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面設計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所產生的視覺產物,它可以憑借圖形來傳達思想,同樣的,受眾也可以從中接受思想,就當今而言,隨著高科技媒體的不斷發達,人們更傾向于接受多維度立體甚至是動態的圖相,因為此類圖像更加生動。這對于二維靜態的平面設計而言是一個時代的挑戰,因此,當今的平面設計應該是“運動”起來的,在視覺上更要有沖擊力,讓大腦通過視力感受到圖形的“張力”從而刺激人們的情感,用圖形打破文字的局限性,在具有藝術性和創新性的同時,得到受眾的認可并與作品產生共鳴。
【關鍵詞】:張力;運動;圖形
平面設計中的運動區別于我們日常理解的運動,平面設計中的運動講究的是一種動勢感,阿恩海姆把它稱作“不動之動”。這種感受其實源自畫面上存在的一種“張力”雖然它沒有具體的概念和固定的形式,但它是通過人們的視覺傳入大腦,然后在感受上產生的一種運動感,圖形如果可以給人運動感,則整個作品會突破圖的局限,而向劇情性發展,抓住圖形運動的關鍵,利用人們感受的差異,一張作品會發生成千上萬種不同的劇情,好的設計作品,不論人們過程中想象和思考如何不同,其結果都會使人們產生同樣的想法,這就是平面設計最終的目的,本文將通過線和平面圖形兩部分來分析如何讓不動的圖形“動”起來。首先我把這種可以產生張力的因素歸結為心理和圖形相互的作用的兩方面:
1:由于心理多種矛盾的情緒和沖擊而產生的張力,從而使畫面具有張力;
2:超過正常心理能接受的延展圖形,這種直接而夸張的張力會引起心理的震撼和感觸。
一:圖形所產生的張力
1、直線:直線在平面設計中已不單單是我們日常所理解的線,它不但可以表達情感,而且可以有效的引導視線,直線通過其特殊的張力,可以連接一幅作品的文字和圖片達到引導視線的效果。一條直線的威力可大可小,就如“簡單即復雜”這個理論一樣,就直線本身特殊性而言,直線可以有無數的造型,從而在有限的平面二維空間內表達無限的張力。
2、曲線:一條簡單曲線首先給人一種流暢的感覺,它的運用層面更加廣泛,書法上的曲線,如行云流水般的動感讓人感到舒適,國畫中的曲線構圖可以在有限的范圍內可以表達山河萬里,山巒疊嶂更是以不動煽動人內心的欲動,而在設計中,曲線的使用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古代還是當今,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元素,這種元素可以以最簡單的形式變達深刻的含義,如奧運會的標志,簡單的幾筆流暢的曲線描繪出一個簡單的人物,其動勢即可以看出一個奧運健兒的奔跑動勢,又可以看到中國太極的柔中帶剛,而其中所表達的深刻含義,都在這簡單的幾筆曲線里了。文字形態的曲線化也是平面設計的一種巧妙的方法,將文字內容寓于靈活的曲線動態中,這種具備內在精神與外在形式的設計就會形成一種完整的美。
二:圖形形態與“張力”的關系
1、利用圖形的同構性:同構在外在上是指我們視覺里相似結構的物品可以根據形態歸結為一種圖形。如地球、足球、這種可以歸結為圓形;相反的人心理上都會對外界圖形的同構性而產生不同的聯想,如圓形可以產生足球、籃球此類的聯想。利用這種相互的聯系,人們在看到某個圖形時,心理上所構想的具體物體會是千千萬萬,平面上一個大致的圖形所在,其目的是為了引起人們心理豐富的活動,圖形在畫面上的是靜態的和不確定的,但由于它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人們的心理活動千變萬化,這樣靜態的畫面就會充滿張力。
2、傾斜運動圖形:傾斜運動是最能引起運動感的一種設計形式,平面設計中的構圖方式有對稱和不對稱之分,其中對稱是一種平衡、安穩的運動感,對于紛亂浮躁的人心,這種平衡的設計可以與人們心理相互平衡。而不對稱的傾斜圖形可以達到沖擊人心理的效果,人們在看到一個圖像時都會去尋找一個中心點,當圖形偏離中心,圖形便出現了失去平衡的形式,心理上就會根據原有的中心產生向偏離方向傾斜的運動感,這是一種視覺引力現象。這類作品中,雖然主要視覺中心失去了平衡,但會有其他的次視覺中心來平衡這種不穩定,這樣,在產生大的視覺運動之后,由于其他小的元素,最終的畫面還是會被其他的元素平衡的。
3、錯位圖形:人們看到一張平衡而有規律的圖形時,不會有很大的心理感觸,可一旦這種規律被突然錯位,視覺上會受到很大的沖擊,由于這種錯位的沖擊,視覺感知會做出調整和補充,使視覺上恢復一種可以適應的平衡,這樣的錯位圖形越多,視覺上調整需要就越多,在短時間內,這種錯位和視覺的調整相互沖擊,就會產生大的運動趨勢,這種運動趨勢不同于前幾種形式,需要人們的主動思考,這種運動可以說是心理上的被動,只要人們看到這種錯位圖形,就感覺它在“動”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視知覺,這種錯位的圖形有時也用來測試人們的心理活動,比如性格相對急躁的人,在看到此類圖形會比性格沉穩的人運動感加快,這是因為視覺上的調整組織正在極力恢復一種可以適應的平衡,運動感也就隨之產生了。這種方式在招貼海報中經常被使用,其中最典型的是福田繁雄的反戰公益海報,他將子彈的運動方向改變,這種常理上視覺流程的逆反會引起人們注意和反思。正是這種“意料之外”的視覺沖擊,表達了“情理之中”的情感,它所引起的視覺上的緊張與心理的相對平衡,會讓人們為之震撼。
4、中心發散:發散式的圖形給人以視覺上的炫目感,圖形由一個小的中心點向四周發散,這種由點向面的發散在有限的平面空間里很容易讓人在短時間內產生振奮的情緒,并且在視覺上產生長時間的炫目,雖然視覺上對于這種圖形不會保持長時間的清晰,但在心理上,由中心向四周發散的運動效應是較為持久的。三:心理情感與“張力”的關系
1、圖形的情感性:心理學家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他對人的社會行為有著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當人們的視覺上看到符合心理需要的圖案時,人們的情感和精神表達就會更為強烈,這就是藝術區別于書本的精妙之處,文字的表達越為詳細,人反而越沒有觸動,而藝術用精銳的創意直接打動人心,讓觀眾產生共鳴,要想設計出可以打動人心的作品,最不可少的就是創意,創意不僅僅是指在圖形的設計上不斷更新和改變,這樣,人們的心理才會在一次次的創新中始終維持一種常醒狀態。
我認為,所謂“張力”是外在圖形和內在心理變化相互作用的,本文主要運用阿恩海姆的一些理論,加之自己的理解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提出自己的想法,將運動的范圍由生活的中物理原理提升到由視覺到心理的范圍,若能將阿恩海姆的理論研究透徹對以后的平面設計的創作是十分有意義的,讓設計者與受眾產生共鳴,讓設計作品充滿生命力,是每一個設計者追求的永恒目標。
參考文獻:
[1]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563
[2]尹定邦.《圖形與意義》.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8、25
[3]鈕燕楓.《藝術思維的美學張力》.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98.5、72-77