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古代杰出的現實主義小說,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的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而衰的過程揭露地主階級貴族集團的荒淫腐敗、互相傾軋,暴露出他們殘酷剝削勞動人民的罪惡,歌頌地主階級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隸的反抗行為,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對封建禮教等地主階級傳統思想進行了批判。它不但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我國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記錄了曹雪芹現實主義的文學觀點。本人將對現實主義如何運用在文章進行研究,從三個方面入手,分別是從文章的內容方面的社會背景、人物形象和藝術描寫來分析現實主義在其中的運用。
【關鍵詞】:紅樓夢;現實主義;運用
一、社會背景的現實性分析
魯迅稱 《紅樓夢》是“如實描寫 , 并無諱飾”。這幾個字的評語,可謂恰當不過地概括了《紅樓夢》反應映現實生活的特點。從全文入手,紅樓夢雖然側重于描寫、揭露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罪惡以及封建宗法制度和禮教的殘酷與虛偽, 但書中所揭示的社會的階級矛盾也十分觸目驚心。下面將從《紅樓夢》第四回進行分析: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做馬。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這是什么意思呢?從字面上來看譯為:這一家是滿清皇家的另一房,其實并不姓賈,這一家是滿清皇朝的就連阿房宮這么大的皇宮都裝不下的大吏,這是一家皇家王爺作女婿的家族,這一家有一個敗家子兒。文中提到的金陵四大家族,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個縮影。他們之間裙帶關系勾聯,上至朝庭,下及州縣,都有著屬于他們的“內人”。在這種政治背景之下,薛蟠為霸占英蓮而打死馮淵, 如同沒事人一樣,揚長而去,人命官司,他卻視為兒戲;府尹賈雨村, 為保烏紗帽,便指鹿為馬,徇情枉法,以奉承巴結權貴。其中判斷葫蘆案的描寫及其判案者賈雨村的一再升值, 都真實地揭露了封建社會政治、吏治的黑暗腐朽,這些故事的描寫正是當時封建社會的真實寫照。
然而,許多側面的描寫也體現出了對農民的殘酷壓迫。比如:《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黑山村莊頭烏進孝給寧國府賈珍的一張年貨單子。黑山村是寧國府眾多莊園中的一個,其中的農民都是寧國府的租戶,一到年關,必須繳租,而這烏進孝的年貨單子,實際上就是佃戶將一年的收成所交的租金,各式各樣的山珍海味和數不盡的金銀財寶顯示出了清朝王府人家過年的真是寫照,我按現在的物價折算了一下,這些東西價值大約為人民幣450萬元,但是從文中可知,三月到八月一直下雨,沒有晴過五日的。九月里又是碗大的冰雹,幾乎絕收,可即便這樣烏莊頭還是上交了2500倆銀子。全書中很多方面均體現出了封建階級的剝削壓榨,而買單的都是衣不暖,食不飽的農民。真實的再現了封建社會末期日益加劇的各種社會矛盾和它由盛而衰的歷史趨勢,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特征。
二、人物形象的現實性分析
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中》也對此進行了評價,他說:“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脂硯齋曾評曹雪芹能“摹一人, 一人必到紙上活見”。可見,曹雪芹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方面有著劃時代的貢獻。
例如《紅樓夢》用極濃筆調寫了王熙鳳的出場,那是先寫她放蕩的笑聲與不受約束的語言,后才寫她滿身錦繡,珠光寶氣,一對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恍若神妃仙子”,這樣強調了王熙鳳在賈府的地位,又刻畫了一個笑里藏刀、及有計謀的鳳姐形象,正如興兒形容她是: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曹雪芹刻畫了一個聰明、漂亮、能干、狠毒的“鳳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個時代人物典型的真實性,也賦予她以吸引讀者極大的魔力,足以證明這個人物的社會意義不可忽視的。
滕云認為《紅樓夢》中的形象具有一種渾然天成般的完整的藝術美。他認為, 曹雪芹抓住與正確處理了藝術形象塑造中的五種基本關系, 即性格的前前后后關系, 性格的基調與多面的關系, 人物外形動作與靈魂世界的關系, 周圍環境與性格情感的關系,藝術個體與藝術群體的關系,并作了辯證的藝術處理。曹雪芹在刻畫人物時,不單單是突出人物的外貌,還突然與該人物形象相輔相成的人物性格并加以多方面的表現,使得人物的外形動態和內心活動相照應。
再如《紅樓夢》的男主人公賈寶玉:“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瞋視而有情。”可見,賈寶玉英俊瀟灑,飽有才學,溫柔多情,極富個性,內涵復雜。
書中的主要情節、人物多與寶玉緊密相關,曹雪芹的許多思想感情,顯然也是通過他來表現的。他癡情,癡心于世間一切好女子,熱愛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賈寶玉這個典型人物的最突出的特征。在封建社會中是“男尊女卑”,而賈寶玉的形象描寫卻徹底的顛覆了。在中國小說史上, 曹雪芹是第一個全方位地運用人物命名這一藝術手段的作家,他遵循了小說中人物的命名表現了人物的性格和命運這一原則,創造了多種方法,提供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經驗。
三、藝術描寫的現實性分析
就《紅樓夢》而言,其自身的現實主義與悲劇有著天然的相通性,它繼承和發展了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其最大的特色是悲劇藝術性。《紅樓夢》的悲劇對象及其起因以自然因素居多,如時間性和生物性所構成的悲劇結果。另外是社會性原因,如欲望和等級差異、習俗與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其中的文化悲劇精神內容很豐富, 其中特點為多層次性。大致上看,《紅樓夢》的文化悲劇精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情感悲劇。曹雪芹花了很多筆墨來寫人的情和欲的悲劇的,也塑造了一大批這樣的悲劇人物:賈寶玉、林黛玉、晴雯、妙玉,乃至尤三姐等一批表現出具有至純、至愛真情的“情癡”,是《紅樓夢》的顯著特色。這些“情癡“在大觀園中演繹著屬于自己的感情故事。曹雪芹在對于賈寶玉、林黛玉叛逆的思想中來描寫他們之間的愛情,又在他們叛逆思想和愛情的發展中表現封建家族的衰亡,因此,叛逆思想、愛情和封建家族的衰亡這三者緊密相連,相輔相成也構成了《紅樓夢》的悲劇基調。其次,是婚姻悲劇。體現在賈寶玉和薛寶釵之間所謂“門當戶對”、“金玉良緣 ”式婚姻悲劇;體現在賈璉和王熙鳳之間互相猜疑、拆臺的 “同窗異夢 ”式的婚姻悲劇;還體現在毫無自主性選擇只被長輩當作是償債的抵押品的迎春、探春式婚姻悲劇。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往往這種悲劇確實最吸引人和最具有感染力的,使得讀者來回揣摩文字中的故事和情感。上述分別從社會背景的現實性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寫的現實性分析還有藝術描寫的現實性分析來對論點現實主義在紅樓夢中的運用進行論證,這三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彼此不可分割開。《紅樓夢》所體現的文學藝術創作原則,有共性 (現實主義的基本特點) ,也有個性(作人獨具的特點),兩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其中有一些素質、特點,是值得研究和借鑒的。
參考文獻:
[1]馮精志.百年宮廷秘史《紅樓夢》謎底[M].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2.11.01
[2]朱兵.曹雪芹創作《紅樓夢》心態解析[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0
[3]費克申.曹雪芹迷蹤:找全本《紅樓夢》[M]. 現代出版社.201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