測試結合的考試機制,適當的加大上機測試的分值,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對計算機操作能力的重視,正確的引導學生的學習意識。
綜上所述,我國各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不足,計算機的教學應該以應用為目的,社會上對具備計算機技術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所以高校要對計算機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
[1]李劍波.新形勢下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2007,(03):77-79.
[2]張婷.新形勢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研究[J].科技信息,2011,(3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