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培育的豬種可能并不完全適合亞洲的生產條件——不同的病原體和不同的市場需求。泰國的一個育種組織旨在選擇有抗病力和高瘦肉率的遺傳品系。
中圖分類號:S813.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9-0020-03
在常規的育種系統中,核心群是無疾病的。來自高健康狀況繁育核心群的品系隨后將被轉入生產群。在育種金字塔方案下端的種豬總是會力圖使它們的生產群無疾病,核心群也將如此,并通過采用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來維持相似的較高健康水平。做到這一點,能使豬發揮其遺傳潛力,以使它們能夠生產出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品。
遺憾且在亞洲國家相對普遍的情況是,除了核心種豬場,育種金字塔通常無法提供相同的標準。另外,將疾病阻止在豬群之外幾乎是不可能的。究其原因有二點:
● 病原體天然存在于各個地方。
● 當父母代后備母豬轉入生產群以進行更新時,地方流行性病原體近親繁殖將會提高雜交優勢——由于遺傳血統的混合將提高微生物的性狀。當這種情況發生在病原體上時,它會引發流行性疾病。
1 購買繁育群
在亞洲,一些種豬生產公司從亞洲和美國購買種豬,并希望引進的種豬能使他們的育種進展向前跨出一大步。通過這種方法,他們在將現有的生產性能與計劃的性能相比較時通常會做出錯誤的假設。他們希望在生產性能上有一定的提高,但性能數值并不會一直向好的方向發展。
2 利用改良的優秀品種
SiamPigs公司成立于泰國,是一家以改良品種、抗耐病品種和抗病豬為手段的養豬生產者聯盟。該組織的目標是不僅要提高豬的生產性能,而且要解決豬的流行性疾病和慢性健康問題。許多豬場通過采用圍繞“一個核心群、一個豬場”原則的模式,已經成功降低了來自外來豬場疾病感染的風險。
SiamPigs公司培育了自己的種豬——杜洛克929品系、大白豬788品系、長白豬4 701品系和Siam Kurobuta,聯盟成員的種豬生產力接近世界頂級養豬生產者,但成員豬場的規模各異,從400頭母豬到10 000頭以上的母豬。成員涵蓋泰國100多家豬場,250 000頭母豬用作種豬,并且由SiamPigs公司提供精液。
3 疾病耐受性和抗病性
SiamPigs公司的生產核心有三個原則,其中疾病耐受性和抗病力則居首位。在真正的商業性生產條件下,當豬采用集約化方式飼養且疾病是影響生產效率的一個限制因素時,可通過自然選擇完成這項工作。與歐洲和美國的種豬場不同——他們的豬場決不會面臨疾病的挑戰,由SiamPigs公司選育的種豬具有疾病耐受性或擁有抗病特性,且來自其位于泰國各地自己網絡內的豬場。已經成功適應當地氣候并持續發現為高產的種豬方才會被用作種豬,以便在聯盟內進一步培育和利用。
在常規的育種金字塔中,核心群主要被宣言為一個無病或高度健康的豬群,這不允許人工引入疾病,以便選擇抗病種豬。然而,理論上在實際生產系統中,根據對疾病挑戰的表型應答,選擇培育高抗病力品種內變異的品系是比較容易的。
20多年來,20多家采用常規育種系統的豬場決定加入聯盟進行種豬培育,采用反復的災難性流行疾病暴發減弱病原體的致病力。SiamPigs聯盟中的豬能夠抵抗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類鼻疽放線桿菌和大腸桿菌。
日前,聯盟正在進行數量性狀遺傳位點(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分析研究,以便研究對其他疾病的抵抗力。聯盟可以選擇對均衡發生疾病有耐受性或抗性但在育種計劃中具有理想生產力的豬種(圖1)。泰國的經驗是引進種豬的后代比SiamPigs種豬的后代對疾病似乎更敏感。因此,聯盟自己培育的種豬所需的藥物或抗生素更少,結果豬肉的藥物殘留更少,因此食品安全性更高。
