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民族民間舞種類豐富,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逐漸轉型,多個藝術的表現形式也發生了改變,向產業化發展,實現現代化,因此,民族民間舞蹈會在原有的基礎上一步創新,融合其他的舞蹈形式,比如現代舞等,形成自己的品牌。
【關鍵詞】:現代舞;民間舞蹈;影響
引言:
當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得到世界人們的廣泛認可,向世界傳播。我國傳統文化中,民間舞蹈具有鮮明的特征,體現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并逐漸加入現代化的舞蹈因素,以適應現代舞蹈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現代化舞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影響。
一、民族民間舞蹈
民族民間舞從民間產生,又在民間廣為流傳,是眾多民族的“原生態舞蹈”,表現民族的民俗,讓形象生活、立體,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方式。
(一)起源
民族民間舞蹈是從人們日常生活中引申而來,包括很多日常勞作的動作,并加入民族地區的風俗習慣與宗教,用特定的形式表現。各民族人們在舞蹈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娛樂活動,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所以,不同區域有自己的文化特征,也有各自的宗教信仰與習俗,由此產生的舞蹈形式有很大的差異,但確是當地人民生活最直接的體現。民族民間舞蹈大部分都是集體舞蹈,有多個表現形式,不斷傳承,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加入新內容,展示出新的藝術內涵[1]。
(二)發展
改革開放后,我國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對于文化事業的發展,國家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持,讓其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民族舞蹈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進入了繁榮發展的階段。但社會經濟的發展加深了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外來文化可輕松進入我國,比如外來舞蹈等,沖擊我國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迫使其不斷創新,而民族民間舞蹈正處于發展的岔路口,有些民間舞蹈會發現自身的優勢,與其他舞蹈充分融合,加入新的舞蹈元素,而有的民族舞蹈只是盲目模仿,失去了自身具有的活力。
(三)特點
我國民族民間舞歷史悠久,每個民族的人們都會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舞蹈,用四肢表現,傳遞個人情感,且每個動作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表達形式,以及鮮明的特點:首先,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們會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選擇相應的生活方式,決定人們的生活動作,從舞蹈中直接體現出來,就像是東北平原,其地域遼闊,適合大的肢體活動,所以出現了東北秧歌這一舞蹈形式;其次,生活勞作對舞蹈的影響,人們的日常勞作有很多種,包括農耕、游牧等,會讓舞蹈動作有明顯的差異,就像是蒙古族的舞蹈,因為當地人們是以游牧生活為主,所以舞蹈動作中經常會出現松肩的動作;最后,生活習俗也會影響舞蹈動作的形成。
除以上三點外,表演形式的多樣化,以及民間舞在不同儀式中的應用,也會影響舞蹈動作的形成,讓其有特有的舞蹈體系,以及明顯的儀式特征[2]。
二、現代舞的定義與特征
(一)定義
現代舞最初出現于19世紀20世紀初,它否定了古典芭蕾動作的循規蹈矩,只是一味追求技巧與現實的唯美,認為舞蹈動作要符合自然發展的規律,抒發個人內心的情感,映射實際生活。舞者會用唯美的肢體動作,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具有時代特征,不斷創新。即現代舞具有叛逆性,以人為本,尊重人性,是人們解放思想的一種方式,也是舞蹈藝術的一個瑰寶。
(二)特征
