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近幾年對甘南地區農村養豬戶的大量走訪、調查和交談、座談發現,該地區農戶養豬,特別是對仔豬的飼養管理方面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仔豬生長發育,甚至致僵、致死。本文旨在找出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甘南地區;農養仔豬;生長緩慢;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9-0032-02
農戶養豬是現階段我國養豬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農養仔豬的長速又是我國農戶養豬發展的瓶頸。甘南地區(本文指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其周邊鄰近地區)位于甘肅省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海拔一般在2 000 m~ 3 000 m以上,無霜期短,紫外線強,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冬季漫長而嚴寒,是典型的高原大陸型氣候。該地區農戶養豬在甘肅乃至整個北方地區具有一定代表性。最近幾年,筆者通過對甘南地區農村養豬戶的大量走訪、調查和交談、座談中發現,該地區農戶養豬特別是對仔豬的飼養管理方面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仔豬的生長發育,甚至致僵、致死。縱觀這一地區農戶養豬實際,筆者認為,導致該地區農戶仔豬生長發育緩慢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5方面,并提出相應對策。
1 溫濕變化過大
“小豬怕冷”,仔豬尤甚。圈舍溫度是育仔的關鍵因素,舍溫的適宜與否直接關系著育仔工作的成效乃至成敗,而仔豬舍的保暖防寒卻是農戶養豬的短板。仔豬斷奶前跟隨母豬生活,環境溫暖、舒適,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到母豬的關愛;斷奶后卻一下子要離開母豬,到一個溫、濕度甚至各方面條件反差都很大的全新環境獨立生活,隨時都有饑、寒、陰、濕之虞,短時間內很難適應。尤其是到了冬季,由于圈舍條件過于簡陋,保暖防寒措施跟不上,舍內溫度很低,特別是在深夜至凌晨這段時間,甚至降到了﹣10 ℃~﹣20 ℃。加之一般都是圈內積肥,致使仔豬舍寒冷、潮濕,仔豬很容易患上感冒、傷風等,直接影響生長發育,嚴重時甚至致僵、致死。
對策:(1)冬季應采取多種措施防寒保暖,如配備比較厚實的門、窗簾,在房頂鋪上一層墊草,在簡易舍外蒙上一層塑料薄膜,為仔豬修建保溫小圈,使用紅外線保溫傘,修建暖棚等等。(2)實行圈外積肥,及時清除圈內糞尿,保持圈舍干燥、暖和,創造良好的育仔環境。各日齡仔豬的適宜溫度為:1 d~3 d,30 ℃~32 ℃;4 d~ 7 d,28 ℃~30 ℃;8 d~21 d,25 ℃~28 ℃;22 d~35 d,22 ℃~25 ℃;36 d~60 d,20 ℃~22 ℃,圈舍的相對濕度以65%~75%為宜。
2 管理過于粗放
在農村很多地方,養豬依然被當作副業看待,從業人員也大多是婦孺老幼,他們普遍缺乏養豬知識,因而管理簡單粗放,科技含量極小,有的甚至是豬吃、睡、便均在同一地點,加之不勤于打掃、墊圈,造成環境污穢,衛生條件極差,在冬春季節,體質嬌弱的仔豬很容易患上感冒、下痢等各類疾病,這嚴重影響了仔豬健康,大大延緩了生長發育速度;豬先天無免疫力,其免疫力必須通過吮吸初乳(產后3 d內的乳)獲得,而農民兄弟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一點,自然也不會給予重視,一般都是順其自然,能吃上就吃,萬一吃不到也無所謂,這便使那些未吃到初乳的仔豬終身免疫力低下,從而使各類疾病伴隨終生,如此又何談快速生長、發育。此外,母豬的少乳、缺乳和拒哺問題也比較常見,并對仔豬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嚴重者甚至出現“奶僵”。
對策:(1)要注意做好斷奶仔豬的調教工作,使其盡快養成吃、睡、便“三點定位”的良好習慣。(2)仔豬舍要打掃干凈,鋪上干凈、干燥、綿軟的墊草,并注意勤掃、勤曬、勤換。(3)要耐心引導和調教仔豬,努力做好乳頭固定工作,務必保證每頭仔豬都能吃到初乳。(4)對于少乳、缺乳和拒哺問題,要認真分析原因,采取相應對策。除積極催乳外,必要時還要進行代哺,或者找產期相近、仔少乳多、母性強的哺乳母豬代喂,或者是用奶粉、煉乳、仔豬料之類的代乳料進出人工代哺。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種方式,被代哺仔豬代哺前必須吃過初乳。
3 斷奶不科學
農戶養豬多采取一次性斷奶法,并且是將仔豬調離而將母豬留在原圈。斷奶前后缺乏對飼料類型和營養攝入方式等方面的過渡,斷奶的同時也一下子斷掉了仔豬料。斷奶后,仔豬不僅吃不上母乳,而且飼料質量也很差,水多料少,日喂次數也由斷奶前的6~8次驟減至3~4次。這樣就在斷奶前后匯集了多種不利因素,使仔豬易發生斷奶綜合征,從而使生長發育受阻并進而使增重停滯。
對策:(1)在斷奶前5 d~6 d逐漸減少哺乳次數,直至完全斷奶,并注意將仔豬留在原圈而將母豬調離。(2)仔豬斷奶初期要繼續喂一段時間的仔豬料,搞好斷奶過渡。總之,要在圈舍調換、飼料轉換和飼喂次數等方面有一個一周左右的過渡期。
4 補料不及時
首先,仔豬不按要求日齡開食,這使得仔豬無法模仿母豬舔食母豬料,以致在母豬泌乳高峰過后,仔豬生長強度正旺的階段,因營養趕不上,造成生長發育緩慢,體重自然也上不去;其次,仔豬料質量較差,有的過早、過多地加入了青、粗飼料,使仔豬難以適應;還有的蛋白質含量不足,也沒有添加氨基酸、乳清粉、有機酸、酶制劑、調味劑等,致使飼喂效果不佳。仔豬在哺乳階段沒能及時補上料,斷奶后不能很好進食,又無奶水補充,生長發育勢必緩慢甚至停止。
對策:(1)實驗表明,仔豬在1周齡時已初具采食能力,母乳在3周齡以后已明顯不能滿足仔豬的營養需求。因此,仔豬一般在1周齡左右就要開食,3周齡左右即開始補料,并注意及時補料、補好料。(2)仔豬料要舍得投入,最好購買和使用添加較全、質量較好的全價料。 (3)開始時以香、甜、脆、易消化的飼料為主,之后逐漸改為正常飼料。這樣在母豬的泌乳量下降時,就能及時補上料,以彌補母乳不足對生長發育造成的不利影響。
5 應激因素頻襲
農戶往往把去勢、防疫和斷奶在時間上安排得太過緊密。去勢、防疫和斷奶三大應激因素在短時間內同時加到仔豬身上,使仔豬在很長一段時間體重都恢復不過來,這嚴重影響了仔豬正常的生長發育,使之生長緩慢,嚴重者甚至形成僵豬。
對策:要注意把去勢、防疫和斷奶在時間上分散間隔開來安排。去勢時間可提前到3周齡,預防注射相應推遲到4周齡,斷奶時間條件好的可提前至5~6周齡,一般則以6~7周齡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