4 “一個核心群、一個豬場”模式(One Nucleus, One Farm’ model,ON-OF模式)
第二條原則是上文提到的“一個核心群、一個豬場”原則(One Nucleus, One Farm’ model,ON-OF模式)。這是一種將疾病耐受豬與閉鎖系統相結合以降低疾病風險的模式。ON-OF模式是一種專為用SiamPigs種豬替代曾祖代(Great Grandparent,GGP)種豬的閉鎖群系統(圖2)。
常規的育種系統可以被稱為“一個核心群、多家豬場”模式(One Nucleus, Multiple Farms’ model,ON-MF模式)。在此模式中,種豬作為后備豬輸出。盡管擁有許多策略性管理優點,如群內后備母豬繁殖、良好的生物安全和科學的免疫接種,但疾病暴發仍不可避免。人們通常認為隔離可以降低因新引進種豬而導致疾病傳入的風險。雖然如此,隔離還可以被看作一個策略性錯誤,它可能會使病原體水平提高到超出免疫接種可以保護的水平(圖3)。
尤其在核心群持續向繁育群輸入父母代種豬,并隨后在種豬或父母代后備母豬引入豬場前執行隔離措施時,此類隔離會使流行性病原體增強它們的雜交優勢,因此流行性疾病隨后暴發。根據生產效率,ON-OF模式可以產生和最佳的生產性能一致的結果。這是利用最佳線性無偏預測(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育種軟件遺傳選擇的結果,BLUP育種軟件已經應用于各種田間環境下的育種。
很明顯,生產效率上的差異通常是疾病暴發的結果。引入豬場的豬越多,傳染性疾病暴發的風險也越大,尤其是如果種豬來自不同的豬場。ON-OF模式能夠盡量減少種豬引入豬場的引種頻率和數量。選育是根據環境、營養、豬舍條件和管理進行的。由于這會促使人們高度關注均一性,SiamPigs聯盟內的豬場總體生產性能保持均衡和有競爭性。
5 高瘦肉率父系和母系(GGR模型)
第三個原則是在父系以及母系中均培育一個瘦肉品系。歐洲和美國的育種目標通常注重市場需求,換言之紅肉和脂肪消費文化。例如,工業化香腸制造需要大量的脂肪基質而不是僅僅瘦肉。這通常與選擇育種聯合發生,著重實現每頭母豬每年提供的斷奶仔豬數(Productivity Per Sow Per Year,PSY)。PSY與瘦肉率之間的遺傳負相關關系使得終端產品(豬)無法滿足國家進口種豬的需求,例如泰國的需求。通常,亞洲的多個國家使用非法的沙丁胺醇,以便去“糾正”這點,因為有較高瘦肉率的豬肉是人們所需要的豬肉。
另外,終端父系的選擇通常不能有效地促使父母代種豬生產出含有更多紅肉的肥育豬,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母系的選擇育種瞄準“高瘦肉母豬”,SiamPigs聯盟從一開始就將其定義為選擇育種目標。能夠產生較高紅肉養豬生產系統被稱為GGR模型,此處“G”指生長,“R”指繁殖。
6 主要問題
總而言之,培育的豬種并不總是能抵抗SiamPigs聯盟內或亞洲的地方流行性病原體。鑒于此原因,SiamPigs聯盟瞄準耐病或抗病豬種的選擇,并形成自己的疾病預防網絡。
ON-OF模型不僅可以預防經引進種豬和后備母豬帶入的感染,而且還可以使豬群中的疾病壓力降下來。結果,不僅是核心群種豬有較高的健康狀況,而且所有豬場的豬均有較高的健康水平。另外,由于能夠滿足每個洲中每一個國家的市場需求的生產是不同的,每個國家的豬選擇目標對每個地區的市場需求有待確定。□□
原題名:Selecting pigs to better meet Asian conditions(英文)
原作者:Sakchai Topanurak(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獸醫科學學院畜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