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一直都在帶領上海交大藝術品實戰班的同學在西安學習。這次學習我們看得最多的就是陜西博物館的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等古玩,讓人震撼。
回來之后,一直有同學問我,古玩怎么鑒賞,怎么做類似的古董收藏。其實呢,我自己收藏古董已經近30年了,發覺古董與當代藝術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古董是經由研究、考證,已經有了歷史的定位,其價值毋庸置疑,但須慎防真假。而當代藝術則是現在的藝術家所創作出來的作品,真假毋庸置疑,只是它的藝術價值仍需市場與學術來定位與認同。
因此,進入收藏領域,想要收藏不同的品類,就要先去了解這個品類。就古玩而言,它不是一般的商品,需要收藏者了解歷史,具備藝術素養,精通辨偽、斷代、品評、估價等方面的知識,懂得并遵守行業規矩。
可以說,古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同時涵蓋著傳統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品質。“凡事要有規矩”的傳統在古玩買賣和收藏間延續了幾百年。然而古玩行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深入其中的,要想進入并了解古玩行,有幾個方法可供參考。
一是傳統的學習方式。傳統學習方式的學習者主要是古玩鋪里的學徒。學徒期間每年都要上手幾千件真偽古玩,從實踐中積累大量的市場經驗。例如,師傅與顧客交流瓷器的觀點,對器物的畫功、發色、器形、底足、款識,器物為什么是真的,怎么認定年代,以及交易時師傅與買家溝通方式、行話等,都是徒弟學習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經驗。
二是要把自己當成收藏家,而不是商家。我過去是古董商,經過幾十年的市場實踐,在買賣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讓我真正深入其中的,還是我對藏品的喜愛與熱愛,把自己當作收藏家,而不是商人。不過,在做古董商的那些年,確實鍛煉了我的眼力和眼界,讓我能夠辨別哪些是好、少、精、奇、絕,同時又有升值潛力和前景的古玩。
三是行家指引。在這個圈子,是需要行家引導的。跟著行家進行實際的買賣交易,學生可以通過他了解市場里的商家,知道哪個店有真貨、對路的古玩,同時也可以了解各商家的眼力和鑒賞水平。在行家通的言傳身教下,逐漸懂得行規,懂得怎樣交易和識別真偽。不過,這種學習方法就要求老師有真才實學,并且有好的人品。若是跟錯了人,選錯了路,被錯誤的收藏觀念洗腦,將很難再回到收藏的正路上來。
四是委托式的收藏。有些收藏愛好者有自己的企業,而且很喜愛收藏,但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學習專業知識,并且知道市場上真假很混亂,本身識別古玩真假的難度就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收藏家便采取傳統的中間人做擔保,進行有保底的收藏。這種有保障的收藏,要求經紀人要有鑒賞水平,有眼力,講誠信。當收藏家喜歡一件古玩以后,由經紀人進行交易,成交后付經紀人相應的報酬。收藏家不用學,也不用擔心買假買貴。而且保證藏品有一定的升值空間。但是這種收藏方式,要求藏家能夠找到真正精通古玩而且敢于負責的經紀人。
總之,收藏古玩不是隨隨便便看看書、聽聽理論培訓課、看看電視收藏節目,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到市場上收藏了。目前,進入這個圈子的方法和途徑也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所有的途徑都要求藏家多逛多看,然后進入市場進行買賣實踐,零距離接觸實物,才能對古玩有一定的認知。同時,要多上手真品,掌握真品的特征和標準,才能與贗品進行對比,從而找到贗品的破綻及證據,這個學習實踐過程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