現代舞蹈藝術是隨著西方文化的進入而引入,是新的文化形式,并且其理論不斷豐富,并在實踐中應用。現代舞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會吸收其他藝術形式,豐富思想與文化內涵[3]。
現代舞在整個舞蹈藝術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改變藝術的發展方向。其原因是,現代舞蹈富于變化,可多次調度,用身體把腦海中想象的動作展示出來,讓其連接成一個故事,有故事情節。現代舞是現代生活衍生出來的產物,它會展示人們對生活的向往,并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現代舞對民族民間舞的影響
從現代舞的整體設計與編排,可從中發現當代人們的心里特征,反映一個時代的特點。它與民族民間舞相比,無論是舞蹈審美還是動作的編創,都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并對民族民間舞產生重要影響。
(一)影響
民族民間舞的發展,是不斷融合新事物,進行改革、創新,包括自身的優勢,同時又會借鑒現代文化藝術。當下是21世紀,民族民間舞需完善自身的民族思想,根據舞蹈具有的民族特點與現代工藝,探尋藝術的本質并進行剖析,解放思想,實現藝術形式的再創造。因此,舞蹈編創人員要總結現代舞的思路與技術,保護民族民間舞的精髓,推動我國傳統舞蹈的發展與進步[4]。
民族民間舞加入現代舞個性化的思路,能夠讓舞蹈動作中加入新的動作,豐富動作的表現形式,具有時尚感。同時,無論是哪類舞蹈,都需要一個表演的舞臺,即用調度的方式使舞臺富于變化,展示民族民間舞的發展歷程,給觀眾留下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其也可以使用現代樂器、舞臺燈光,讓觀眾有美的享受。以苗族太陽鼓舞為例,其會把現代舞充分與民族舞融合,作為民族舞舞蹈編創的一部分。有舞蹈專家提出,舞蹈是民間活動的主要節目,舞者的形象會利用肢體動作樹立,融合地方特色與創意,編創出新的民間舞蹈作品。
苗族的太陽鼓是從《木鼓舞》引申出來,《木鼓舞》主要用于苗族的祭祀活動,年輕的男女圍繞鼓跳舞,鼓手敲打鼓面,變換節奏成為一個曲子。舞蹈活動中,只有一個樂器——木鼓,敲擊的節奏是4、6,所有舞蹈動作中,以頭部、手跟腿、腳的扭動為主,身體旋轉,每個舞蹈動作銜接自然。但雖然各個動作間的銜接較為自然,整體動作卻沒有體現出向上挺拔的姿態,所以其做了適當的改變,加入現代舞個性化的舞蹈設計,設計了很多身姿挺拔的舞蹈動作,用于展示苗族人們不屈不撓的性格,給觀眾留下想象的空間,升華舞蹈的情感[5]。
由此可分析出,現代舞對民族民間舞的影響是,民族民間舞會保留舞蹈的本質,增加舞蹈的層次與功能,有不同的舞蹈風格,讓其變成一個高水平、高技術的作品。如果民族民間舞處于一個封閉的空間內,不會受到外來舞蹈影響,它會逐漸孤立,停滯不前,所以,民族民間舞的發展,需要要用辯證的角度分析,有一個開放的空間,促進民族民間舞與現代舞的融合。
(二)民族民間舞與現代舞的融合
1.注重技巧,挖掘舞蹈中的現代化元素
舞蹈技巧是表演者用動作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調整舞蹈的節奏,以增加舞蹈的感染力。所以,民族民間舞加入選擇使用的舞蹈技巧時,需注重情感的表達,明晰藝術形式創新的方向。比如《雀之靈》,它現代舞的表現形式中有新的造型,但與傣族的孔雀舞有很大不同,這種表現形式會讓孔雀高潔、脫俗的形象清晰化,是舞蹈技巧表達的代表[6]。
2.注重民族民間舞的文化
民族民間舞加入現代元素的同時,需保留原有的民族文化,確保其本質不變,提高觀眾的審美,并且,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它特定的表達意義。所以,民間舞動作的設計與編創,要把民族氣概作為前提,加入現代舞的元素,用舞蹈表現出民族性格。
結語
民族民間舞作為傳統文化的結晶,是每個民族文化藝術的表現形式,需不斷創新,即它會保留自身文化的精髓,注入現代舞蹈的新內容,并充分結合,實現創新,以促進民族民間舞蹈快速發展,間接推動傳統文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扎西江措.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發展的思考[J].音樂時空,2016,05:78-80.
[2]陳琪.現代舞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發展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6,08:67.
[3]劉濤.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與現代舞元素的融合[J].大眾文藝,2016,0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