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表演分為很多種,有聲樂表演,器樂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種。聲樂表演是其中的一種,是一種聽覺的音樂藝術,歌手通過聲音進行情感和情景的結合,也受環(huán)境和心情所影響。不僅是演唱技巧的顯現,更是感情和技巧結合所產生的一種藝術產物。器樂表演和舞蹈表演亦是如此,不能只有技巧方面,更主要的是情感的表達。通過這些來完成自己的表演,給觀眾帶來一些不同方面的共鳴。
【關鍵詞】:聲樂 器樂舞蹈表演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種藝術演出,不僅是對音樂表演的欣賞,對曲調的感受,肢體動作的瀏覽,更主要的是音樂表演傳達給觀眾的現場體驗、親身感受。所以在舞臺表演中我們不僅要注重藝術本身,也要注重自身情感。
一、對歌詞的理解和享受
音樂表演中人們只注重對旋律的演唱,忽略了文字所表達的含義與情感,僅僅把歌詞當視為一種傳達的方法。表演者應該注重自身的練習,更要感受歌曲中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思想,以此讓自己的技巧最大程度靠近所產生的情感,進行一種升華。歌詞的語言更是表達的情感的更加直接的方法,可以讓觀眾更加容易的理解不同類型的歌詞和歌詞所要表達的感情。不同的歌詞有不同的感受,有的表達自身情感,有的抒發(fā)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有的贊嘆大自然的奇妙等等,多種歌詞有多種的解釋方法,也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不同的曲風。
現當代的年輕人接觸的歌曲都是當代流行的流行歌曲,而很少接觸一些極具特色的民族歌曲接觸。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民族歌曲,在內容上與現當代城市人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差異,在情感表達的方式、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節(jié)慶等歌曲中會包含的內容.對歌詞的分析,再加上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了解,聲樂表演者就可以真正感受到少數民族中歌曲所表現的真正意境。
二、對音樂表演技巧的掌握
對于音樂表演我們也要掌握技巧,并不是一味的表演,比如聲樂表演,就需要掌握歌唱技巧。主要是為了克服技術保障,也要進行局部聯系,尤其是不好把握的地方,要單拿出來進行練習,更加注重技巧方面的練習。也有很多技術會養(yǎng)成固定的習慣,使身體和技術在使用時,靈活運用,也可以是技巧掌握的更熟悉。而在表演方面,我們也要注意舞臺表現能力,不能一味的注重技巧,而忽略了自身的儀表體態(tài)。就如舞蹈表演,更要注重衣服的穿著,臉上的表情等等。
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表演時演員的表演素質更是需要有堅定的自身信念。要有非常好的個人素質,不受任何情況所打擾。自信的表演者可以更容易的理解作品,最快的速度和作品融為一體。但是所有的信念都不能與現實情況有分離。對于表演藝術,我們要學會動作輔助歌唱,幫助歌唱演員獲得信念。
三、不同風格的作品有不同的表演方式
不同風格的作品有不同表現形式,我們應該清晰的對作品進行分化,歸類,掌握作品的風格,再對其進行表演編排,比如說傣族的特色舞蹈,其特征就是富有雕塑特色的三道彎,身手腿三個部位都需要呈現三道彎,演員也是需要嬌小的小姑娘穿著緊身上衣和長筒裙。與他們的信仰生活方式也有很大方面的關系,把孔雀視為神鳥。舞蹈中也出現了服飾的特點,雕塑的佛教,和孔雀的姿態(tài)也都出現在了舞中。
再比如說軍旅歌曲,多部分是軍人或文工團所熟悉的歌曲,許多軍旅藝術家在演唱時也會把自己參軍的感情加入歌曲中,表現出來的東西也有很多人沒有親身體驗過軍人的生活,所以很難駕馭這種歌曲。針對這點,表演者可通過在腦海中聯想軍人的形象,行軍的狀態(tài),以讓自己在情感上最大化接近軍旅生活,演唱軍旅歌曲。
再論器樂作品,有一些鋼琴悲愴曲,練習曲,有很多不同的風格,在演奏過程中也有許多不同,需要演奏者充分理解作品,多加練習,在演奏作品過程中也需要身心投入,把自己的身體動作也帶入作品中,完善演奏作品。
表演和戲劇、戲曲和影視表演都是一脈相承的,聲樂表演屬于表演的范疇,是真正的音樂樣式,我們要把表演的聲、形、臺、表四個因素結合起來,才能把音樂表演做到更好。
四、理解能力
對于表演學來說,理解力主要是對于生活和人的深刻理解能力,就是對于劇本和角色的分析能力,特別是對于藝術和人性的深刻理解能力,通過對于藝術想象,演唱者可以實現生活升華,將虛構表演藝術轉化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就是利用一舉一動,表現表演者所具備的素質,包括對于身體和語言的表現力。表演者可以對于作品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都是可以以創(chuàng)作者心理活動和心理體驗作為基礎的,演唱者應該具有非常豐富的感情和智慧,這樣才能深刻的理解作家內心世界創(chuàng)作思想,對于聲樂作品可以進行了解。
吉樂表演中情感的共鳴,是把表演者與瞅曲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最有效的方式,并且情感的共鳴可以消除表演者緊張、不安的負面心理活動,表演者應當把自己獨特的情感與歌曲完全結合在一起。
音樂表演包括了多種方式,有演唱,舞蹈,器樂彈奏等等,我們不僅需要把技巧做到極致,更要充分的理解作品,感情的抒發(fā)也可以使演員增加自信,緩解緊張不安的情緒,二者的有機結合才可以使自己發(fā)揮到更好。
參考文獻:
【1】林洪桐.表演藝術教程
【2】趙梅伯.歌唱的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